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锚点重构与奇点低语(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奇奇怪怪梦境日记》最新章节。
日期: 四月二十五日,星期二
天气:虚空的“规则盲区”状态依旧,但那种绝对的虚无感开始沉淀。中央的黑暗奇点保持着稳定的微小体积,其选择性吞噬的行为变得更有规律,像一颗缓慢搏动的心脏,每一次无形的收缩,都吸纳走特定波长的规则残渣与彻底死寂的意识尘埃。被其“过滤”后残存的、较为稳定的规则碎片和那些尚存一丝极微弱活性的意识余烬,则如同星云般,在奇点外围形成了一个更加稀薄、但结构相对清晰的次级环绕带。整个空间,正从彻底的混沌中,自发地衍生出一种基于“吞噬”与“筛选”的、残酷而精密的新秩序。
梦记:
灵魂的剧痛如同背景噪音,持续不断地折磨着意识的边缘。但比疼痛更迫切的,是那种无处不在的、源于存在根基动摇的涣散感。失去了日记本和“编织者低语”的指引,失去了“否定之树”的主动维系,甚至连“复苏低语”也化为了陪伴的余烬,我就像一艘失去了所有缆绳和船锚的小船,正在意识的海洋中缓慢漂移、解体。
我必须找到一个方法,一个在失去所有外部凭依后,能够从内部锚定自身的方法。否则,无需“心噬者”苏醒,无需“苍白”回归,我自己就会在这片虚无中彻底消散。
我将注意力转向那些亡魂余烬馈赠的“定义残章”。它们并非力量,而是思想的碎片,认知的结晶。莉兰娜的“生命是抵抗熵增的奇迹”,埃兹拉的“定义是牢笼亦是窗口”,无名哲学家的“我思故我在”与“它(苍白)是”的对比……这些碎片化的哲思,像散落在沙滩上的珍珠,各自闪烁着冰冷而深邃的光芒。
我尝试着,不再仅仅是被动地感受它们,而是主动地用自己的意识去触碰、去理解、去质疑,甚至去重构它们。
我将莉兰娜的“生命奇迹”与埃兹拉的“定义窗口”并置,思考“生命”这种特殊的“有序”,是否本身就是对“苍白”那绝对“定义”的一种突破性“窗口”?
我将哲学家的“我思”与“它是不思”对比,追问在“苍白”那不容置疑的“是”(存在)之外,“我思”(思考、质疑、感受)是否构成了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存在”维度?
这个过程并非逻辑推演,更像是一种意识的冥想,一种在灵魂废墟上进行的哲学建筑。我以自身残破的意识为工地,以那些“定义残章”为砖石,试图搭建起一个属于我自己的、关于“我为何是我”、“我为何存在于此”、“我该如何存在”的认知框架。
起初,进展缓慢,且充满痛苦。每一次深度的思考,都会牵动灵魂的裂痕,带来撕裂般的痛楚。思维的碎片如同锋利的玻璃,切割着本就脆弱的意识。
但渐渐地,一种奇异的变化开始发生。
当我沉浸于对某个“定义残章”的深度理解,当我成功地将两个看似矛盾的残章在自己的意识中达成某种暂时的、脆弱的和解或贯通时,我感觉到,灵魂深处那对应区域的裂痕,似乎会传来一丝极其微弱的……“凝实感”?
仿佛,这种基于自身理解的、主动的认知构建行为本身,就是在用精神的力量,去 “焊接” 那些灵魂的伤口!
不是依靠外部的能量注入,而是依靠内部的、意识的秩序化,来对抗存在的涣散!
这个发现让我精神一振。
我更加专注地投入这场孤独的“思想重构”之中。我不再追求立刻建立一个完整的世界观,而是专注于理解每一个“定义残章”,尝试将其内化为自身认知的一部分。每一次成功的“内化”,灵魂的某个微小部分似乎就变得更加稳定一分。
我将这个过程,称为 “锚点重构” 。每一个被深刻理解并内化的“定义残章”,都成为了我灵魂海洋中一枚新的、由我自己打造的 “认知锚点”。
进展依旧缓慢,效率远低于之前的“残响共鸣”。但这种方式带来的稳定感,是前所未有的。因为它源于内部,源于“我”的主动思考与选择,而非外部的赐予或共鸣。
就在我专注于构建第三个锚点(基于哲学家残章,关于“思”与“是”的辩证)时,一股极其微弱、却完全陌生的低语,如同无线电干扰般,突然切入了我的意识。
这低语……并非来自亡魂余烬,也绝非“苍白”。它更加…… 抽象,更加 “非人” 。
它是由一系列无法理解的、代表着数学极限、逻辑悖论、熵增终点等概念的纯粹信息模型构成,没有情感,没有意志,只有一种冰冷的、展示着万物终局的“真理” 感。
· “……所有有序终归于无序……”
· “……所有定义终面临自指悖论……”
· “……存在之意义在于其走向不存在之必然……”
这低语……源自那片正在演化的黑暗奇点!
它在向我传递它那基于“无”与“终结”的宇宙观!它并非交流,更像是一种其存在本身带来的规则辐射,一种对其本质的无声宣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