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随军出征(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最新章节。
北伐的战鼓终于擂响。庞大的战争机器全面开动,各路大军如同钢铁洪流,浩浩荡荡向北开拔。京畿之地,弥漫着肃杀与激昂交织的复杂气息。
吴铭在户部衙门没日没夜地忙碌了将近一个月,总算将首批最重要的粮草军械调度上路,后续的供应体系也初步建立,得以勉强运转。他整个人瘦了一圈,眼窝深陷,但精神却因高度紧张和专注而异常亢奋。
他原本以为,自己的任务到此为止,将继续留在后方协调调度。然而,一道出乎意料的旨意,再次改变了他的行程。
皇帝朱元璋在武英殿召见了他。
“吴铭,后勤诸事,你初步理出了头绪,办得不错。”朱元璋开门见山,语气中带着一丝赞许,但更多的是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然此番北伐,关系重大,前线情势瞬息万变。后勤线绵延千里,仅靠文书往来,难免滞后误事。”
他目光锐利地看着吴铭:“朕欲派一得力干员,以督粮官兼纪功御史身份,随中路大军行动,就地协调粮秣械杖供应,勘察功过,直达天听。朕思来想去,你于边事、后勤皆有所知,且与军中将领相熟,正是合适人选。你可愿往?”
督粮官!纪功御史!随军出征!
吴铭心脏猛地一跳。这意味着他将直接踏上战场,虽然大概率不会亲临第一线搏杀,但也要深入战区,面对各种不可预知的危险!这远比在后方衙门里调度文书要凶险得多!
但他看到朱元璋眼中那不容拒绝的期待,也知道这既是巨大的风险,也是无比的信任和机遇。深入军旅,不仅能更直接地保障后勤,更能近距离观察这个时代的战争,建立与军方更牢固的关系,甚至……积累军功?
几乎没有太多犹豫,吴铭躬身应道:“臣愿往!必当竭尽全力,确保粮道畅通,据实记录功过,不负陛下重托!”
“好!”朱元璋满意地点点头,“朕已谕令中路主将傅友德,予你相应权限。你即刻交接手头事务,三日后随军出发!”
“臣遵旨!”
退出武英殿,吴铭的心情复杂难言。既有对未知战场的忐忑,也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兴奋。他立刻前往户部、兵部办理交接,领取关防文书,又匆匆回府准备行装。
他特意去了一趟魏国公府,向徐达辞行,并告知徐妙锦。
徐达对于他随军并未感到意外,只是沉声叮嘱了几句:“军中不同朝堂,更不同地方。一切以军令为重,多看少说,遇事多与傅帅(傅友德)商议。保护好自己,粮草是大军命脉,也是无数人眼红的肥差,其中分寸,你自己把握。”
话语简短,却饱含着一个老将的经验和关切。
徐妙锦的反应则更为直接。她听闻消息,脸色瞬间白了白,眼中满是担忧。但她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地为他准备了更多更好的金疮药、解毒散、驱寒药膏,甚至还有一小瓶极珍贵的吊命参丸。
“一切小心。”她将药包塞进他手里,声音微颤,“我……我在京城等你回来。”
千言万语,化作一句最简单的嘱托。
吴铭重重点头,将那份深情和牵挂深深埋入心底。
三日后,吴铭换上一身便于行动的青色官袍,外罩软皮甲,挎上腰刀(装饰意义大于实战),带着几名精通算学和文书的心腹胥吏,以及一队护卫的兵士,汇入了中路大军浩浩荡荡的队伍,离开了京城。
离京的队伍蜿蜒北去,旌旗招展,刀枪如林,车轮滚滚,马蹄声震天动地。吴铭骑在马上,回望逐渐远去的南京城廓,心中涌起一股“壮士一去兮”的豪情,但更多的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
沿途所见,与在衙门看文书的感觉截然不同。庞大的军队如同巨兽般吞噬着沿途的物资。民夫们喊着号子,推着粮车,步履艰难;骑兵部队呼啸而过,卷起漫天尘土;沿途州县设置的补给点人满为患,官员们忙得焦头烂额。
吴铭很快进入了角色。他手持皇帝特赐的令牌和公文,一路巡查粮草储存、运输情况,协调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某段道路被雨水冲毁,运输队受阻,他立刻下令征调附近民夫抢修,并调动备用驮马;某地粮库管理混乱,账目不清,他当场拿下主管小吏,委派他人接手,理顺秩序;遇到军队与地方因征发物资发生争执,他以督粮官和御史的双重身份进行调解,既要保证军需,也尽量避免过度盘剥地方。
他的现代管理思维再次发挥了作用。他强调效率、数据和流程,虽然让一些旧式军官和胥吏感到不适应,但确实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保证了后勤线的相对顺畅。傅友德元帅对他的能力颇为赏识,给予了大力支持。
然而,越是往北,气氛越发紧张。已经能够听到远方传来的隐约战鼓和号角声,偶尔还能遇到从前线运送下来的伤员队伍,空气中开始弥漫起淡淡的血腥味和硝烟气息。
吴铭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战争的存在。他强迫自己冷静,将精力投入到工作中,用忙碌压抑内心的不安。
这日,大军前锋与一股北元精锐骑兵遭遇,爆发激战。吴铭所在的中军位置相对靠后,但依然能听到震天的喊杀声和火炮的轰鸣,看到远处升腾的黑烟。
很快,第一批伤员和战况报告被送了下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