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八百里官路(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一不留神就穿越》最新章节。

一、官道之谋:缘起于困局,绘就通途图

琥珀湾的清晨,总被盐场煮盐的蒸汽裹着咸香。叶青云站在张宅的屋顶,望着远处矿场方向 —— 三辆满载琥珀原石的马车正艰难地行驶在泥泞的土路上,车轮陷进泥坑,车夫和矿工们喊着号子推车,汗湿的短褂贴在背上,折腾了半个时辰才勉强脱困。

“首领,这路再这么下去,矿场的原石运到吴家堡得耽误十天半月,城垣修缮的青石也常被堵在路上。” 段有鹏站在一旁,语气带着焦急,“前几日去白马城送盐,遇到暴雨,土路冲垮了一段,盐车被困了三天,差点误了与客商的约定。”

叶青云点头,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剑柄。自从接收了盐场和矿场,物资运输的难题就成了心头病 —— 琥珀湾到吴家堡,要经过白马城、青龙城、青运城,全程八百里,大多是狭窄泥泞的土路,遇雨则断,遇雪则封,不仅影响产业收益,更制约着东莱郡与吴家堡的联动。

“得修一条像样的官道。” 叶青云转身走下屋顶,语气坚定,“从琥珀湾出发,经白马城、青龙城、青运城,直抵吴家堡,路宽十六丈,能容两辆马车并行飞驰。有了这条路,物资运输能省一半时间,东莱郡的城垣修缮、吴家堡的工坊生产,都能提效。”

玄机子恰好从后院走来,手里拿着一张皱巴巴的旧舆图,闻言笑道:“你这想法与老道不谋而合。只是八百里官道,可不是小数目 —— 工期、经费、人力,哪一样都不省心。”

叶青云接过舆图,在正厅的八仙桌上铺开,用炭笔沿着琥珀湾到吴家堡的路线画了一条粗线:“经费方面,盐场和矿场每月纯利七千多两,扣除给肖亲王的五千两,还剩两千多两,再从之前的储备里抽调一部分,应该能支撑初期开支。材料先用黄土、砂石混合水泥夯实,不用名贵石料,能省不少钱。”

“水泥?” 段有鹏有些疑惑,“那东西不是用来砌墙的吗?用来铺路能结实吗?”

“当然能。” 叶青云笑着解释,“吴家堡的工坊试过,用黄土、砂石、水泥按五比三比二的比例混合,加水拌匀后夯实,晾干后比青石还硬,雨天也不容易泥泞。路厚铺三尺,分三层夯实,至少能管十年。”

林墨这时走进来,手里拿着账本,闻言皱眉道:“首领,就算用黄土砂石,八百里官道的耗材也不少,而且需要大量人力。官府虽给了劳役指标,让附近村镇出人,但百姓们大多吃不饱饭,怕是没力气干活。”

叶青云早有打算:“劳役照用,但咱们管饭。凡是来上工的百姓,每日管两顿饭,早饭是黍子饭,晚饭加一锅炖菜,里面放萝卜、土豆,偶尔还能加块肉。比他们在家啃树皮、喝稀粥强得多,肯定愿意来。”

玄机子点头赞同:“善政者,先安民心。你给百姓饭吃,他们自然会卖力干活,这比强征劳役有效得多。”

接下来的三日,叶青云带着段有鹏、林墨和几名熟悉地形的暗卫,沿着规划的路线实地勘察。从琥珀湾到白马城,多是平缓的丘陵,适合铺路;白马城到青龙城,要过一条小河,需建一座石桥;青龙城到青运城,有一段陡坡,需削坡填土;青运城到吴家堡,多是平原,难度最小。

勘察结束后,叶青云在张宅召开了筑路动员会,暗卫、内卫、盐场矿工、商铺掌柜都来了。他指着墙上的舆图,声音洪亮:“这条官道,是咱们的‘生命线’!有了它,盐能快些运出去,原石能快些到工坊,百姓能快些过上好日子!从明日起,段有鹏负责施工调度,韩舜负责工地安全,林墨负责物资和食站,玄师父负责照看百姓健康,咱们一起把这条路修起来!”

“好!” 众人齐声应和,声音震得窗棂都在响。小白狐蹲在叶青云脚边,也跟着 “嗷呜” 叫了两声,像是在为他们鼓劲。

二、劳役之策:饭香引民至,老少皆上阵

筑路工程开工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传遍了琥珀湾周边的村镇。第一天清晨,张宅外就挤满了百姓 —— 有扛着锄头的壮汉,有提着篮子的妇人,甚至还有背着柴刀的半大孩子,都想来上工挣口饭吃。

“叶大人,俺能来干活不?俺力气大,能扛砂石!” 一个黝黑的壮汉挤到前面,他是附近李家村的李大壮,家里有三个孩子,常吃不饱饭。

叶青云笑着点头:“当然能!只要愿意干活,男女老少都欢迎!老人可以帮着筛砂石,孩子能帮忙递工具,妇人可以去食站做饭,都有饭吃!”

李大壮喜出望外,连忙招呼同村的人:“快过来!叶大人说都能来,还有黍子饭吃!”

