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为了玉米和土豆!(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最新章节。

龙湾堡大捷的余波,如同巨石入水,在这片新大陆的东海岸激荡起深远而持久的涟漪。佛郎机殖民势力遭遇了自登陆以来最沉重的打击,其海上力量遭受重创,陆上联军土崩瓦解,残存的势力龟缩于“金港”与“希望角”等据点,短时间内再也无力组织起有效的反扑。胜利的消息,随着溃散的士兵和有意传播的使者,如同长了翅膀般飞向四方。

大明远征军的威名,与那面玄色龙旗一起,开始真正震慑这片土地。

胜利带来的不仅仅是安全,更有实实在在的收获。从海陆战场缴获的大量武器、物资(包括部分佛郎机人掠夺来的黄金和白银)、以及数百名俘虏,极大地补充了远征军的消耗,也提供了宝贵的劳动力。更重要的是,与“鹰羽”部落坚实联盟的建立,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局面。

战后,吴铭并未急于庆祝或立刻南下扫荡残余敌人,而是陷入了更深沉的思考与忙碌。

“陈将军,周大匠,”在龙湾堡的议事厅(由原木搭建,虽简陋却已初具规模)内,吴铭对着核心人员说道,“击退敌人只是第一步。我们要想真正在这里扎根,将这片富饶土地变为大明永久的疆域,必须立刻着手建立长久的秩序和根基。”

他提出了三项当务之急:

第一,巩固联盟,建立秩序。 吴铭亲自与“雄鹰之眼”及部落长老们进行了数次长谈。他并未以征服者自居,而是以平等盟友的姿态,提出了一套“共治”与“互利”的初步构想。以龙湾堡为核心,划定明确的统治区域和狩猎区,承诺尊重部落的传统和信仰,同时邀请部落派遣年轻人学习汉语、汉文和农耕、工匠技术;大明则派遣人员(主要是医官和农匠)帮助部落改善卫生条件和引入更高效的农业技术。双方共同组建巡逻队,维护周边地区的安全与秩序。为了将联盟制度化,吴铭甚至参照记忆中的模式,与“雄鹰之眼”共同立下了一块刻有汉文和部落符号的“盟誓碑”,立于龙湾堡与部落领地交界处。

这一系列尊重与实惠并重的举措,深深打动了“鹰羽”部落,使得联盟不再仅仅停留在军事层面,开始向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深化。消息传开,之前一些尚在观望的中小部落,也纷纷派来使者,表示愿意归附或结盟,龙湾堡的影响力迅速扩大。

第二,发展生产,立足长远。 周大巧带领的工匠营成为了最忙碌的部门。他们不仅要修复战舰、维护军械,更重要的任务是利用当地丰富的木材和石材资源,开始规划建设永久性的房屋、官署、仓库乃至初级的手工作坊(如铁匠铺、木工坊、织布坊)。那几块播种了玉米和土豆的试验田被精心照料,长势喜人,预计再有两三月便能收获第一季果实,这无疑将是解决未来粮食问题的关键。吴铭甚至开始规划,在来年开春,利用缴获和交易的种子,在龙湾堡周边开辟更大规模的农田。

第三,消化情报,规划未来。 从俘虏和缴获的文件中,吴铭获得了更多关于这片新大陆的信息。尤其是关于那个佛郎机人口中“遍地黄金”的内陆帝国——根据多方信息拼凑,那应该是一个位于西方遥远群山和高原之中、被称为“印加”的庞大帝国!其统治范围极广,拥有高度的文明、发达的道路系统和惊人的金银财富。

“印加……”吴铭在地图(根据现有信息不断修正和补充)上标出了大致方位,眼神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历史的轨迹果然强大,佛郎机人依旧觊觎着那片富饶的土地。他知道,用不了多久,或许就是皮萨罗那样的人物,会带着几百亡命之徒就去挑战那个庞大的帝国。

