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还愿》(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毛骨悚然的小故事》最新章节。

第一章 老宅归乡

梅雨季节的南方,空气里弥漫着化不开的潮湿。林墨拖着行李箱站在青石板巷口,抬头望了望巷尽头那座青砖黛瓦的老宅,屋檐下的青苔在雨水冲刷下泛着幽绿的光。

这是她阔别十年的故乡。三天前,律师的越洋电话打破了她在异国平静的生活——远房姨婆去世了,留下遗嘱将老宅赠予唯一的晚辈林墨。

“吱呀”一声,锈迹斑斑的铜锁在钥匙转动下发出刺耳的声响。推开厚重的木门,一股混合着霉味与尘土的气息扑面而来。客厅中央的八仙桌蒙着厚厚的灰尘,墙上挂着的老照片在昏暗的光线下看不清面容。

“咳咳。”林墨捂住口鼻,从行李箱里翻出抹布开始打扫。当她擦到神龛时,发现上面供奉着一个陌生的牌位,牌位前的香炉里插着三根早已熄灭的香。“姨婆什么时候信这些了?”她嘟囔着,把牌位小心翼翼地挪到一边。

夜幕降临时,老宅里终于有了些许生气。林墨简单收拾出一间卧室,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窗外的雨声淅淅沥沥,老宅里时不时传来奇怪的声响,像是有人在地板上拖着脚步。

凌晨三点,一阵清晰的梳头声从隔壁房间传来。林墨猛地坐起身,心脏“砰砰”直跳。她明明记得隔壁房间已经空置多年,里面堆满了杂物。

梳头声持续了十几分钟才停下。林墨裹紧被子缩在墙角,直到天蒙蒙亮才敢闭上眼睛。

第二天一早,林墨立刻去敲邻居王奶奶的门。王奶奶是看着她长大的,对老宅的事情很清楚。

“小墨啊,你姨婆临走前确实有些不对劲。”王奶奶泡了杯热茶递给她,“她总说晚上听到有人在屋里梳头,还说看到一个穿红衣服的女人在院子里走。”

“王奶奶,那您知道神龛上的牌位是怎么回事吗?”林墨追问。

王奶奶叹了口气:“那牌位供奉的是三十年前死在老宅里的一个姑娘,听说她是穿着红嫁衣上吊的,死的时候还怀着孕。你姨婆说她是被那姑娘缠上了,请了先生来才立了牌位供奉着。”

林墨只觉得后背发凉,昨晚听到的梳头声莫非就是那个穿红衣服的女人?

回到老宅,林墨看着神龛上的牌位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把它放回了原位,点燃了三根香插在香炉里。香烟袅袅升起,她仿佛看到牌位上的名字在烟雾中微微晃动。

当天晚上,林墨睡得格外安稳,没有听到任何奇怪的声响。她以为事情就这样过去了,却不知道这仅仅是个开始。

第二章 红嫁衣

自从重新供奉牌位后,老宅里确实安静了许多。林墨渐渐放下心来,开始整理姨婆留下的遗物。在阁楼的一个木箱里,她发现了一件保存完好的红嫁衣。

红嫁衣的布料是上等的云锦,上面绣着龙凤呈祥的图案,针脚细密,颜色鲜艳得有些诡异。林墨捧着嫁衣仔细查看,发现衣角处绣着一个小小的“婉”字。

“这应该就是那个叫婉的姑娘的嫁衣吧。”她喃喃自语,把嫁衣叠好放回木箱。

那天下午,林墨去镇上的超市买东西,回来时发现老宅的门虚掩着。她心里一紧,快步走进去,发现客厅里的八仙桌被挪动了位置,神龛上的牌位倒在地上。

“谁来过?”林墨捡起牌位,发现上面的漆掉了一块。她心里有些发慌,把牌位扶起来重新摆好,又仔细检查了一遍老宅,没有发现外人闯入的痕迹。

晚上吃饭时,林墨总觉得有人在盯着她。她抬头望向四周,空荡荡的客厅里只有她一个人。突然,她看到餐桌对面的椅子上搭着一件红衣服,正是下午在阁楼发现的那件红嫁衣。

林墨吓得筷子都掉在了地上,那件嫁衣明明被她锁在阁楼的木箱里,怎么会出现在这里?她壮着胆子走过去,发现红嫁衣上还带着淡淡的血腥味。

就在这时,客厅的灯光开始忽明忽暗,墙壁上渗出暗红色的液体,顺着墙缝缓缓流下。林墨转身想跑,却发现大门被死死锁上,无论她怎么用力都打不开。

“你为什么要动我的牌位?”一个阴冷的女声在她身后响起。

林墨僵硬地转过身,看到一个穿着红嫁衣的女人站在神龛前,长发遮住了脸,只能看到嘴角勾起的诡异笑容。

“我……我不是故意的。”林墨吓得浑身发抖,双腿发软。

红嫁衣女人缓缓抬起头,露出一张惨白的脸,眼睛里流着血泪:“你以为重新供奉我就没事了吗?你们林家欠我的,必须还!”