很快,第一批五百名百姓被分成了十组,每组五十人,由暗卫带队,前往琥珀湾到白马城的第一段工地。段有鹏骑着马,在工地间穿梭,指挥着百姓们搭建临时工棚、搬运砂石、搅拌材料。

“先把路基挖平,深度三尺!” 段有鹏拿着鞭子,指着地面,“黄土和砂石按比例堆好,水泥放在旁边,等下统一搅拌!”

百姓们干劲十足,挥舞着锄头挖路基,汗珠子滴在地上,瞬间被晒干。李大壮扛着一袋砂石,脚步轻快,嘴里还哼着小调:“叶大人真是好人,不仅给饭吃,还让咱们干活挣钱(虽然没明说给钱,但管饱饭就等于省钱),比官府强多了!”

旁边筛砂石的王老汉也笑着说:“可不是嘛!以前官府征劳役,不仅不给饭吃,还打骂百姓,这次叶大人不仅管饭,还让咱们歇晌,真是活菩萨!”

正午时分,第一座食站在工地旁搭好了 —— 用木杆搭起的棚子,下面架着两口大铁锅,一口煮着黍子饭,一口炖着萝卜土豆,香气飘出老远。负责做饭的是琥珀湾商铺的刘掌柜媳妇,她带着十几个村妇,正忙着给百姓们盛饭。

“大家别挤,都有份!” 刘掌柜媳妇用大铁勺舀起一勺黍子饭,盛进百姓的粗瓷碗里,“不够再添,管饱!”

百姓们捧着热乎的饭碗,坐在地上狼吞虎咽。黍子饭颗粒分明,带着淡淡的米香;炖菜里的萝卜软烂,土豆粉糯,虽然没多少肉,却比家里的稀粥强太多了。一个半大孩子吃得太快,噎得直打嗝,旁边的妇人连忙给他递了碗热水,笑着说:“慢点吃,还有呢!”

叶青云和玄机子走在食站里,看着百姓们吃得香甜,心中满是欣慰。玄机子摸了摸一个孩子的头,问道:“娃,好吃不?”

孩子点点头,嘴里塞满了饭,含糊地说:“好吃!比家里的粥香!”

玄机子笑着对叶青云说:“你这招‘以饭聚民’,比什么都管用。百姓们肚子饱了,干活才有劲,这条路也才能修得快、修得好。”

随着消息传开,越来越多的百姓赶来上工。不到十日,工地上的人数就从五百涨到了两千,涵盖了周边二十多个村镇。叶青云根据人数,将工地分成了八段,每段由一名暗卫队长负责,从琥珀湾到吴家堡,八百里长的工地上,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场面格外壮观。

白马城附近的工地上,百姓们正在修建跨河石桥。石桥的桥墩需要用大块青石,百姓们两人一组,扛着青石往河边走,号子声此起彼伏:“嘿哟!加把劲哟!桥修好哟!好走车哟!”

负责这段工地的暗卫队长赵虎,正指挥着百姓们搭建桥墩的模板:“小心点!模板要搭正,不然桥墩会歪!” 他以前是矿工,懂些土木工程,指导起来得心应手。

河对岸,几个妇人正给百姓们送水,其中一个是李大壮的媳妇,她提着水桶,笑着说:“当家的,歇会儿喝口水!” 李大壮接过水瓢,猛灌了一口,又继续扛着青石往前走,脸上满是干劲。

三、八百里工地:攻坚克难处,众志可成城

筑路工程推进到第二十日,遇到了第一个难题 —— 青龙城附近的陡坡。这段陡坡长约一里,坡度近四十度,马车根本无法通行,需要削坡填土,将坡度降到十度以下,工程量极大。

“首领,这段坡太陡了,光靠人力挖,至少要半个月才能削平,还得填不少土,附近的土不够,得从十里外运过来。” 段有鹏指着陡坡,语气带着担忧。

叶青云皱着眉头,走到陡坡顶端往下看,只见坡下的百姓们正用锄头一点点挖着土,进度缓慢。他想了想,对段有鹏说:“让吴家堡的工坊送些铁铲和撬棍来,比锄头好用;再从矿场调些炸药,把坚硬的岩石炸开,能省不少力气。另外,组织百姓们用独轮车运土,两人一组,轮流歇,加快进度。”

三日后,铁铲、撬棍和炸药送到了工地。叶青云亲自指导矿工出身的百姓使用炸药 —— 在岩石上钻个洞,放入炸药,点燃引线后迅速撤离。“轰隆” 一声巨响,岩石被炸成小块,百姓们再用撬棍将石块撬下来,运到别处填坑。

“太厉害了!这炸药一响,比咱们挖一天都管用!” 李大壮看着被炸碎的岩石,惊叹道。其他百姓也纷纷围过来看热闹,干活的劲头更足了。

削坡填土的同时,青运城附近的工地也遇到了麻烦 —— 连续两天下暴雨,刚夯实的路基被雨水泡软,部分路段还出现了塌陷。韩舜连忙派人给叶青云送信,请求支援。

叶青云接到消息,立刻带着玄机子和几名工匠赶到青运城。只见工地上一片泥泞,百姓们站在雨中,看着塌陷的路基,脸上满是沮丧。“大家别慌!” 叶青云大声喊道,“雨停后,咱们先把积水排掉,再重新夯实路基,铺上一层砂石,就能防止塌陷!”

玄机子也补充道:“老道已经让食站煮了姜汤,大家先去喝碗姜汤,暖暖身子,别冻着了!等雨停了再干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