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一脸晦气,从宫里出来的?(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最新章节。
翌日清晨,吴铭如同往常一样穿戴整齐,准备上朝。徐妙锦细心为他整理着官袍的衣领,动作轻柔,目光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色。
“今日朝会,万事小心。”她轻声嘱咐,指尖拂过吴铭官袍上并不存在的褶皱。
吴铭握住她的手,笑了笑,试图驱散那份凝重:“放心,你夫君我如今可是‘简在帝心’,又是魏国公府的乘龙快婿,等闲风波还掀不翻咱这艘船。倒是你,在家好好歇着,别累着了。”
皇极殿内,百官肃立。龙椅上的朱元璋面色平静,一如往常地听着各部臣工的奏报,偶尔发问,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百官山呼万岁之后,依序奏事。
吴铭站在都察院的班列中,敏锐地感受着这种变化。他如今已是都察院中颇有分量的御史,因屡立奇功且深得帝心,虽品级未至顶峰,但话语权不容小觑。
在商议完几项漕运、赋税的常规议题后,兵部一名官员出班,奏报了大同镇边军秋季换防及粮草补给事宜。当提到所需钱粮数额时,列于武臣班中的景川侯曹震,瓮声瓮气地插话道:
“陛下,大同乃北边重镇,直面残元锋芒。如今秋高马肥,正是鞑子蠢蠢欲动之时。依臣看,兵部所拟钱粮,尚显不足!边塞将士苦寒,若粮饷不继,甲胄不修,何以御敌?还请陛下明察,增拨钱粮,以固边防!”
他声音洪亮,带着武人特有的直率,看似完全出于公心。几位与他要好的勋贵也随之附和。
吴铭心中冷笑。曹震此言,看似为国为民,实则暗藏机锋。一是借边防压力向朝廷索要更多资源,这些资源经过他的手,能有多少真正落到士卒身上,唯有天知地知;二来,也是在试探朱元璋在清洗胡党后,对他们这些手握兵权的老将是安抚还是打压。
朱元璋面无表情,手指轻轻敲着御案,并未立刻回答,而是将目光投向户部尚书:“户部,钱粮可还充裕?”
户部尚书一脸为难,出班奏道:“回陛下,今年各地税收尚未完全入库,加之先前……诸多事宜,国库开支甚巨。兵部所请,已是在可能范围内竭力筹措,若再增加,恐伤国本……”
“国本?”曹震声调提高了几分,“边防不稳,才是动摇国本!莫非要让将士们饿着肚子去打仗不成?”
朝堂之上,顿时泛起一阵小小的骚动。文官们对勋贵武将这种“狮子大开口”又挟边防以自重的做派颇为不满,但鉴于曹震的权势和边防的重要性,一时无人敢直接反驳。
就在这时,朱元璋终于开口,声音不高,却瞬间压下了所有杂音:“曹侯爷忧心边务,是忠臣之本分。户部的难处,也是实情。”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曹震,又扫过吴铭,最后落回前方,淡淡道:“这样吧,兵部、户部,再会同五军都督府的人,仔细核议一下。既要确保边防无虞,也得量国力而行。至于如何调配,拿出个更细致的章程来,三日内再报与咱。吴御史——”
吴铭心头一凛,出班躬身:“臣在。”
“你都察院,也派员参与核议。重点是查勘往年边镇钱粮拨付、使用之账目,看看有无虚耗、冗余之处。节俭下来的,或许就能解这燃眉之急了。”朱元璋的语气平淡无波,仿佛只是安排一项寻常工作。
但吴铭却听出了弦外之音。皇帝这是要借都察院,或者说借他吴铭这把“刀”,去碰一碰边镇军费这块敏感的领域,目标直指曹震等人可能存在的贪墨!这是在胡惟庸案后,对勋贵集团新一轮的敲打和试探!
“臣,遵旨!”吴铭毫不犹豫地领命。他感觉到数道目光瞬间聚焦在自己身上,有曹震那边带着审视与不善的,也有文官集团中隐含期待或幸灾乐祸的。
曹震的脸色微微沉了沉,但很快恢复如常,甚至对着吴铭扯出一个算不上笑容的表情:“有劳吴御史了。边镇账目繁杂,只怕要辛苦御史台的诸位大人了。”
吴铭不卑不亢地回应:“分内之事,不敢言辛苦。都是为了朝廷,为了边防稳固。”
朝会就在这种看似平静,实则暗潮汹涌的气氛中结束了。退朝时,吴铭能明显感觉到,自己周围的空气似乎都凝重了几分。他知道,皇帝已经将一颗新的、可能更危险的棋子,摆上了棋盘。而他,再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回到都察院值房,他立刻召来几名心腹御史,布置核查边镇账目的任务,要求他们务必谨慎、隐秘,先从兵部和户部留存档案入手,避免过早打草惊蛇。
安排妥当后,他独自坐在案前,揉了揉眉心。大明的朝堂,从未真正平静过。与这些盘根错节的勋贵势力较量,其凶险程度,或许比对付一个权相更高。他不由得想起家中即将临盆的妻子,心中那份守护的信念更加坚定。
“树欲静而风不止啊……”他低声自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