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光之茧(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星光偏要吻烟台》最新章节。
谐振壁垒的突破,如同打通了任督二脉,示范间的建设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在陆时砚那近乎未卜先知的点拨之后,后续的集成调试变得异常顺利。伊莎贝尔优化后的控制算法完美运行,确保了数百个场发生单元如同一个整体,精准、同步地编织着无形的能量场网络。
林微光的工作重心,从攻克技术难关,转向了空间氛围的极致打磨。这不再仅仅是一个技术演示场所,更是“普罗米修斯”理念的第一次实体化表达,是未来与现实的交汇点。她要让每一个踏入其中的人,在第一时间,用身心去“读懂”什么是建筑与生命的共生。
她几乎住在了示范间所在的楼层。这里原本是陆氏总部一个闲置的高层空间,此刻被改造成了一个充满未来感的洁白茧房。墙壁、天花板、甚至部分地面,都覆盖着那种特制的晶格材料,在未激活时,呈现出一种温润的珍珠光泽。
她与莎法重新建立了紧密联系。莎法结束了东南亚的社区工作,带着对文化与人性更深的理解加入了最后的冲刺。两人反复推敲着每一个细节:
· 静养区的地面铺设了能随场强微变化而产生几乎不可察觉温度梯度的材料,模拟阳光照射沙地的自然暖意。
· 创意工作区的照明并非固定光源,而是由无数微小的、可独立调节的场致发光点构成,它们会根据模拟的“群体思维活跃度”(由算法根据预设的脑波模拟信号判断)整体变幻色温和亮度,营造激发或沉淀的氛围。
· 甚至连空气流动,都并非依靠传统的空调出风口,而是通过精准控制的微能量场梯度,引导空气自然、无声地循环,带来森林清晨般纯净而富有生命力的感受。
所有的技术都被小心翼翼地隐藏起来,视觉上极度简约、纯净。只有当系统激活时,这看似静止的空间才会展现出其内在的生命力——光线如同呼吸般明暗,温度如同拥有情感般流动,空气仿佛带着意识般拂过肌肤。
林微光将这个示范间命名为——“光之茧”。它既是一个孕育新生的地方,也象征着技术将人类包裹在一个更舒适、更具支持性的环境中的理念。
在“光之茧”内部调试接近尾声时,林微光进行了一次小范围的、封闭的预演。参与者只有陆时砚、周景明,以及几位签署了严格保密协议的核心团队成员。
当林微光启动系统,整个空间“活”过来的那一刻,即便是见多识广的周景明,眼中也难掩震撼。那是一种超越了视觉和听觉的、全方位的感官体验,一种被温柔而智慧的能量场所包裹、所理解的奇妙感受。
陆时砚站在静养区的中央,闭着眼,感受着那模拟黄昏时分的、带着一丝慵懒暖意的场域轻轻拂过皮肤,调节着空间的微气候。他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但林微光注意到,他原本微蹙的眉心,在系统运行几分钟后,几不可察地松弛开来。
他没有发表任何评论,只是在预演结束后,对林微光说了一句:“可以了。”
这两个字,如同最终的加冕,让林微光一直悬着的心,终于彻底落下。
预演成功的消息被严格封锁,但准备工作开始转向外部。公关团队制定了详尽的媒体邀请和发布策略,目标直指苏氏集团上海示范间的揭幕。周景明协调的安保等级提升至最高,防止任何技术细节或体验内容在正式发布前泄露。
就在正式揭幕日前一周,林微光接到了周景明的紧急通讯,语气带着一丝前所未有的凝重:
「林小姐,刚确认,苏氏集团上海示范间的揭幕日期,与我们定在了同一天,同一时段。」
隔空对决,变成了针尖对麦芒的正面冲撞!
消息传来,项目组内部的气氛瞬间紧绷到了极点。对方显然是得到了确切情报,意图用这种方式进行最大程度的舆论分流和打压。
“他们这是怕了!”莎法愤愤地说。
伊莎贝尔则冷静分析:“同一时间发布,意味着媒体和公众会进行最直接的比较。这对我们的展示效果和叙事掌控力提出了最高要求。”
压力再次如山倾覆。这不是技术的比拼,而是影响力、话语权和心理战的终极较量。
林微光站在即将完工的“光之茧”中央,环顾这个倾注了她和团队无数心血的洁白空间。空气中仿佛还残留着调试时能量场的微弱余韵。
她没有慌乱,也没有愤怒。一种奇异的平静笼罩着她。
她走到主控台前,接通了团队所有成员的通讯频道,声音清晰而稳定:
“各位,我们准备了三个月,不是为了躲开谁,而是为了证明什么。”
“他们选择同一天,很好。那就让世界在同一天,看清楚,什么才是真正的未来。”
“做好我们自己的展示,做到极致。剩下的,交给‘光之茧’自己去诉说。”
她的冷静和自信感染了每一个人。紧张的气氛被一种破釜沉舟的坚定所取代。
揭幕日,近在咫尺。
迪拜与上海,两座“茧房”,即将同时向世界敞开。
一场关于未来居住形态的定义权之争,即将拉开序幕。
而林微光知道,她手中的“光之茧”,已经准备好了。它不再只是一个示范间,而是一枚即将投入平静湖面的、足以激起惊涛骇浪的石子。
她轻轻触摸着那温润的、内里蕴含着磅礴力量的材料墙壁,仿佛能感受到其中能量场平稳运行的脉搏。
光,已蓄满。
只待破茧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