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井台清泉——城市供水与卫生(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丝路万里驼铃》最新章节。

清晨,于阗城的东门外,薄雾笼罩着一片开阔的空地。空地中央,一口新修缮的井台静静矗立,井口铺着平整的青石板,石板边缘刻着一圈浅浅的纹路,像一圈涟漪。井台旁,几株高大的白杨在风中轻轻摇曳,树叶的影子在石板上斑驳晃动。

沈砚秋、罗衣、阿罗憾、秦十三与于阗城主尉迟盛站在井台边。尉迟盛的脸上带着一丝欣慰——这口井曾因年久失修而干涸,如今重新涌出清泉;但他的眉宇间也藏着一丝忧虑——城市的供水与卫生,一直是个难题。

“水,”尉迟盛道,“是城的血脉。”

“血脉,”沈砚秋道,“需要清洁和秩序来守护。”

一、供水三策

沈砚秋从行囊中取出一卷细绳和几枚小木牌,绳上打有不同结法的小结,木牌上刻着“井、渠、净”等符号。

“这是‘供水三策’。”他道,“我们从三个方面改善城市供水与卫生:

1. 井:修缮旧井,挖掘新井,统一井台标准,设立井长负责日常维护。

2. 渠:疏通水渠,分段设闸,定期清理淤泥,确保水流顺畅。

3. 净:制定饮水卫生规范,推广‘沉淀—过滤—煮沸’的简易净水法。”

他将木牌一一插在地上,用不同颜色的石子标出执行细节:

- 井:红牌,井台高三十公分,井口直径八十公分,配备井盖和井绳。

- 渠:黄牌,水渠宽一米,深六十公分,每五十米设一处清理口。

- 净:蓝牌,取水前沉淀半刻,用细砂过滤,饮用前煮沸。

几位居民和井户围上来,认真查看。有人点头,有人提问。

“如果遇到风沙天气,井水会变浑吗?”一位老井户问。

“会。”沈砚秋道,“所以我们要加盖井盖,井口边缘设挡沙沿,同时推广沉淀和过滤方法。”

二、金手指:量水尺与净水器

沈砚秋进一步展示他的“金手指”——一把“量水尺”和一套“净水器”。

“量水尺是我们的水位监测工具。”他道,“尺上刻有刻度,定期测量水位,记录变化,及时发现井水异常。”

他当场演示:将量水尺放入井中,取出后记录水位高度,并与前一日的数据对比。

“净水器是我们的简易过滤装置。”他继续道,“用三层容器,分别装入细砂、木炭、细布,水依次通过,可去除部分杂质和异味。配合煮沸,能有效改善饮水卫生。”

他取来一桶浑水,倒入净水器,片刻后,清澈的水从底部流出。围观的居民发出一阵赞叹。

“这就是‘看得见的清洁’。”他道,“清洁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可操作、可坚持的习惯。”

三、风里的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