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录音溯源(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血色权力》最新章节。

陈默和老吴坐在安全屋的旧木桌旁,桌上摊着三号码头的地图,A389 集装箱的位置被红笔圈了三个圈,旁边还放着那支从钟楼会所带回来的窃听器。

窗外的天已经黑透了,只有桌上的台灯亮着,昏黄的光把两人的影子拉得老长,落在墙上像两个绷紧的弦。

老吴手里捏着那张写着 “十五号晚七点,三号泊位,集装箱编号 A389” 的纸条,手指反复摩挲着纸边:“这纸条肯定有问题,刀疤不可能这么轻易把交易地点写在纸上,除非他故意想让咱们往 A389 上撞。”

陈默点点头,伸手拿起窃听器,按下播放键 —— 里面是之前在钟楼会所洗手间录下的片段,“月蚀”“三号码头”“海鲜” 这几个词反复出现,还有一段模糊的对话,背景里全是钢琴声和人声,之前没听清,现在再听还是断断续续的。

“咱们之前只盯着关键词,没仔细听背景音和剩下的对话,” 陈默把窃听器递给老吴,“说不定这里面藏着更多线索,比如说话人的声音特征,或者背景里的特殊声音,能找到他们的老巢。”

老吴眼睛一亮,赶紧掏出手机给老赵打电话:“老赵,把小李叫过来,就是上次帮咱们恢复监控的那个技术员,让他带设备来安全屋,有段录音要分析!”

挂了电话,他又看向坐在角落的老郑 —— 老郑刚跟医院通完电话,知道老婆已经转到 VIP 病房,脸色比下午好看了点,但还是透着股愧疚:“吴哥,陈默,要是我早点说实话,也不会让你们走这么多弯路……”

“现在说这些没用,” 老吴摆了摆手,语气缓和了点,“你跟刀疤接触过几次?他说话有什么特点?比如口音、常提的地方,或者习惯用什么词?”

老郑想了想,眉头皱起来:“刀疤说话带点南边口音,偶尔会蹦出两句粤语,比如把‘钱’叫‘水’,还常说‘去望江楼喝早茶’,我之前以为是随口说的,现在想想,说不定‘望江楼’是他们的据点。”

正说着,门被推开,老赵带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走进来,年轻人手里拎着个黑色的笔记本电脑,还有个巴掌大的设备。“这是小李,专攻音频分析的,之前破过几个靠录音抓人的案子。”

老赵介绍道。小李点点头,把电脑放在桌上,接过陈默递来的窃听器,插在电脑上:“把录音导进去,我用软件滤掉杂音,再放慢语速,应该能听清模糊的部分。”

电脑屏幕亮起来,小李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屏幕上出现了一道高低起伏的波形图,像条扭曲的小蛇。

“先把背景里的钢琴声和人声去掉,这些是环境噪音,” 小李点了个 “降噪” 按钮,波形图瞬间平整了不少,之前模糊的对话清晰了些,“……‘老爷子’说…… 交易后…… 走海路……”“…… 望江茶馆…… 取‘货’……”

陈默和老吴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兴奋 ——“老爷子”!终于听到这个神秘人的名字了!还有 “望江茶馆”,跟老郑说的 “望江楼” 只差一个字,说不定是同一个地方的不同叫法。“再放大点,把‘老爷子’的声音单独提出来,” 老吴往前凑了凑,“听听他的声音有什么特征。”

小李又调了几个参数,电脑里传出一个低沉的男声,带着点沙哑,说话慢悠悠的,每句话结尾都喜欢顿一下:“…… 刀疤…… 别出岔子……A389…… 只是幌子……” 陈默心里一沉,果然 A389 是陷阱!“再听听背景音,有没有什么特殊的声音,比如风声、机器声,或者别的动静。”

小李把录音再放大十倍,这次除了说话声,还能听到轻微的 “滴答” 声,像是老式挂钟的声音,还有偶尔传来的 “呜 ——” 的长音,断断续续的。

“这是轮船的汽笛声!” 老郑突然开口,“我之前跟刀疤去三号码头的时候,听过这种声音,是‘东方红’号货轮的,每天晚上八点会从三号码头出发,汽笛声特别长,跟录音里的一模一样!”

小李点点头:“从汽笛声的间隔和音量来看,录音地点应该离三号码头不远,而且周围有老式挂钟 —— 这种挂钟走起来‘滴答’声特别响,一般只有老茶馆或者老会所里才有。”

陈默拿出手机,打开地图,在三号码头附近搜索 “望江茶馆”,很快跳出一个结果:离码头两公里的老街里,有一家开了二十年的 “望江茶馆”,评论里说 “店里有个百年老挂钟,每天准点报时”。

“就是这儿了!” 老吴一拍桌子,“咱们现在就去望江茶馆看看,说不定能找到‘老爷子’和刀疤接触的痕迹!” 老郑赶紧站起来:“我跟你们去,我见过刀疤,要是茶馆里有他的人,我能认出来。”

小李把分析好的录音存进 U 盘,递给陈默:“这里面有降噪后的完整录音,还有‘老爷子’的声纹片段,要是再听到他说话,能对上。”

四人分两辆车往老街赶,陈默和老郑一辆,老吴和老赵一辆。路上,陈默把 U 盘里的录音再听了一遍,“望江茶馆取货”

这句话反复在脑子里转:“取货” 取的是什么?难道是黑钱的一部分,或者是跟 “老爷子” 联系的信物?老郑坐在旁边,手指攥得发白:“我总觉得不对劲,刀疤那么谨慎,怎么会在录音里提到望江茶馆?会不会又是个陷阱?”

“有可能,但现在没别的线索,只能去看看,” 陈默放慢车速,快到老街的时候,把车停在离茶馆五十米远的巷子里,“老郑,你先下去看看,假装喝茶,别暴露身份,看看里面有没有刀疤的人,还有那个老挂钟在不在。” 老郑点点头,拉了拉外套,往茶馆走去。

老街的路灯昏昏沉沉的,望江茶馆的门脸是木质的,挂着个红灯笼,上面写着 “望江茶馆” 四个黑字,门口摆着两张竹椅,一个穿蓝布衫的老头在摇着蒲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