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削藩咯(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最新章节。

“数据为王”的铁证,如同泰山压顶,彻底碾碎了朝堂之上所有针对新政的杂音。那些曾经鼓噪“扰民”、“与民争利”的官员,在精确到毫厘的数字图表面前,哑口无言,溃不成军。新帝朱标(明惠帝)对吴铭的信任与倚重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格物新学与新政体系,已然成为支撑建文朝运转不可或缺的双翼。帝国机器在全新的轨道上高速奔驰,呈现出洪武朝从未有过的效率与活力。

然而,权力的巅峰,往往伴随着最凛冽的寒风与最隐秘的暗流。吴铭清晰地感觉到,来自皇宫深处的审视目光,并未因他的功绩而变得全然温和,反而在那份倚重之下,隐藏着一丝愈发难以捉摸的深沉。朱标不再是那个可以与他畅谈理想、共享改革蓝图的太子,他已是皇帝,一个需要平衡各方、尤其需要警惕任何可能威胁皇权绝对权威的君主。

吴铭的权势太盛了。他不仅是秦王、太子太保,更掌控着覆盖全国的经济命脉(供销社、银行)、引领着思想变革的潮流(格物院)、甚至影响着军队的后勤与部分人事。尽管他始终恪守臣节,将一切功劳归于上意,但他所构建的这个庞大体系本身,就是一种无形却巨大的权力。这种权力,让皇帝安心,因为体系高效;也让皇帝不安,因为体系的核心,是吴铭。

这种微妙而危险的平衡,被一封来自遥远北平的密报骤然打破。

这一夜,蒋瓛如同融入阴影的猎豹,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吴铭的书房,脸色是前所未有的凝重。

“王爷,北平……燕王府,有异动。”

吴铭正在审阅一份关于在湖广推广新式织机的计划书,闻言笔尖一顿,一滴墨迹在宣纸上洇开。他缓缓抬起头:“朱棣?”

“是。”蒋瓛低声道,“我们安插在北平的暗线回报,燕王朱棣近期频繁召集麾下将领及北平布政使司官员密议。其王府护卫操练强度远超规制,且多有擅离驻地、假扮商旅,往来于大宁、宣府等边镇之间。更可疑的是,燕王府长史葛诚,近日曾秘密接触来自蒙古草原的使者,虽内容不详,但其行踪诡秘,绝非寻常。”

蒋瓛顿了顿,补充了最关键的一句:“而且,我们查到,之前蓝玉案中,有几个漏网的中低级军官,并未如朝廷旨意般归建或遣散,而是……悄然北上,投奔了燕王府!”

吴铭放下笔,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北方沉沉的夜色,久久不语。朱棣,这个在原本历史线上掀起“靖难之役”、最终夺取皇位的人,果然不是安分守己之辈。朱元璋的驾崩,蓝玉的倒台,朝堂因新政引发的纷争……这一切,似乎都让这位镇守北疆、手握重兵的藩王,看到了某种机会。

“王爷,还有一事。”蒋瓛的声音带着一丝迟疑,“宫中我们的眼线隐约探知,陛下近来……似乎也在秘密召见一些翰林院的老臣,咨询……咨询关于‘宗藩条例’和……‘削藩’之事。”

削藩!

这两个字如同惊雷,在吴铭脑中炸响!

他瞬间明白了朱标那复杂目光背后的深意!新帝登基,根基未稳,内有他吴铭这等“权臣”,外有朱棣这等“强藩”,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朱标想要巩固皇权,“削藩”几乎是必然的选择!而手握重兵、且素有雄心的燕王朱棣,无疑是首要目标!

但这“削藩”之事,何其凶险!稍有不慎,便是内战爆发,天下大乱!他吴铭耗费心血推动的新政,好不容易积累的国力,都可能在这场皇族内讧中毁于一旦!

而更让吴铭感到棘手的,是他自己的立场。朱标欲削藩,需要倚重他的能力和体系;但若削藩引发战事,同样需要他的支持和后勤。他仿佛被架在了火山口上,无论偏向哪一方,都可能引火烧身。

“陛下……是希望我表态,还是希望我……避嫌?”吴铭喃喃自语。

就在这时,书房外传来管家急促而压低的声音:“王爷,宫里有旨意,陛下急召您入宫议事!”

来了!吴铭与蒋瓛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凝重。

乾清宫西暖阁,灯火通明,却只映照出朱标和吴铭两人的身影。

朱标没有坐在龙椅上,而是与吴铭相对而坐,中间隔着一方摆放着北疆地图的矮几。他脸色有些疲惫,眼神却异常锐利。

“吴卿,此处并无外人,朕便与你直言。”朱标开门见山,手指点在地图上的北平位置,“燕王之事,卿想必已有耳闻。”

“臣……略有听闻。”吴铭谨慎地回答。

“你怎么看?”朱标的目光紧紧盯着吴铭。

吴铭沉默片刻,知道此刻任何模棱两可的回答都是致命的。他必须展现出绝对的忠诚,同时又不能将国家拖入战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