说完,她猛地朝林墨扑过来。林墨尖叫着闭上眼,却迟迟没有感觉到疼痛。她睁开眼,发现红嫁衣女人消失了,客厅里的灯光恢复了正常,墙壁上的血迹也不见了,只有那件红嫁衣还搭在椅子上。

林墨连滚带爬地跑回卧室,反锁房门,用柜子顶住门。她蜷缩在床角,直到天亮都没敢合眼。

第二天,林墨立刻联系了律师,说什么都要卖掉老宅。律师却告诉她,遗嘱里规定老宅必须由她亲自居住满一年才能出售,否则视为放弃继承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什么?”林墨急得快要哭了,“这根本就是个陷阱!”

“林小姐,遗嘱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律师无奈地说,“如果你实在害怕,可以请个风水先生来看看。”

林墨别无选择,只能按照律师说的去做。她在镇上打听了很久,终于找到一位据说很有本事的陈先生。

陈先生来到老宅,拿出罗盘在各个房间转了一圈,脸色越来越凝重。“林小姐,你惹上大麻烦了。”他严肃地说,“这宅子里的怨气太重,那个穿红嫁衣的女人怨气不散,已经形成了厉鬼。”

“那现在怎么办?”林墨焦急地问。

“她生前肯定有未了的心愿,你必须帮她完成心愿,才能平息她的怨气。”陈先生说,“我先给你一道符贴在门上,能暂时阻止她出来害人,但这不是长久之计。”

陈先生临走前给了林墨一道黄符和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需要准备的东西。林墨看着纸条上的内容,眉头紧锁,上面写着:红烛一对、铜镜一面、桃木梳一把,还有最重要的是要找到婉姑娘的遗物,了解她的心愿。

当天下午,林墨就按照纸条上的要求买齐了东西。她把红烛点燃放在神龛前,铜镜挂在卧室门口,桃木梳摆在梳妆台上。做完这一切,她开始在老宅里仔细寻找婉姑娘的遗物。

在阁楼的一个旧箱子里,她发现了一本日记。日记的纸页已经泛黄,字迹娟秀,记录着婉姑娘生前的点点滴滴。

第三章 日记秘闻

林墨坐在灯下,小心翼翼地翻开日记。日记的开头记录着婉姑娘的日常生活,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她是镇上大户人家的女儿,与一位教书先生相恋,两人约定好等先生考取功名就回来娶她。

可随着日记一页页翻过,字里的喜悦渐渐变成了忧愁。婉姑娘的父母不同意她和教书先生在一起,强行给她安排了一门亲事,嫁给邻村的一个地主做小妾。

“爹娘说先生是个穷书生,给不了我幸福。可他们哪里知道,我想要的不是荣华富贵,而是和心爱的人相守一生。”日记里这样写道。

在出嫁前一天,婉姑娘偷偷和教书先生见了一面。先生说他一定会回来救她,让她等他。婉姑娘信以为真,带着对未来的期盼嫁进了地主家。

可她没想到,地主是个脾气暴躁的酒鬼,经常对她拳打脚踢。更让她绝望的是,她发现自己怀孕了,孩子却是教书先生的。

“我该怎么办?如果被地主发现,我和孩子都会死的。”日记里的字迹开始变得潦草,能看出她当时的恐惧和无助。

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婉姑娘穿着红嫁衣在房间里上吊自杀了。她在日记的最后写道:“我不甘心,我死也要穿着红嫁衣,化作厉鬼也要等先生回来,让那些害我的人付出代价。”

林墨合上日记,眼眶有些湿润。她终于明白婉姑娘的怨气为何如此之重,她是带着无尽的遗憾和怨恨死去的。

“对不起,婉姑娘,我会帮你完成心愿的。”林墨对着空气轻声说。

接下来的几天,林墨开始四处打听教书先生的下落。王奶奶告诉她,那位教书先生当年确实回来过,但听说婉姑娘死后就大病一场,没多久也去世了。

“那他有没有留下什么东西?”林墨问。

王奶奶想了想说:“好像听说他留下了一封信,被婉姑娘的父母烧了。不过我不确定是不是真的。”