“我们不能让佛郎机人独占那片财富,更不能坐视一个古老的文明被残忍毁灭。”吴铭对陈璘等人说道,“但我们现在力量有限,根基未稳,贸然深入内陆是取死之道。当前要务,是彻底消化沿海区域,巩固我们的基地,积蓄力量。”

他制定了下一步的战略:以龙湾堡和镇南堡为双核心,逐步向周边辐射影响力,清剿残余的佛郎机势力,整合归附的土着部落,发展生产,训练军队。同时,派出小规模的精干探险队,向西进行谨慎的地理勘探和情报收集,为未来可能的内陆探索做准备。

就在吴铭忙于构建新大陆基业的蓝图时,遥远的东方,浩瀚的太平洋的另一端,应天府内,也正酝酿着一场关于这片新土地的风暴。

“探索者一号”带回来的玉米和土豆,在皇庄和边镇特区的试种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成功!尤其是土豆,在贫瘠山地的产量更是惊人!初步的丰收报告送到朱元璋的御案前时,这位见惯风浪的开国皇帝,也激动得双手微微颤抖。

“天佑大明!此乃真正的祥瑞!”朱元璋在武英殿内来回踱步,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吴铭这小子,又立了一大功!不,是天大的功劳!”

粮食!能让百姓吃饱肚子的粮食,对于一个王朝而言,其意义远超十座金山!朱元璋几乎立刻看到了这两样作物在全国推广开来的美好前景,那将意味着更少的饥荒,更稳定的民心,更充盈的国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标儿!”朱元璋看向太子朱标,“立刻下旨,将这两种作物列为最高优先级,选取可靠州县,扩大试种范围,总结经验,准备明年开始逐步推广!所有相关事宜,由你亲自督办,不得有误!”

“儿臣遵旨!”朱标也难掩兴奋,他深知此事的重大意义。

喜悦之余,朱元璋的目光再次投向了墙上那幅巨大的、已经被标注上“新大陆”模糊轮廓的《大明混一图》。吴铭和陈璘已经在那里站稳了脚跟,并且找到了如此神奇的作物,那么,佛郎机人念念不忘的“金山”呢?那片大陆,究竟还蕴藏着多少未知的财富和秘密?

帝国的野心,随着这来自远方的“祥瑞”,被进一步点燃了。

“传旨给吴铭和陈璘,”朱元璋沉吟片刻,对侍立的太监下令,“嘉奖其功,着其稳扎稳打,巩固根基。所需人员、物资,可酌情上报,朝廷尽力筹措。告诉他们,咱和大明,等着他们带回更多的好消息!”

皇帝的旨意和第一批补充的物资、人员(主要是更多的农匠、工匠和愿意迁徙的农户),在庞大的水师舰队护卫下,再次扬帆起航,驶向遥远的东方。

新旧大陆之间的联系,因为几粒种子和一场胜利,变得更加紧密。帝国的资源,开始更大力度的向着新大陆倾斜。

龙湾堡,迎来了来自母国的第一批正式移民和补给,士气大振。吴铭站在新建成的码头边,看着一艘艘熟悉的舰船驶入港湾,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自己播下的种子,已经开始在故土和新陆同时生根发芽。

他回头望去,龙湾堡已然初具规模,炊烟袅袅,田垄整齐,远处山林中,“鹰羽”部落的图腾旗与大明龙旗并肩飘扬。一片充满生机的殖民据点,正在蛮荒中倔强成长。

然而,他的目光最终还是投向了西方,那片连绵起伏、隐藏着古老帝国和无数秘密的广袤内陆。

“印加……”他低声自语,手中摩挲着一块从佛郎机俘虏那里得来的、绘有奇异图案的羊毛织物碎片。

脚下的基石已初步奠定,但远方的诱惑与挑战,如同笼罩在群山之上的迷雾,更加浓郁,也更加引人探寻。新大陆的故事,刚刚翻过征服与生存的序章,更加波澜壮阔的篇章,正等待着书写。而吴铭和他所代表的大明,注定将是这新篇章中最不可忽视的主角之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