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余波与新的潮汐(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星光偏要吻烟台》最新章节。
“光之茧”的成功,如同在科技与建筑界投下了一颗深水炸弹,其引发的余波在随后几天持续震荡。专业的科技媒体用长文剖析“场协同”原理的颠覆性,财经版块热议着陆氏集团在新赛道上的绝对领先优势,而设计杂志则不吝溢美之词,将“光之茧”誉为“定义了下一个十年空间美学与功能的里程碑”。
林微光的加密通讯器和办公系统被潮水般的邮件与会议邀请淹没。有寻求合作的科研机构,有希望获得技术授权的跨国公司,有邀请她出席全球峰会并发表主题演讲的组委会,甚至还有嗅觉敏锐的好莱坞制片人,希望能将“普罗米修斯”的故事搬上银幕。
周景明领导的团队高效地过滤着这些信息,将最重要的部分提炼出来,呈报给林微光决策。她不再是那个只需专注于技术攻坚的工程师或设计师,她必须开始学习如何作为一个新兴技术流派的旗手,去应对更复杂的商业世界。
陆时砚在她发送的、关于如何处理这些外部邀约的请示报告上,只批注了两个字:
「你定。」
简单的两个字,却代表着权限的再次下放和信任的极致延伸。他将“普罗米修斯”及其带来的一切声望与机会,完全交给了她来掌控。
这种信任让林微光感到沉重,也让她更加清醒。她清楚地知道,所有的喧嚣和赞誉,都建立在“光之茧”那短短一小时的体验之上。要将“普罗米修斯”从一个震撼的示范间,推向真正的商业化、规模化应用,前路依然漫长且布满未知的险阻。
她婉拒了大部分浮于表面的媒体采访和演讲邀请,只选择了少数几家具有深度影响力的科技期刊进行书面访谈。对于合作请求,她指示团队制定严格的技术评估和保密前置流程,确保任何合作都不会损害核心技术的护城河。
这天下午,周景明带来了一份需要她亲自审阅的文件——来自集团法务与知识产权部。
「林小姐,这是我们监测到的,苏氏集团旗下‘环球生态’及其关联实体,在过去一周内提交的,与‘环境能量场调控’相关的多项专利申请摘要。其权利要求的描述,与我们的‘场协同’核心原理存在高度疑似性。」
林微光接过文件,快速浏览。果然,苏氏在正面较量失利后,迅速转变了策略,试图通过专利壁垒来进行围剿和干扰。他们虽然无法复制“普罗米修斯”的技术内核,但却在外围布下大量模糊的、概念性的专利,试图增加陆氏未来商业化应用的难度和成本。
“法务部的评估是?”林微光抬头问。
“他们认为这是典型的专利骚扰策略(Patent Trolling)。”周景明回答,“对方意在拖延和消耗。我们的核心专利家族布局严密,他们很难真正构成威胁,但诉讼和应对会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商业竞争的肮脏一面,以这种方式赤裸裸地展现在她面前。
林微光将文件放下,眼神冷静。“按法务部的专业意见处理。我们需要一份详细的应对策略和风险评估报告。”
“是。”
周景明离开后,林微光靠向椅背,揉了揉眉心。成功的喜悦还未细细品味,现实的博弈已接踵而至。她想起陆时砚曾说过的“苏氏不会就此罢休”,果然一语成谶。
傍晚时分,她接到了莎法的视频通话。莎法已经回到了东南亚,继续负责“光之巢”与当地的社区融合项目,脸上带着阳光留下的健康色泽。
“林!我看到新闻了!太棒了!‘光之茧’简直是神迹!”莎法在屏幕那头兴奋地说,“你不知道,这边几个之前还在观望的部落长老,看到报道后,态度积极了好多!”
成功的光环,也开始惠及之前的项目。
两人聊了一会儿近况,莎法忽然压低声音,带着一丝调侃:“说真的,林,那位冰山先生,这次有没有给你什么……特别的奖励?”
林微光微微一怔,眼前闪过那条「你定」的批注和那句「不足为虑」的评价。这些对他而言,或许就是最高的“奖励”了。
她笑了笑,避重就轻:“项目成功就是最好的奖励。”
结束通话,办公室重归寂静。她走到窗边,看着楼下川流不息的车河。从“星芒”到“光之巢”,再到“普罗米修斯”,她一路披荆斩棘,似乎总是在攀登一座又一座更险峻的山峰。每当她以为可以短暂喘息时,总会有新的挑战出现在地平线上。
就在这时,内部通讯系统提示,有物品需要她亲自签收。
她有些疑惑地走到门口,周景明的一个助理拿着一个尺幅不大、包装极其考究的扁平礼盒站在那里。
“林小姐,这是刚刚送到的,指定要您亲启。”
林微光接过盒子,入手沉甸甸的。回到办公室,她拆开包装,里面是一个深蓝色的丝绒盒子。打开盒盖的瞬间,她呼吸一滞。
盒内衬着黑色的天鹅绒,上面静静躺着一本书。不是新书,封面是深棕色的皮质,边缘有些磨损,透着岁月的痕迹。书名是烫金的古老花体字:《论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这是一本早已绝版的、物理学史上的经典着作,更像是一件珍贵的藏品。
没有卡片,没有署名。
但她几乎瞬间就确定了送书的人是谁。
她小心翼翼地拿起这本书,指尖拂过粗糙的封面。书页间似乎还残留着某种冷冽而干燥的气息。她翻开扉页,里面是空白的。
他为什么要送她这本书?
是认可她对“光”的探索?是暗示下一个可能与“物质”更深交互的研究方向?或者,仅仅是因为这本书的名字,触动了他?
她无从得知。
但这本沉默的、带着历史重量的书,却比任何庆功宴、任何奖金,都更让她心潮起伏。它像是一个来自冰山深处的、极其隐晦的共鸣。
她将书轻轻放在办公桌上,与那些冰冷的电脑和设备并列。
成功的余波尚未平息,新的潮汐已悄然涌动。
而这一次,潮汐中似乎夹杂了一丝不同以往的、难以解读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