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破法救驾(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锦衣天下名》最新章节。

萧彻用符咒打破道姑的控制,太子清醒过来。道姑遭反噬变成疯子。晋王的阴谋暂时破产。

东宫寝殿内,那层无形的、黏腻的精神桎梏如同被烈阳灼烧的冰雪,瞬间消融殆尽。太子赵宸猛地深吸一口气,瞳孔骤然收缩又放大,眼底最后一丝混沌与迟疑被彻底驱散,取而代之的是冰封般的清明与锐利。他清晰地感觉到,某种一直试图扭曲他意志的阴冷力量,崩断了。

几乎在同一时刻,远在秘密关押之地的清虚道姑,发出了凄厉得不似人声的尖叫!她原本萎靡的精神彻底崩溃,双手抱头,疯狂地撞击着墙壁,口中胡言乱语,时而痛哭流涕,时而尖声咒骂,时而恐惧地蜷缩成一团,仿佛看到了无数索命的厉鬼——她用以诅咒太子的邪术被浩然正气强行破除,那恶毒的反噬之力尽数回馈自身,瞬间便摧毁了她本就偏执的心智,让她彻底陷入了永无止境的疯癫狂乱之中。

“疯了?”当消息传回东宫时,赵宸只是漠然地问了一句,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仿佛听到的只是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 “是,彻底疯了,满口呓语,已无半点清醒。”萧彻沉声回应。 “看好她。一个疯子,有时候比活口更有用。”赵宸的声音没有一丝波澜。疯子的话,可以是真的,也可以是假的,关键看怎么用,何时用。这或许是将来指向晋王的又一枚棋子。

而晋王赵弘,在得知清虚道姑莫名疯癫、与东宫的联系彻底中断的消息时,正在王府书房欣赏一幅新得的古画。他手中的玉如意“啪”地一声掉在地上,摔得粉碎。脸色瞬间变得阴沉无比,眼中闪过一丝难以置信的惊怒。

失败了?怎么可能?那邪术隐秘无比,太子理应逐渐被掌控,怎会突然……还有清虚,怎么会突然疯了?难道是遭到了反噬?

一股极其不祥的预感攫住了晋王。他失去了埋藏最深的一颗棋子,更可怕的是,他完全不知道对方是如何做到的!太子身边,何时有了能人,能破如此邪术?是萧彻?还是另有高人?

一种事情脱离掌控的强烈不安感,让他焦躁地在书房内踱步。太子既然能破此法,必然已知晓幕后之人是他!接下来会是什么?太子的反击?

然而,还没等他想出对策,另一个坏消息接踵而至——朝堂之上,以几位素来迂直、油盐不进的御史为首,突然开始上书,言辞激烈地弹劾他“纵容家奴欺压百姓”、“结交外官”、“仪仗逾制”,虽未直接提及谋害太子,但桩桩件件都戳在他的敏感处,引得陛下勃然大怒,当庭申饬于他,责令闭门思过!

紧接着,宫里又传出消息,太子因之前受惊过度,加之忧劳成疾,竟呕血病倒,病情沉重,需要绝对静养!

一连串的打击让晋王措手不及,应接不暇。他被迫称病窝在王府,一面应付御史们锲而不舍的追查,一面焦灼地猜测太子的病情是真是假,一面又要疯狂地试图切断所有可能与清虚道姑有关的线索,忙得焦头烂额,狼狈不堪。

他处心积虑布下的恶毒阴谋,不仅未能奏效,反而折损了大将,引火烧身,更是彻底暴露在了太子的视野之中。虽然凭借其根基深厚,暂时不至于伤筋动骨,但无疑已元气大伤,短期内再难掀起大的风浪。

他的阴谋,暂时破产了。

东宫之中,太子赵宸听着萧彻禀报晋王如今的窘境,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只是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

“闭门思过……还不够。”他轻声自语,眼神幽深,“只是让他暂时缩回爪子罢了。”

他抬起眼,看向萧彻:“我们找到的那些‘头发’和‘指甲’,来源查清了吗?”

“已有头绪,是负责殿下梳头的一个小宫女,其家人被晋王门下控制。现已秘密关押。”

“很好。”赵宸点了点头,“晋王叔喜欢送‘礼’,孤也不能总是收着。找个合适的时机,把他这份‘厚礼’,挑一两件不起眼的,‘送’还到他王府门口去。”

他要让晋王清楚地知道——你的一切阴谋,我都已洞悉。这次的失败,仅仅是个开始。

萧彻心领神会:“臣,明白。”

太子清醒,道姑疯癫,晋王受挫。然而,谁都明白,这场权力的生死博弈,远未结束。暂时的平静之下,是更加汹涌的暗流。而彻底清醒过来的太子,已然亮出了他锋利的獠牙。

萧彻心领神会:“臣,明白。”

太子清醒,道姑疯癫,晋王受挫。然而,谁都明白,这场权力的生死博弈,远未结束。暂时的平静之下,是更加汹涌的暗流。而彻底清醒过来的太子,已然亮出了他锋利的獠牙。

东宫的宁静并未持续太久。太子赵宸“病重静养”的烟雾尚未散去,一场针对晋王党羽的精准打击便已悄然展开。

这一次,太子并未直接攻击晋王本人,而是挥刀砍向了其最为依仗的臂膀——户部侍郎,刘明远。此人是晋王在朝中钱粮领域的最大代理人,更是多年来为晋王私下运作财富、笼络官员的关键人物。

弹劾刘明远的罪名并非谋逆大罪,而是极其具体、证据确凿的贪腐:侵吞漕粮、克扣军饷、受贿卖官。一桩桩,一件件,时间、地点、人物、金额,列得清清楚楚,仿佛弹劾者亲眼所见。证据并非由御史台直接提出,而是通过几位看似中立的官员,在朝议时“偶然”发现并呈报,引得龙颜大怒,下令严查。

刘明远猝不及防,他甚至来不及向晋王求援,便被刑部和大理寺的人直接带走了。查抄家产时,更是起出了无数来不及转移的金银珠宝、地契账册,其中一些隐秘的账目,隐约指向了晋王府的几位总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