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烽烟边城——边境冲突与商道安全(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丝路万里驼铃》最新章节。
天色微亮,疏勒的城墙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城外的山口像一条被刀劈开的裂缝,风从中穿过,卷起尘土,带着寒意。远处的雪山在朝阳下泛着冷光,山脚的草原上,几缕炊烟缓缓升起。
沈砚秋、罗衣、秦十三与几名斥候站在城头,望着山口。他们的目光很沉,因为昨夜传来消息:山口外出现了不明势力的骑兵,已拦截了两支小商队。
“边城的风,总是带着铁的味道。”沈砚秋道。
罗衣点头:“我们必须在风更紧之前,把路护住。”
一、烽燧连营
沈砚秋从行囊中取出一卷细绳和几枚小木牌,绳上打有不同结法的小结,木牌上刻着“烟、火、旗、铃、人”等符号。
“这是‘烽燧谱’。”他道,“我们以烽燧为骨,以旗铃为肉,建立一套‘看得见的预警’。白天用烟,夜晚用火,烟与火的组合代表不同的敌情;同时配合旗语与铃声,将信息从山口传到城下,再传到城内。”
他将烽燧谱交给斥候队长,又取出一张“烽燧连营图”,图上用红点标出了从山口到城下的五个烽燧点,用蓝线连接。
“五个烽燧,梯次传递。”他道,“一旦发现敌情,第一烽燧先举烟,第二烽燧接力,依次传递,半刻之内,消息可到城下。”
疏勒守将阿克尔看着烽燧谱和连营图,点头道:“此法可行。”
二、敌情棋与沙盘
沈砚秋进一步展示他的“金手指”——一副“敌情棋”和一个“沙盘”。
“敌情棋”是用木片制成的棋子,上面刻着不同的符号,代表骑兵、步兵、弓兵、辎重、斥候。通过在沙盘上摆放棋子,可以模拟敌军的兵力配置和可能的动向。
“沙盘”则是用沙土和木屑堆成的疏勒地形,包括山口、草原、河流、城墙和烽燧点。
“这不仅是推演工具,”沈砚秋道,“更是决策工具。我们可以在战前模拟各种可能,找到最优的应对方案。”
他当场演示:在沙盘上摆出三支骑兵沿山口包抄的态势,然后调整己方的斥候、弓兵和步兵配置,形成“前探、中阻、后援”的三线布局。
“前探用斥候,中卒用弓兵,后援用步兵。”他道,“遇袭时,前探迟滞,中阻消耗,后援夹击。”
阿克尔看着沙盘,眼中闪过一丝亮光:“好!就按这个布局。”
三、风与旗
上午,风从山口吹来,带着尘土。沈砚秋带着罗衣和几名斥候,前往第一烽燧点检查。烽燧台上,斥候们已将柴草和狼粪准备就绪。狼粪是为了产生浓黑的烟,便于远距离识别。
“记住,”沈砚秋道,“一烟一火,表示小股骚扰;两烟两火,表示中等规模;三烟三火,表示大军压境。”
他亲自点燃了一小撮狼粪,黑烟滚滚升起,在蓝天中格外显眼。片刻后,第二烽燧点也升起了黑烟,第三、第四、第五烽燧点依次接力。城头上的旗手看到烟信号,立即挥动大旗,传递同样的信息。
“成功了!”罗衣兴奋地说。
“这只是开始。”沈砚秋道,“真正的考验,在风更大的时候。”
四、暗线与试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