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咱这大明,是该好好清理一下杂草碎石了!(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最新章节。

有了皇帝的明确支持和徐达暗中递来的信,吴铭心中的迷雾仿佛被劈开了一道缝隙。他深知,与曹震这等根基深厚的勋贵正面硬撼账目,短期内难有突破,必须另辟蹊径。而商业往来,犹如人体血管,资金货物的流动总会留下痕迹,尤其是涉及边镇巨额军需采买,这背后的利益输送网络,或许正是最薄弱的环节。

他并未大张旗鼓,而是动用了另一股力量——市井之力。昔日他任职地方、治理特区时,结交了不少背景各异却讲义气的商贾朋友,其中不乏消息灵通、门路宽广之辈。这些人或许登不得大雅之堂,但在三教九流中打探消息,往往比官方渠道更为迅捷有效。

吴铭换下官服,带着两名精干可靠(且武功高强)的大内侍卫,悄然来到城南一处看似普通的茶楼。雅间内,早已等候着一位姓钱的中年商人,此人主要经营布匹、药材,北至大同、宣府,南抵苏杭,皆有生意往来,是吴铭当年试点改革时的积极支持者之一。

“钱老板,叨扰了。”吴铭拱手,没有过多寒暄,直接切入正题。

钱老板是个精明人,见吴铭如此谨慎,心知事关重大,连忙屏退随从,低声道:“吴大人有何吩咐,但讲无妨,钱某必知无不言。”

吴铭压低声音:“我想打听几家与大同镇那边做大军需生意的商号,尤其是近一两年突然冒起、背景却有些模糊的。不限于布匹药材,粮草、军械零部件、甚至……一些不太方便明说的买卖,都可。”

钱老板眼中闪过一丝了然,沉吟片刻道:“大同镇的军需,向来是块肥肉,盯着的人不少。除了几家老字号,近年的确有几家新商号窜得很快。其中有一家‘通汇昌’,名头不算最响,但手笔极大,专做粮食和……嗯,一些杂项铁器生意,据说背后东家很是神秘,与镇守太监和军中几位将领都走得颇近。”

“通汇昌……”吴铭记下这个名字,“还有呢?这些商号的银钱往来,通常通过哪些钱庄票号?”

“这个嘛,”钱老板捋了捋短须,“大宗交易,多用山西票号,比如‘日升昌’、‘蔚泰厚’这几家,信誉好,汇通南北。不过,也有些见不得光的银子,会走些小钱庄,或者干脆用现银、甚至是以物易物。”

吴铭点点头,现代金融知识让他敏锐意识到,资金流是比货物流更清晰的线索。“若我想查某家商号,比如这‘通汇昌’,与京城哪些府邸、官员有非常规的银钱往来,可有门路?”

钱老板面露难色:“吴大人,钱庄票号最重信誉,账目轻易不示外人。除非……”他压低了声音,“除非是官面上以查案为由,强力介入,或者……能找到票号内部掌权的伙计,许以重利或……威逼。”

吴铭明白其中的关节。强行查账动静太大,容易打草惊蛇。而收买内部人员,则需要时机和手段。

接下来的几日,吴铭一面让都察院下属继续按部就班核对兵部账目,迷惑对手;另一面,则通过钱老板等市井渠道,不动声色地搜集“通汇昌”等几家目标商号的信息,重点是它们的主要管事、常来往的票号、以及运输货物的镖局等。

同时,他将徐达提供的关于“夜枭”标记的信息,通过隐秘渠道传递给了纪纲。纪纲如获至宝,锦衣卫这台庞大的机器立刻围绕这个特征全力运转起来,在京城乃至北方的暗世界里秘密搜罗身上有类似标记或知晓其来历的人员。

这日,钱老板那边传来一个值得注意的消息:通汇昌的一个二管事,近日因在赌场欠下巨额债务,与债主闹得不可开交,正四处筹钱,焦头烂额。

吴铭眼中精光一闪!压力之下,便是突破口!他立刻吩咐手下一位机灵且面孔生疏的御史,扮作富商子弟,设法接近那个二管事,从赌债入手,一步步套取信息。重点是其东家背景、与边镇哪些官员往来最密、以及是否有不同寻常的巨额资金流入流出。

调查,如同暗夜中的潜流,在各方角力下,悄无声息却又坚定地向着核心渗透。吴铭坐在都察院的值房里,看着窗外飘落的秋叶,心中冷静地分析着每一条汇集而来的碎片信息。他有一种预感,那张覆盖在军费贪墨、蓄养死士之上的巨大黑网,很快就要被撕开一个口子了。而突破口,很可能就在这些看似不起眼的银钱往来和那个被债务逼入绝境的二管事身上。

