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官阶(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一不留神就穿越》最新章节。

一、琥珀湾议上京,密函银票备行装

琥珀湾的晨露还凝在张宅的桂树叶上时,叶青云已在正厅铺开了东莱郡的舆图。图上用朱砂圈出了几处要害 —— 东莱郡城的破损城墙、淤塞的护城河、亟待重修的官道,每一处都标注着 “急修” 二字。段有鹏站在一旁,看着叶青云指尖划过 “东莱郡城” 四个小字,低声问道:“首领,您真想踏入官场?赵家在郡府的势力盘根错节,若是成了朝廷命官,怕是会被他们掣肘。”

叶青云抬头,阳光透过窗棂落在他眼底,映出几分深邃:“掣肘是难免的,但名正言顺更重要。咱们现在占着琥珀湾,挖着矿脉,赵家总能找到由头攻讦咱们‘私占民产’‘聚众谋逆’。可若是成了工部官员,负责城池建设,那矿脉的开采就是‘为朝廷筹饷’,琥珀湾的据点就是‘筑城公署’,赵家再想动手,就得掂量掂量了。”

小白狐趴在舆图旁,用爪子轻轻拍着 “上京” 的位置,像是在催促。玄机子的书信昨夜刚到,信中说:“上京工部尚书王显,虽贪财却懂实务,近年因东莱郡城垣破败屡遭弹劾,正需有人替他分忧。若能得他保举,获一实职,既可借朝廷之力固根基,又能名正言顺经营东莱,此乃上策。”

“王显……” 叶青云摩挲着下巴,想起前几年在吴家堡时听过的传闻 —— 这位王大人出身寒门,靠着钻营爬到工部尚书之位,最是看重 “实惠”,但在工程上却颇有见地,主持过江南的堤坝重修,口碑不算差。“既是懂实务的人,就好办。” 他从暗格里取出一个紫檀木盒,打开,里面是一叠银票,每张票面都是一千两,整整五十张,码得齐整,泛着淡淡的油墨香。“五万两,应该够敲门了。”

段有鹏瞳孔微缩 —— 五万两,足够寻常百姓活几辈子,也是东荒山矿坑三个月的预计产出。“首领,这会不会太多了?”

“不多。” 叶青云摇头,从案上拿起一封早已写好的书信,递给段有鹏,“这封信里,我写了东莱郡城的重修计划:加固城墙需用多少石料,疏浚护城河需多少人工,重修官道能节省多少漕运成本,句句都落到实处。王显是工部尚书,最懂这些账。五万两买个从四品的实职,买个名正言顺,值。”

他顿了顿,看向段有鹏,眼神郑重:“此行上京,凶险未必在明处。赵家在京中也有眼线,你需乔装而行,银票藏在马鞍的夹层里,书信贴身放好。见到王显,不必卑躬屈膝,只说我叶青云愿为朝廷效力,重修东莱城垣,护一方百姓安宁。”

段有鹏接过木盒和书信,用力点头:“首领放心!属下定不辱命!” 他自幼跟着叶青云,从吴家堡的护卫做到暗卫统领,最是稳妥可靠,这种关乎全局的差事,叶青云只信得过他。

次日天未亮,段有鹏就换上了寻常商人的青布长衫,骑了匹不起眼的枣红马,带着两个扮作伙计的暗卫,悄无声息地出了琥珀湾。张宅的灯笼在晨雾中摇曳,叶青云站在门内,看着他们的身影消失在山道尽头,指尖轻轻叩着门框 —— 这一步棋,关乎的不仅是一个官职,更是他能否在东莱郡站稳脚跟的关键。

二、晓行夜宿赴上京,繁华帝都藏机锋

从琥珀湾到上京,千里之遥。段有鹏不敢耽搁,日夜兼程。白日里,他和暗卫扮作贩卖琥珀的商人,沿着官道行进,遇到关卡便递上早已备好的路引,说辞滴水不漏;夜里则宿在驿站,或是荒郊的破庙,每到一处都先让暗卫探查四周,确认安全才敢歇脚。

行至中途的青州地界时,曾遇到过一队盘查的官差。为首的捕头盯着段有鹏的马看了半晌,冷笑道:“这马看着普通,马鞍倒是精致,怕是藏了什么私货吧?” 说着就要伸手去摸。段有鹏心中一紧,面上却不动声色,递过二两银子:“官爷说笑了,小的是做琥珀生意的,这马鞍是借的朋友的,哪敢藏私货?” 捕头掂了掂银子,又看了看段有鹏身后两个眼神锐利的 “伙计”,没再纠缠,挥挥手放他们过了关。

“统领,刚才好险。” 走出关卡后,一个暗卫低声道,“那捕头眼神不对,怕是赵家的人。”

段有鹏勒住马,回头望了眼青州城的方向,冷哼一声:“赵家的手再长,也伸不到上京去。继续赶路,别耽误了时辰。”

越靠近上京,官道上的行人越发密集。有进京述职的官员,有押送粮草的兵丁,有贩卖货物的商队,还有赶考的举子,车水马龙,喧嚣不已。段有鹏第一次见到如此繁华的景象 —— 道路两旁的商铺连绵不绝,绸缎庄的幌子在风中招展,酒楼里传出猜拳行令的声响,连空气里都飘着脂粉和糕点的香气,与琥珀湾的质朴、东荒山的清冽截然不同。

进了上京城门,更是令人眼花缭乱。宽阔的朱雀大街上,马车川流不息,身着绫罗的达官贵人坐在车里,前呼后拥;街边的杂耍艺人翻着跟头,引得孩童们欢呼;茶肆里,说书先生正讲着边关战事,桌前围满了听众。段有鹏不敢多看,按着事先打听好的路线,直奔城东的工部尚书府。

王府坐落在一条僻静的巷子里,朱漆大门前蹲着两尊石狮子,门楣上悬挂着 “工部尚书府” 的匾额,黑底金字,透着威严。守门的老仆见段有鹏是生面孔,拦住问道:“来者何人?有何贵干?”

