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大明海军奠基人,老朱最忠诚的拥护者!忠诚!(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最新章节。

他需要更详尽的计划,更需要一个,能打动朱元璋的、无法拒绝的理由。

朝堂上关于水师的争论尚未平息,一封染着烽火气息的六百里加急,便以最残酷的方式,为吴铭的主张提供了无可辩驳的注脚。

急报来自广东潮州府:大股海寇突袭南澳岛!岛上军民仓促应战,然寇船高大迅捷,寇众凶悍且装备大量倭刀及少数西式火绳枪,明军水师老旧战船不堪一击,岸防工事亦被突破。寇众登岛后,焚掠村镇,屠杀百姓,掳走青壮及妇女数百,粮秣财物洗劫一空,而后扬长而去!其状之惨,令人发指!

消息传开,朝野震动!尤其是那些原本反对水师、认为“海患不足虑”的官员,顿时哑口无言。血淋淋的事实摆在眼前,这已不是骚扰,而是对一个大明直属岛屿的武装攻占和系统性破坏!海寇的威胁,瞬间从纸面上的争论,变成了迫在眉睫的切肤之痛!

朱元璋震怒!在次日的朝会上,他直接将急报摔在御案之上,声音如同寒冰:“都看看!这就是尔等口中的‘疥癣之疾’!南澳岛上百姓的冤魂,还在海上飘零!尔等还要阻拦建水师吗?!”

殿内鸦雀无声,无人再敢出言反对。

吴铭知道,机会来了。他再次出列,这一次,他不再空谈战略与远景,而是呈上了一份早已准备好的、极为详尽的《靖海平寇并筹建新式水师疏》。

这份奏疏条分缕析,直指核心:

其一,急务——剿抚并用,解眼前之危。 建议立即命令福建、广东都指挥使司,集中现有可用战船与水军,由一名宿将统一指挥,对盘踞南澳及流窜附近海域的海寇进行重点清剿。同时,悬赏招安,分化瓦解,对愿意归顺、提供情报者给予生路。

其二,根本——筹建新军,立万世之基。 这才是奏疏的重点。吴铭提出:

设“大明水师总督”一职,统辖沿海各省水师,统一号令,改变以往各省水师各自为战、互不统属的弊端。

于龙江关(南京)、福州、广州设立三大造船司,专司建造新式战舰。他不仅提出了福船、广船等传统优秀船型的改良方案(如增加水密隔舱、强化龙骨、优化帆装),更画出了数种结合中西之长的新型战舰草图,包括装备较多火炮、用于主力决战的“大洋舰”,以及速度快、用于侦察巡逻的“海鹄船”。

革新武备。要求军器局为水师专门研制适用于舰炮的轻型化、速射化火炮,并配备火箭、火铳等。

严格选练水卒。不仅要求水性娴熟,更需进行航海、操炮、接舷战等专业化训练,摒弃以往征发渔民、罪犯充数的陋习。

保障钱粮。奏疏中甚至附了一份粗略的预算,建议初期从市舶司税收中划拨专款,并开放部分“功民爵位”,允许商贾捐资造船以获得一定荣誉性爵位,以缓解国库压力。

这份奏疏,既有宏观战略,又有具体方案,甚至考虑了财政来源,几乎是一份完整的水师建设白皮书。其思虑之周详,规划之系统,令满朝文武,包括朱元璋在内,都为之动容。

“陛下,”吴铭最后陈词,“南澳之血,不可白流!建水师非为一时报复,实为铸我大明海上长城!使商旅畅行,百姓安居,国威远播!臣,愿为此事,竭尽全力!”

朱元璋看着侃侃而谈、胸有成竹的吴铭,又看了看手中那份沉甸甸的奏疏,终于下定了决心。他猛地一拍御案:“准奏!即着兵部、工部、户部,依吴太傅所奏章程,全力筹措!擢吴铭,暂领水师筹建总提调之职,节制相关事宜!给咱把水师,尽快建起来!”

圣意已决,无人再敢阻拦。 吴铭正式肩负起筹建大明新式水师的重任。

接下来的日子,吴铭忙得脚不沾地。他频繁往来于兵部、工部、户部之间,协调关系,落实细节。他亲自前往龙江关造船厂,与工匠们商讨新船设计,对每一处改良都反复推敲。他甚至通过市舶司,重金招募了几名擅长航海和船舶设计的佛郎机人(严格审查背景后),聘为技术顾问,汲取他们的长处。

太保府内,也因吴铭的新职务而有了微妙变化。

吴铭的书房里,挂起了巨大的沿海舆图,上面标注着已知的海寇活动区域和计划中的水师基地。六岁的吴定国常常好奇地站在图前,用小手指点着陌生的地名,问东问西。吴铭也会耐心解答,潜移默化地培养着他的大局观。

五岁的吴麟似乎对父亲带回的那些船舶图纸和复杂数据更感兴趣。他不再仅仅满足于算术题,有时会拿着图纸,对照着上面的尺寸标注,在自己的小算盘上噼里啪啦地计算着什么,比如船的载重、所需的木材量等等,神情专注得令人惊讶。

唯有吴麒,对这一切毫无兴趣,依旧每日在院子里挥汗如雨地练习着他的“武艺”,目标明确——当大将军,骑大马,打坏人!

徐妙锦看着家中这三个方向迥异的儿子,再看着每日忙碌却目光坚定的丈夫,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她知道,丈夫正在做一件前所未有的大事,这个家,乃至这个国家,都将因此而驶向一个未知而广阔的未来。她能做的,便是打理好这个家,让他无后顾之忧。

这一日深夜,吴铭终于处理完手头公务,站在书房的舆图前,目光深邃。南澳岛的烽火暂时熄灭了,但更大的风浪还在后面。他仿佛能听到海浪的咆哮,看到未来的战舰即将破浪前行。

“第一步,总算迈出去了。”他低声自语,嘴角勾起一丝疲惫而坚定的弧度。属于大明的海洋时代,将由他亲手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