计划进行得异常顺利。吴铭手下那位姓周名琰的年轻御史,本就出身甚高,年轻时更加游手好闲,对市井门道颇为熟稔,扮起挥金如土的纨绔子弟来惟妙惟肖。他通过钱老板牵线, “偶然”在赵四(通汇昌二管事)被债主逼得走投无路时出现,轻描淡写地替他还上了一笔不小的赌债,俨然一副仗义疏财的豪客模样。

赵四感激涕零,自然将周琰引为知己。几番酒楼欢宴,推杯换盏之间,周琰只说自己家想做北边的皮货生意,苦无门路,对赵四在“通汇昌”的能量大加吹捧。赵四几杯黄汤下肚,又在周琰有意无意的奉承和“咨询费”的诱惑下,话匣子便关不住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起初只是吹嘘通汇昌生意如何兴隆,与大同镇几位守备、游击将军关系多么铁硬,采买的粮草军械如何量大质优。周琰耐心听着,不时附和,暗中引导。待到赵四彻底放下戒备,周琰才似无意间叹道:“赵兄这般本事,却屈居二管事,实在是屈才了。贵东家能有今日局面,想必也是手眼通天的人物吧?不知是哪位勋贵高官?也好让小弟瞻仰一番,日后生意上或许还能借借光。”

赵四此时已醉眼朦胧,闻言压低了声音,带着几分神秘与得意:“周老弟,这话……也就跟你说说。我们东家,背景深着呢!跟京城里好些个侯爷、伯爷都有交情!具体是哪位……嘿嘿,不能说,不能说。不过,每年往北边运货,那押车的,可都不是寻常镖师,有些……看着就跟军爷似的!”

周琰心中一动,面上不动声色,又灌了赵四一杯:“明白,明白!规矩我懂!来来,喝酒!不过赵兄,这大军需的买卖,银钱流水惊人,账目想必繁杂得很吧?贵号是如何打点的?可别出了纰漏。”

赵四拍着胸脯:“账目?放心!明面上有明面的账,应对官府检查,滴水不漏!至于真正的……那都是东家亲自派账房先生打理,听说……嘿嘿,都不走寻常票号,有专门的路子。”

“专门的路子?”周琰故作好奇。

赵四凑得更近,酒气喷了周琰一脸:“听说……有些见不得光的银子,是直接熔了,或者换成……换成海外来的银饼子,再……再弄出去。具体的,我就不知道了,那是顶上头的事儿。” 他指了指天花板,意思是东家核心层才知晓。

虽然赵四未能说出具体东家名号,但他透露的信息已经极具价值:通汇昌与军中将领勾结密切,使用非正规武装押运,并且存在一套隐秘的资金洗白流程,可能涉及走私和海外白银!

周琰将情况连夜禀报吴铭。吴铭敏锐地抓住“隐秘账目”和“东家亲自派账房”这两个关键点。通汇昌的明账肯定做得天衣无缝,但那套暗账,必然是记录真实资金往来和利益分配的核心证据!

就在吴铭苦思如何找到这套暗账时,纪纲那边也传来了突破性进展!锦衣卫根据“夜枭”标记的线索,顺藤摸瓜,竟然在京城一家暗娼馆里,抓住了一个身上有类似标记的混混。严刑拷打之下,那混混熬不住,招认自己属于一个叫“夜枭营”的秘密组织,专替一些“大人物”干些见不得光的勾当,包括此次刺杀吴铭的行动!而指挥他们行动的,是一个叫“黑三”的头目,而“黑三”平日里,竟然在“通汇昌”商号里有个挂名的闲职!

线索,终于清晰地交汇到了“通汇昌”!

事不宜迟!吴铭立刻与纪纲密谋,决定双管齐下:由锦衣卫以缉拿刺杀钦差要犯同党为名,直接突袭通汇昌在京城的总号,控制所有管事和账房,搜查暗账;而吴铭则同时以都察院名义,以防边军需采购可能存在弊案为由,正式介入调查,形成明暗配合之势。

行动定在次日拂晓。当锦衣卫缇骑如狼似虎地冲入通汇昌总号时,里面的管事们还在睡梦之中。抵抗是徒劳的,主要人员悉数落网。在一片鸡飞狗跳的搜查中,纪纲亲自带人,根据赵四酒后隐约透露的“东家账房独居小院”的线索,果然在后院一处隐蔽的地窖内,找到了数箱未曾销毁的暗账账册!

吴铭赶到时,纪纲正捧着几本账册,脸色凝重地递给他:“吴大人,您看这个……”

吴铭翻开账册,上面用密语和代号记录着一笔笔巨额的资金往来。虽然代号晦涩,但其中频繁出现的几个字样,却让他触目惊心:“景川侯府”、“大同王指挥”、“宣府李太监”……而资金的去向,除了购买粮草军械(价格远高于市价),还有大量标注为“炭敬”、“冰敬”、“节敬”的支出,流向京城各部官员,甚至……宫内某些有头有脸的太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