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吴青天(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最新章节。
那老妪凄厉的哭喊,如同一声尖锐的哨响,瞬间刺破了潘汝桢等人精心维持的祥和假象!
“青天大老爷!求您给俺们做主啊!俺儿子被他们抓走了!说是去做工,就再没回来!俺孙子快饿死了!那粥…那粥是馊的啊!”
声音嘶哑,充满了绝望和悲愤,在这突然死寂的粥棚前显得格外刺耳。
潘汝桢脸色骤变,原本和煦的笑容僵在脸上,瞬间变得铁青。他身旁的杭州知府及一众官员更是慌了手脚,额头上瞬间冒出冷汗。
“哪里来的疯婆子!胡言乱语!惊扰钦差大人!还不快拖下去!”潘汝桢反应极快,厉声呵斥,眼神凶狠地瞪向旁边的衙役。
几名如狼似虎的衙役立刻上前,就要去拉扯那老妪。
“住手!”
吴铭一声断喝,如同平地惊雷,震得所有人心头一跳。他弯腰,亲自扶起那浑身颤抖、泣不成声的老妪,温声道:“老人家,不必害怕,慢慢说,本官为你做主。”
他冰冷的目光扫过那些僵住的衙役,最后定格在潘汝桢脸上:“潘大人,这是何意?本官在此,竟要当街驱赶申冤百姓吗?”
潘汝桢被吴铭的目光刺得心中一寒,连忙挤出一丝笑容:“大人恕罪,下官是怕这疯婆子冲撞了大人,胡言乱语,扰乱了赈济秩序…”
“是否胡言乱语,本官自会判断!”吴铭打断他,语气不容置疑。他不再理会潘汝桢,转而看向那粥棚的大木桶,对随行的御史道:“去,验粥!”
一名御史立刻上前,用勺子舀起一勺粥。只见那粥颜色灰暗,散发出一股淡淡的酸馊气味,米粒稀少,几乎全是清汤寡水!
“大人!此粥已变质,且稀薄不堪,根本无法果腹!”御史朗声回禀,声音中带着压抑的愤怒。
围观的人群中顿时响起一阵压抑的骚动和议论声,许多流民眼中露出了敢怒不敢言的神色。
吴铭的脸色彻底沉了下来,他指着那馊粥,厉声问潘汝桢:“潘大人!这就是你所说的‘全力赈济’?这就是你让本官看的‘秩序井然’?!用馊粥喂食灾民,这就是你浙江布政使司的为官之道?!”
潘汝桢汗如雨下,张口结舌:“这…这定是下面的人偷懒舞弊!下官…下官失察!请大人息怒,下官定严惩相关人等!”
“失察?”吴铭冷笑,“好一个失察!那这位老人家所说,其子被强征做工,下落不明,又作何解释?莫非也是下面的人胡作非为,潘大人一概不知?!”
“这…这绝无可能!定是误会…”潘汝桢还在强行辩解。
就在这时,那老妪又哭诉道:“大人!不是误会!俺儿就是被官差和穿着绸缎的老爷家丁一起抓走的!说是去城南张老爷的桑园做活!可去了就没了音信!俺去问,他们就打俺!说俺儿偷跑了的!俺儿最是孝顺,绝不会丢下俺和娃儿跑了的啊!”
“张老爷?哪个张老爷?”吴铭立刻抓住关键追问。
老妪茫然摇头:“俺…俺不晓得全名,只听人都叫他张百万…”
“张百万?”吴铭目光锐利地看向潘汝桢。
潘汝桢脸色更加难看,支吾道:“或是…或是城中乡绅张奎…此人乐善好施,或许…或许是招了些短工…”
“乐善好施到需要官差协助强征流民?”吴铭语气如刀,“潘大人,你还要替他遮掩到几时?!”
他不再给潘汝桢解释的机会,猛地转身,面对所有流民和围观百姓,朗声道:“诸位乡亲父老!本官吴铭,奉皇上之命,特来江南查勘灾情,整肃吏治!今日所见所闻,令本官痛心疾首!朝廷拨付的赈灾钱粮,绝不容许任何人贪墨克扣!流离失所的百姓,绝不容许任何人欺压盘剥!”
他声音铿锵,掷地有声:“自即日起,所有粥棚由本官带来的专人接管,确保每日供应足量、干净粥饭!所有被强征的民夫,一律放归!本官在此立誓,定将此次水患之中,所有贪赃枉法、欺压百姓的蠹虫,一一揪出,严惩不贷!皇天在上,此心可鉴!”
流民们愣了片刻,随即爆发出巨大的哭号和感激之声,纷纷跪倒在地,磕头不止:“青天大老爷!谢谢青天大老爷!”
潘汝桢及一众地方官员面如死灰,呆立当场。他们知道,吴铭这番表态,等于彻底撕破了脸,江南官场精心编织的伪装,被彻底掀开了!
吴铭扶起跪地的百姓,然后冷冷地对潘汝桢道:“潘大人,即刻随本官回衙!本官要亲自查阅所有粮仓出入记录、赈济款项账册!还有,立刻将那位‘乐善好施’的张奎‘请’到衙门来!本官要问话!”
“是…是…”潘汝桢声音干涩,几乎站立不稳。
钦差行辕立刻从驿馆移至浙江承宣布政使司衙门。吴铭雷厉风行,立刻封锁账房、粮库,所有相关账册档案全部封存,由带来的御史和账房先生日夜核查。
同时,一队锦衣卫缇骑直扑城南张奎的庄园。
然而,得到的回报却是:张奎已于两日前“突发急病”,被家人送往城外别庄“静养”去了!庄园内只留下一些仆役,一问三不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跑得倒快!”吴铭冷哼一声,毫不意外,“看来是有人提前报信了。”
他并不气馁,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他下令严密监控张奎所有产业及家人,同时加大审讯力度,重点突击那些被看管粥棚、负责征发民夫的底层衙役和胥吏。
这些底层吏员心理防线本就脆弱,在锦衣卫的威慑和吴铭承诺“坦白从宽”的政策下,很快便有人崩溃,开始吐露实情。
线索如同抽丝剥茧般,逐渐清晰起来。
克扣赈粮、以次充好、甚至发放馊粥,是普遍现象,为了倒卖出粮食牟利。
强征流民青壮为豪绅做工,确有其事,官府吏员从中收取“介绍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