第18章 老街的雨夜(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琉璃碎金》最新章节。
顾云深蹲下身,用软毛刷轻轻扫过账本上的雨水。
他的动作极其轻柔,仿佛在对待什么易碎的珍宝。纸页虽然有些发潮,但字迹还清晰可辨:1998年帮老周修竹编筐,没收钱;2000年给王婶补绣绷,用了半张桑皮纸;2005年替张奶奶拓平安符,朱砂用的是陈年的......一页页记载的,全是顾爷爷帮老街坊做的小事,字迹工整秀劲,没有一笔记录着收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爷爷从来没说过这些。"顾云深的声音有些发哑,指尖轻抚过账本上的"顾"字落款。
那熟悉的笔划勾起无数回忆,他终于明白为什么老街坊们总是这般维护问渠斋——这份情谊,早就在数十年的相处中,深深扎根在每一次修补、每一道拓印里。
沈砚辞取来干布,轻轻擦拭着账本的封面。他的动作小心翼翼,仿佛在对待什么稀世珍宝:"我们把它修复好,放在问渠斋的展示架上吧。"他抬头看向顾云深,眼底映着窗外的雨光,"让来学手艺的人都知道,非遗不仅是手艺,更是老街的情分。"
顾云深点点头,转身去取修复工具。
工具箱里整齐排列着各种刷子、胶水和拓纸,每一样都被他保养得干干净净。
沈砚辞坐在旁边,帮他裁切桑皮纸。
左手虽然动作稍慢,却裁得格外整齐,纸边笔直如线。
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修复室里很安静,只有软毛刷扫过纸页的"沙沙"声,和两人偶尔的低语。
顾云深拓印账本扉页时,沈砚辞就帮他蘸取朱砂。艳丽的红色在纸上缓缓晕开,两人的手指偶尔相触,谁都没有躲开,只是借着灯光,看着朱砂在纸上染出一片顾暖的红色。
傍晚时分,雨终于停了。
云层裂开缝隙,夕阳的余晖透过云缝洒落,在地上投下细碎的金光。
顾云深把修复好的账本放在展示架最显眼的位置,纸张平整如新,墨迹清晰可辨。旁边摆放着沈父的日记和玉玺残图拓片,三者并列,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完整的故事。
沈砚辞走过来,从口袋里取出一个小铜钟。
钟身冰凉,上面刻着精致的雷纹,与顾家的拓片纹路相映成趣。"挂在账本旁边吧,"他把铜钟递给顾云深,"以后问渠斋的钟响,就是老街的平安声。"
顾云深接过铜钟,轻轻挂在展示架上。
铜钟碰到木架,发出清脆的"叮"声,在安静的修复室里回荡,余音袅袅。
他走到窗边,望着雨后的老街。青石板路上的小水洼里,映着槐树叶摇曳的影子;张奶奶家的烟囱冒着袅袅炊烟;老周的竹编筐摆在门口通风,竹条上挂着晶莹的水珠;王婶的绣绷挂在屋檐下,彩色的丝线还在滴着水——这就是他和沈砚辞要守护的老街,是祖辈留下的最珍贵的"非遗"。
沈砚辞走过来,站在他身边,左臂轻轻搭在他的肩上。"明天我们去趟文物局,"他轻声说,"把玉玺残图交给他们鉴定,然后就开始筹备修复培训班,收第一个徒弟。"
顾云深转头看他。
夕阳的余晖落在他的侧脸上,勾勒出柔和的轮廓。雨水打湿的头发还没全干,几缕贴在额角,却衬得他的笑容格外顾暖。"好啊,"他笑着点头,"还要教徒弟拓平安符,教他们修老街坊的旧物,像爷爷和你父亲当年那样。"
暮色渐浓,天边染上紫红色的霞光。
老街的灯火一盏盏亮起,昏黄的光晕在巷子里延伸。问渠斋的灯也亮着,透过窗户,可以看见展示架上的账本、铜钟和拓片在灯光下熠熠生辉,可以看见修复台前并肩站着的两个人,他们的影子在墙上交叠,拉得很长很长。
雨夜后的老街褪去了白日的喧嚣,却多了一份安稳的暖意。
这份顾暖,藏在祖辈传承的手艺里,藏在两人相携的羁绊里,藏在老街坊深厚的情分里,会像问渠斋这盏灯一样,永远亮在非遗街区的夜里。
临睡前,顾云深从工具包里取出一张刚拓好的雷纹纸。
纸面光滑,纹路清晰,在灯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泽。"贴在窗户上吧,"他把纸递给沈砚辞,"爷爷说雷纹能镇宅,也能护着我们。"
沈砚辞接过纸,走到窗边仔细贴好。
月光透过雷纹的缝隙洒进屋里,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他回头看向顾云深,眼底含着顾柔的笑意:"以后每个雨天,我们都一起修旧物,一起拓平安符,好不好?"
顾云深点点头,轻轻靠在他的肩上。
窗外的槐树叶还在滴着水,发出嗒嗒的轻响;远处偶尔传来老街坊关门的吱呀声。雨后的老街格外宁静,却比任何时候都让人安心——因为他们知道,只要彼此在,只要老街在,这份守护与传承,就永远不会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