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太子监国(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锦衣天下名》最新章节。

殿门重新合上,隔绝了外界的一切。

赵宸脸上那伪装的脆弱和顺从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他站在原地,一动不动,偏殿温暖的烛光映在他脸上,却照不进那双深不见底的眼眸。

他缓缓抬起方才微微颤抖的手,此刻,这只手稳定无比。

他不仅听到了一个忠臣的陨落,一个理想的破碎,更看清了自己所处的囚笼。

那些大臣们,或许确实蒙蔽了父皇,如今,也想用同样的手段,将他塑造成一个听话的傀儡。

但,从今夜起,不会了。

年轻的太子微微勾起嘴角,那是一个没有任何温度的笑意。

他们以为他吓破了胆,变成了可操控的雏鸟。

却不知,那泼天的鲜血,已将这雏鸟的羽毛,染成了不容侵犯的、冰冷的玄色。

他开始学习了。学习在这片变色的天空下,如何戴着镣铐行走,如何用他们的规则,最终……撕碎这一切。

远方的金铁交鸣声不知何时已经停止。

但太子知道,这宫闱之中的无声之战,才刚刚开始。

东宫的书房,烛火彻夜未熄。 不再是过去读圣贤书、论仁义道的明亮温暖,而是另一种冷硬的光。赵宸埋首于成堆的奏疏、档案、官员考评记录之中。这些以往他觉得枯燥乏味的东西,此刻却成了他窥探真实、寻找脉络的地图。

他不再轻易相信任何人的当面陈词。刘相说某位官员干练,他便调阅其所有经手事务的卷宗,查看钱粮往来,核验政策实效。李尚书弹劾某将骄纵,他便设法调取军功记录、士卒风评,甚至通过仅存的、绝对忠诚的老宫人渠道,去探听些微末细节。

他看得极慢,极仔细。每一个数字,每一次人事调动,每一句看似无关紧要的附注,都可能藏着派系的痕迹、利益的勾连、或是构陷的蛛丝马迹。

他学会了沉默。在朝会上,面对大臣们滔滔不绝的奏对和看似无懈可击的建言,他大多时候只是安静地听着,偶尔在父皇询问时,才会谨慎地发表一些无关痛痒、甚至略显幼稚的看法,完美维持着一个“尚未开窍”的储君形象。

他甚至在刘相等人再次“教导”他帝王心术、权衡之道时,适时地流露出几分钦佩和受教的神情,恰到好处地提出一些无关大局的疑问,以满足他们的“教导欲”和掌控感。

但在他低垂的眼眸深处,冷光闪烁。他将每一个人的话语、神态、立场,都默默记下,回去后与案牍上的文字相互印证。他开始绘制一张只有自己才看得懂的关系网,谁与谁亲近,谁与谁有隙,谁是刘相的真正心腹,谁又只是被迫依附。

他也开始谨慎地伸出触角。通过绝对可靠的老宦官,向宫外几位因耿直而被边缘化的清流学者,匿名送去一些书籍和微薄的资助,不涉朝政,只论学问,却也是一种无声的暗示和姿态。在一次祭祀典礼后,他“偶然”遇见了一位因周延年案而备受冷落、却掌握京城防务细节的老将军,他只字不提旧事,只虚心请教了些前朝仪典的规矩,态度恭敬有加。

这些动作细微得几乎难以察觉,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甚至激不起一丝涟漪。但他知道,他必须如此。在羽翼未丰之前,任何明显的结纳或同情,都可能招致灭顶之灾。

他在学习一种全新的语言,一种属于阴影和权衡的语言。他将真实的意图藏在平庸甚至愚钝的表象之下,如同在刀尖上跳舞,每一步都计算得精准无比。

夜深人静时,他偶尔会推开窗,望向漆黑沉寂的宫廷。那吞噬了周延年的血腥气似乎早已散尽,只剩下无边无际的、令人窒息的权谋迷雾。

但他心中的恐惧,已渐渐被一种冰冷的决心所取代。

他不再轻易愤怒,也不再感到孤独。那条通往至高之位的道路,本就是白骨铺就,鲜血浇灌。他们以为给他戴上了镣铐,却不知这镣铐正在磨砺他的筋骨,丈量着敌人的弱点。

远方的金铁交鸣声停止了,宫闱恢复了它惯有的、虚伪的宁静。

太子赵宸收回目光,重新坐回灯下,拿起下一份卷宗。他的侧脸在烛光中显得异常平静,唯有紧抿的唇角,泄露出一丝与他年龄绝不相符的冷酷与决绝。

无声之战,已然开幕。而他,正在学会如何成为最好的猎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