林墨没有放弃,她在老宅里仔细搜寻,希望能找到那封信的痕迹。在神龛后面的墙壁上,她发现了一块松动的砖。撬开砖后,里面果然藏着一个用油纸包着的信封。

信封已经泛黄,上面的字迹模糊不清。林墨小心翼翼地打开信封,里面只有一张薄薄的信纸。

信上是教书先生的字迹,他说自己考取功名后立刻回来找婉姑娘,却得知她已经去世的消息。他在信里表达了对婉姑娘的思念和愧疚,说自己对不起她的等待。最后,他说自己会在婉姑娘的坟前守着她,直到生命的尽头。

林墨拿着信,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她把信放在婉姑娘的牌位前,轻声说:“婉姑娘,你看,先生没有辜负你,他一直都在想着你。”

就在这时,牌位前的香炉里冒出一缕青烟,青烟在空中凝结成一个模糊的女子身影。身影对着林墨微微点头,然后渐渐消散在空气中。

林墨知道,婉姑娘的心愿终于完成了。她看着空荡荡的神龛,心里既难过又欣慰。

第四章 诡异童谣

本以为婉姑娘的事情解决后,老宅就能恢复平静。可让林墨没想到的是,新的怪事又发生了。

这天晚上,林墨正在卧室看书,突然听到窗外传来一阵童谣声:“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糖一包,果一包,吃得宝宝哈哈笑……”

童谣声稚嫩清脆,却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诡异。林墨走到窗边,拉开窗帘一看,窗外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

“是谁在外面?”林墨大声问道,没有人回答,童谣声也停了。

接下来的几天,每天晚上都会准时响起童谣声。有时在窗外,有时在客厅,甚至有一次在她的卧室门口响起。林墨找遍了老宅的每个角落,都没有找到唱歌的人。

她再次去找王奶奶打听,王奶奶听后脸色变得十分凝重:“小墨啊,你是不是动了老宅后院的那棵老槐树?”

林墨摇摇头:“没有啊,我从来没去过后院。”

“那就奇怪了。”王奶奶说,“那棵老槐树下埋着一个夭折的孩子,听说那孩子死的时候才三岁,最喜欢唱那首童谣。以前你姨婆在的时候,从来不让人靠近那棵老槐树。”

林墨心里咯噔一下,她想起自己刚搬来的时候,确实在打扫院子时看到过后院的老槐树,当时还觉得那棵树长得很茂盛。

当天下午,林墨鼓起勇气走进后院。后院杂草丛生,那棵老槐树长得枝繁叶茂,树干粗壮得需要两个人才能合抱。树下有一块明显被翻动过的泥土,旁边还散落着一些纸钱。

林墨走到树下,突然感觉一阵阴冷的风吹过,树上的叶子“沙沙”作响,像是有人在哭泣。她低头一看,发现泥土里露出一个小小的布偶,布偶的衣服已经破烂不堪,但还能看出是红色的。

就在她捡起布偶的瞬间,一阵清晰的童谣声在她耳边响起:“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林墨吓得把布偶扔在地上,转身就跑。回到客厅,她惊魂未定地坐在椅子上,心脏“砰砰”直跳。

晚上,童谣声比平时更加清晰,仿佛就在她的耳边响起。林墨用被子蒙住头,却怎么也睡不着。她感觉有个小小的身影在床边徘徊,用冰冷的小手抚摸她的脸颊。

“别碰我!”林墨尖叫着推开那个身影,打开灯一看,房间里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

第二天一早,林墨立刻去找陈先生。陈先生听了她的描述,沉思片刻说:“那孩子是枉死的,怨气不散,加上你惊动了他的尸骨,所以才会缠着你。”

“那我该怎么办?”林墨问。

“你需要给那孩子做一场法事,超度他的亡灵。”陈先生说,“还要把他的尸骨好好安葬,给他烧些纸钱和玩具,让他在另一个世界能过得好一些。”

林墨按照陈先生的吩咐,准备了法事需要的东西。三天后的晚上,陈先生在老槐树下摆开法坛,开始做法事。

法事进行到一半时,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老槐树上的叶子疯狂摇晃,树下的泥土里冒出阵阵黑气。陈先生拿出桃木剑,嘴里念念有词,将黑气打散。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法事,老槐树下终于恢复了平静。陈先生告诉林墨,孩子的亡灵已经被超度了,以后不会再缠着她了。