段有鹏拱手道:“在下段有鹏,从东莱郡来,有要事求见王大人,这是我的名帖。” 他递上早已备好的名帖,上面只写着 “东莱郡商人段有鹏,奉叶青云之命,求见王大人”。

老仆接过名帖,上下打量了段有鹏一番,慢悠悠道:“大人正在会客,你先等着吧。” 说着,把段有鹏引到门房等候。

门房里已有两个等候的人,一个是穿着官服的中年男子,看品级是个七品小官,正坐立不安地搓着手;另一个是个富商打扮的胖子,手里捏着个玉扳指,时不时叹气。段有鹏找了个角落坐下,闭目养神,心里却在盘算 —— 王显让他等,是在拿捏架子,还是真的繁忙?这五万两银票,该怎么送才不显得刻意?

三、府内初见王尚书,银票暗递露机锋

约莫过了一个时辰,老仆才来传话:“大人请你进去。”

段有鹏跟着老仆穿过几重院落,只见王府虽不奢华,却处处透着精致 —— 庭院里的假山是太湖石,池塘里养着锦鲤,廊下挂着几盏宫灯,连墙角的杂草都修剪得整整齐齐。走到正厅外,就听到里面传来爽朗的笑声,一个略显苍老却中气十足的声音道:“李大人放心,江南的堤坝重修,老夫定会亲自督办,绝不让你在皇上面前难做。”

老仆掀开门帘,段有鹏走了进去。只见正厅中央坐着个须发半白的老者,身着绯色官袍,腰系玉带,面容微胖,眼角有几道深刻的皱纹,正是工部尚书王显。他见段有鹏进来,放下茶杯,目光在段有鹏身上一扫,带着审视:“你就是叶青云派来的人?”

段有鹏拱手行礼,不卑不亢:“小人段有鹏,奉我家主人叶青云之命,拜见王大人。” 他没有自称 “草民”,也没有过度逢迎,语气平和,反倒让王显眼中闪过一丝讶异。

“叶青云……” 王显捻着胡须,慢悠悠道,“老夫倒是听过这个名字,在东莱郡琥珀湾有些手段,杀了苏二、吕天霸,还占了个矿坑,是个有能耐的人。怎么?他现在想弃了草莽身份,入我朝廷的门?”

段有鹏从怀里取出叶青云的书信,双手奉上:“我家主人常说,大丈夫当为国效力。东莱郡城垣破败,百姓受匪患之苦,他愿倾尽所能,助朝廷重修城垣,护一方安宁。这是他写给大人的信,里面详述了重修东莱郡城的计划,还请大人过目。”

王显接过书信,没有立刻打开,反而看着段有鹏:“为国效力?说得好听。老夫见多了想借着朝廷名头谋私利的人,你家主人,就这么确定老夫会给他这个机会?”

段有鹏早有准备,从随身的包袱里取出那个紫檀木盒,放在桌上,轻轻推开:“我家主人知道大人操劳国事,经费紧张。这点心意,算不上孝敬,只是想为朝廷添点砖瓦,让重修城垣的事能顺利些。”

木盒打开,五十张银票在阳光下泛着光。王显的眼角几不可察地跳了跳 —— 他虽贪财,却也见过世面,五万两不是小数目,足够支撑半个郡城的修缮费用。他不动声色地合上木盒,手指在盒盖上轻轻敲了敲,语气却缓和了不少:“你家主人倒是个懂规矩的。”

他这才拆开叶青云的书信,仔细看起来。信中叶青云没有空谈抱负,而是条分缕析:东莱郡现有城墙高三丈,年久失修,需加高五尺,加厚三尺,需用青石三万块,石灰五千石;护城河淤塞,需疏浚至丈深,引活水入河,需征调民夫两千;官道从郡城到琥珀湾一段泥泞不堪,需铺设石板,可节省漕运时间三成…… 每一条都算得清清楚楚,甚至标注了何处采石、何处取土、何时动工最省人力。

王显越看越点头,看到最后,忍不住抚掌道:“好!好一个叶青云!这计划详实可行,比工部那些只会舞文弄墨的笔吏强多了!” 他放下书信,看向段有鹏,眼中带着笑意,“你家主人确实是个人才,为国效力是应有之义。老夫在朝中还有几分薄面,保举他官升三级,授工部员外郎之职,从四品,专司东莱郡城池建设,你看如何?”

段有鹏心中一喜 —— 从四品的员外郎,虽不算高位,却有实权,能直接掌管东莱郡的筑城事宜,正是叶青云想要的!他连忙躬身行礼,语气带着真切的感激:“多谢王大人提携!我家主人若知此事,定会感激涕零,定不负大人所托!”

王显笑着摆手:“不必谢老夫,是你家主人自己有能耐。不过……” 他话锋一转,眼神变得深邃,“东莱郡是赵家的地盘,赵郡守跟老夫虽无深仇,却也不算和睦。你家主人去了,怕是少不了麻烦。他有这份心理准备吗?”

“我家主人说了,只要能为朝廷做事,为百姓谋福,再多麻烦也担得起。” 段有鹏挺直腰板,语气坚定,“况且,有王大人在朝中照拂,他定能排除万难,把城垣修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