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计划初现(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非遗纪元:我的非遗传承帝国》最新章节。

屏幕的冷光,如同黑暗中开辟出的一方理性疆土,将林砚脸上最后一丝困倦与迷茫也驱散了。文档顶端的“非遗帝国”计划书(初稿)”这行字,像一座灯塔,牢牢锚定了她奔涌的思绪。先前在脑海翻腾的所有震撼、不甘、洞察与冲动,此刻都找到了倾泻的出口,并迅速凝结为具象的文字与条理分明的逻辑。

她的指尖在键盘上飞舞,敲击声密集而稳定,如同战鼓擂响前紧张的预备节拍。

一、愿景与使命

她首先写下:

愿景:让每一份濒临湮没的非遗手艺,都能在现代社会找到其应有的位置与尊严,重焕生机。

使命:搭建一个连接非遗传承人与现代消费市场的创新平台,通过品牌重塑、设计赋能、渠道创新与故事传播,系统性提升非遗手艺的经济价值与文化影响力,构建一个可持续的“非遗生态体系”。

写下这两行字时,林砚的心跳有些加速。这并非空中楼阁的空想,而是基于李阿婆案例最直接的痛点和那云锦手袋带来的启示。她要做的,不是简单的慈善帮扶,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工艺品贩子,而是要创建一个能够自我造血的商业与文化结合的新模式。

二、核心问题分析

她开始冷静地剖析现状,将失眠之夜思考的脉络逐一梳理:

1. 价值断层:精湛手工价值与市场价格严重不符,传承人劳动得不到合理回报。

2. 传承危机:因收入微薄且缺乏社会认同,年轻人不愿学,技艺面临人亡艺绝。

3. 市场脱节:产品形态、包装、叙事传统陈旧,无法吸引现代消费者,尤其是年轻群体。

4. 渠道单一:依赖线下低端旅游市场或零散订单,缺乏稳定、高价值的输出通道。

5. 品牌缺失:个体传承人势单力薄,无法形成品牌效应,缺乏议价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每一条都像一根刺,扎在当下非遗生存状态的肌理上。但林砚写下它们时,眼中闪烁的不再是无力感,而是找到靶心的锐利。问题越清晰,解决方案的方向就越明确。

三、解决方案:“非遗联盟”模式构想

这是计划书的核心。她构思的并非一个公司,而是一个联盟,一个平台。

1. 联合品牌打造:

· 创立一个统一的母品牌(她暂时命名为“薪传”,取“薪火相传”之意),作为品质和信誉的背书。

· 旗下与各位传承人合作,推出“大师系列”或“地域系列”子品牌,如“薪传·阿婆的蓝”、“薪传·苏工缂丝”等,既保持统一调性,又突出个人特色。

2. 创新合作模式:

· 保底收入:确保传承人基本生活,解除其后顾之忧,让其能安心创作。

· 销售分成:激励传承人参与产品优化和市场反馈。

· 品牌分红:将传承人与品牌的长期成长绑定,共享发展红利。这是最关键的一步,旨在改变传承人仅仅是“供货方”的被动地位,使其成为品牌的“合伙人”。

3. 设计赋能与产品开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