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仓廪与市——储备制度与平准机制(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丝路万里驼铃》最新章节。
清晨,焉耆城外的粮仓区笼罩在薄雾中。高大的粮仓如守护战士般排列整齐,阳光透过薄雾洒在灰色的墙壁上,映出温暖的光泽。远处的雪山在天际线上闪着微光,近处的稻田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沈砚秋、罗衣、阿罗憾、秦十三站在最大的一座粮仓前,望着这座城市的"粮食心脏"。焉耆之所以能在丝绸之路上立足,不仅因为肥沃的土地,更因为完善的粮食储备制度。
"民以食为天,"沈砚秋轻声道,"而仓廪,则是民天之保障。"
罗衣点头:"有了充足的储备,城市才能在困难时期保持稳定。"
一、千年储粮智慧
粮仓管理员马老带他们参观了设施:
"我们的粮仓,"马老自豪地介绍,"融合了中原与西域的储粮智慧:"
1. 高台建筑:防止地面湿气侵蚀
2. 通风系统:保持粮堆干燥
3. 分层存储:不同粮食分开存放
4. 定期轮换:确保粮食新鲜
5. 防虫措施:使用天然草药驱虫
"这些方法,"马老说,"让我们的粮食可以保存多年而不变质。"
二、平准机制
除了储备,焉耆还建立了先进的"平准机制":
- 价格监测:每日记录粮价变化
- 调节措施:
- 粮价过低时,政府收购储存
- 粮价过高时,开仓平价出售
- 公平分配:制定优先供应名单
- 应急方案:自然灾害时的快速响应
"这个机制,"城主解释,"既保护农民利益,又保障市民生活。"
三、储粮与丝路
焉耆的粮食储备不仅服务本地,还支援整个丝绸之路:
- 商队补给:为过往商队提供粮食和饲料
- 灾年支援:向缺水缺粮地区调拨粮食
- 市场稳定:通过调节影响周边地区粮价
- 文化交流:粮商往来促进了技术和文化传播
"粮食,"沈砚秋说,"是丝路最稳定的货币。"
四、危机应对演练
当天,焉耆举行了一次粮食应急演练:
1. 模拟场景:连续干旱导致粮价飞涨
2. 应对措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