林墨看着老槐树下重新填好的泥土,心里暗暗祈祷那个可怜的孩子能在另一个世界安息。

第五章 镜中魅影

解决了孩子的事情后,老宅里安静了许多。林墨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开始整理姨婆留下的书籍和字画。

在一个旧木箱里,她发现了一面古铜镜。铜镜的边缘雕刻着精美的花纹,镜面有些模糊,但还能映照出人影。林墨觉得这面铜镜很别致,就把它擦干净放在了梳妆台上。

当天晚上,林墨洗漱完毕坐在梳妆台前梳头。当她看向铜镜时,发现镜中的自己身后站着一个模糊的人影。她猛地回头,身后却空无一人。

“是我眼花了吗?”林墨喃喃自语,再次看向铜镜。这一次,她清楚地看到镜中的人影穿着一身白衣,长发披肩,正对着她微笑。

林墨吓得一把将铜镜扫落在地,铜镜“哐当”一声摔成了碎片。她连滚带爬地回到床上,用被子蒙住头,浑身止不住地发抖。

第二天一早,林墨发现梳妆台前的铜镜碎片不见了,地上只留下一个淡淡的印记。她以为是自己昨晚看错了,可当她拿起梳子梳头时,却从镜子里看到了那个穿白衣的女人。

女人的脸贴在镜子上,眼睛死死地盯着林墨,嘴角还留着一丝诡异的微笑。林墨尖叫着把梳子扔在地上,转身跑出了卧室。

她立刻去找陈先生,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他。陈先生听后脸色变得十分严肃:“那面铜镜里藏着一个冤魂,你把它打碎了,反而让她出来了。”

“那现在怎么办?”林墨焦急地问。

“这个冤魂生前一定有很大的冤屈,所以才会附在铜镜里。”陈先生说,“你必须找到她的尸骨,为她洗刷冤屈,她才能安息。”

林墨按照陈先生的指引,在老宅的地窖里找到了一具白骨。白骨被包裹在一件白色的衣服里,旁边还放着一些女性的饰品。

陈先生在白骨前摆开法坛,开始做法事。在法事进行的过程中,林墨看到一个穿白衣的女人跪在白骨前哭泣,嘴里不停地诉说着自己的冤屈。

原来,女人是清朝时期的一位才女,因为被人诬陷与人私通,被家族沉塘处死。她的怨气不散,附在了自己生前最喜欢的铜镜里,等待着有人能为她洗刷冤屈。

法事结束后,陈先生将白骨重新安葬在郊外的山坡上。林墨看着新立的墓碑,心里暗暗祈祷女人能在另一个世界得到安宁。

回到老宅,林墨发现梳妆台上的铜镜碎片已经不见了,镜子里再也没有出现那个穿白衣的女人。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以为这次真的可以平静地生活了。

第六章 古井怨灵

平静的日子没过多久,老宅里又出现了新的怪事。

这天早上,林墨发现院子里的古井旁边有湿漉漉的脚印,像是有人在夜里去过井边。她走到井边往下看,井水漆黑一片,深不见底,散发着一股淡淡的腥臭味。

“这口井不是早就废弃了吗?”林墨疑惑地自言自语。她记得小时候听大人说过,这口井是老宅的风水井,但在三十年前就已经干涸了,怎么会突然有水了呢?

当天晚上,林墨被一阵奇怪的声音吵醒。声音像是有人在井边打水,“吱呀吱呀”的轱辘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

她披衣下床,悄悄走到院子里,看到井边有一个模糊的人影正在打水。人影穿着一身黑衣,背对着她,看不清面容。

“谁在那里?”林墨壮着胆子问道。

人影没有回答,继续打水。林墨慢慢靠近,想看清楚人影的模样。就在她离人影还有几步远的时候,人影突然转过身来,林墨看到一张惨白的脸,眼睛里没有瞳孔,只有漆黑的空洞。

“啊!”林墨吓得尖叫一声,转身就跑。人影没有追她,而是继续在井边打水,轱辘声在深夜里回荡,听得人心头发紧。

第二天一早,林墨再次来到井边,发现井台上的水渍已经干了,但那股腥臭味却更浓了。她趴在井边往下看,井水依旧漆黑一片,隐约能看到水面上漂浮着什么东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