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团圆饭的毒计》(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毛骨悚然的小故事》最新章节。

林晓看着地上的血洼,心中感慨万千。她没想到,最终竟然是靠着大家的至亲之血才击退了黑影。她知道,这件事情还没有结束,黑影虽然被击退了,但它肯定还会再来报复。

第七章:奶奶的秘密

经历了屋顶惊魂后,一家人都心有余悸地回到屋里。母亲连忙找出医药箱,给每个人的手指包扎伤口。客厅里一片沉默,只有包扎伤口时偶尔发出的轻微声响。

奶奶坐在椅子上,脸色苍白,眼神恍惚,似乎在想什么心事。林晓注意到奶奶的异常,走过去轻声问道:“奶奶,您没事吧?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奶奶摇了摇头,叹了口气说道:“晓啊,有些事情,是时候告诉你了。”

大家都好奇地看向奶奶,不知道她要说什么。

奶奶沉默了一会儿,缓缓开口说道:“其实,那个黑影并不是什么狐妖,而是你爷爷的弟弟,也就是你的二爷爷。”

“什么?”大家都惊呆了,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奶奶继续说道:“当年,你爷爷和你二爷爷关系很好,他们一起在山里打猎,一起种地。可是,后来因为一些事情,他们闹翻了。你二爷爷性格孤僻,又有些偏执,被你爷爷说了几句后,就一直怀恨在心。”

“到底是什么事情啊?”林晓追问道。

“是因为一块地。”奶奶的眼神变得悠远起来,仿佛回到了过去,“那块地是我们家最好的一块地,你爷爷想把它留给你爸爸,可你二爷爷却觉得那块地应该归他,因为他是弟弟,应该得到照顾。你爷爷不同意,说要按规矩来,兄弟俩就吵了起来,越吵越凶,最后你二爷爷气冲冲地走了,再也没有回来。”

“那他怎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母亲疑惑地问道。

奶奶的眼中泛起了泪光,说道:“后来我们才知道,你二爷爷那天走了之后,就去了山里,结果不小心掉进了一个深不见底的山洞里。等我们找到他的时候,他已经没有气了。因为死得不甘心,又带着怨恨,他的魂魄一直留在山里,吸收了山里的阴气,慢慢变成了邪祟。”

“那二十年前的约定又是怎么回事?”父亲问道,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

“那是你二爷爷的魂魄找上来的时候说的。”奶奶叹了口气说道,“他说他死得不甘心,要我们家付出代价。他说,二十年后,要让我们家的一个女子嫁给她,给他做鬼妻,否则就会让我们家破人亡。当时我们都吓坏了,又不知道该怎么办,就只好先答应了他。”

大家听了奶奶的话,都沉默了。谁也没有想到,那个一直纠缠着他们的黑影,竟然是自己的亲人。一时间,客厅里的气氛变得更加沉重。

“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总不能真的让晓晓嫁给一个鬼吧?”母亲焦急地说道,眼神里充满了担忧。

林晓也看着奶奶,希望她能给出一个答案。

奶奶想了想,说道:“你二爷爷虽然变成了邪祟,但他毕竟还是我们的亲人。或许,我们可以试着化解他的怨恨。”

“怎么化解?”叔叔问道。

“我记得你二爷爷生前最喜欢吃你太奶奶做的桂花糕。”奶奶说道,“明天就是大年初一,按照我们这里的习俗,要给祖先上供。我们可以准备一些桂花糕,去他的坟前祭拜一下,跟他好好说说,希望他能放下怨恨,安息去吧。”

大家都觉得这个主意不错,至少值得一试。

第二天一早,母亲就开始忙碌起来,准备做桂花糕。林晓也在一旁帮忙,看着母亲熟练地和面、加糖、撒桂花,心中不由得泛起一阵温暖。或许,亲情真的能化解一切怨恨。

桂花糕做好后,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大家带着桂花糕和一些祭品,来到了二爷爷的坟前。二爷爷的坟在村子后面的山坡上,因为常年没有人打理,已经长满了杂草。

父亲和叔叔先动手清理了坟前的杂草,然后摆上祭品,点燃了香烛。奶奶跪在坟前,一边烧着纸钱,一边低声诉说着:“二弟啊,我知道你死得不甘心,我们都对不起你。当年的事情是我们不对,我们给你赔罪了。你就放下怨恨吧,安息去吧,不要再纠缠孩子们了。”

大家也都跟着跪了下来,默默地祭拜着。林晓看着眼前的坟茔,心中百感交集。她不知道二爷爷是否能听到他们的话,是否能放下怨恨。

祭拜完后,大家准备回家。就在这时,突然刮起了一阵阴风,吹得纸钱漫天飞舞,香烛的火苗也不停地摇曳。

“不好,他来了!”父亲警惕地说道,连忙将大家护在身后。

果然,一个黑影从树林里飘了出来,正是二爷爷的魂魄。他看着坟前的祭品,又看了看林晓,眼神里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有怨恨,有不甘,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悲伤。

“你们以为这样就能打发我吗?”黑影冷冷地说道,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抖。

“二爷爷,我们知道错了,求你放过我们吧。”林晓鼓起勇气说道,眼神真诚地看着黑影。

黑影沉默了,他看着林晓,又看了看坟前的桂花糕,身体开始微微颤抖。过了一会儿,他缓缓地说道:“这桂花糕……是按照太奶奶的做法做的吗?”

“是的,二爷爷。”母亲连忙说道,“是晓晓她妈按照太奶奶的方子做的,你尝尝看。”

黑影犹豫了一下,缓缓地伸出手,拿起一块桂花糕。他放在鼻子前闻了闻,眼中突然流下了两行血泪。

“太奶奶……”黑影的声音变得哽咽起来,“我好想你……”

第八章:血泪的回忆

看到这一幕,大家都愣住了。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凶狠的黑影捧着桂花糕的手剧烈颤抖着,血泪顺着脸颊滑落,滴在干枯的草叶上,晕开点点暗红。他的身体忽明忽暗,周围的阴风渐渐平息,连林间的鸟鸣都变得清晰起来。

“那年我才十六……”黑影的声音突然变得嘶哑而苍老,仿佛穿越了漫长的时光,“太奶奶把刚蒸好的桂花糕塞给我,说让我带到山里当干粮。她说等我打猎回来,就给我做一大盘,撒上最甜的桂花蜜……”

他的声音哽咽着,空洞的眼眶里不断涌出暗红色的血泪:“可我再也没吃到过……我掉进山洞里,摸黑爬了三天三夜,喊破了喉咙也没人应。我恨啊!恨你们没人来找我,恨大哥不肯让我那块地,恨这世道对我不公……”

奶奶早已老泪纵横,她匍匐在坟前,泣不成声:“二弟,是我们对不起你!当年你走后,我们找了你整整半个月,把山里都翻遍了,可就是没找到那个山洞啊!你大哥后来一直愧疚,临终前还念叨着你的名字……”

父亲也红了眼眶,从怀里掏出一张泛黄的照片:“二爷爷,这是爷爷临终前让我保管的。他说这是你十八岁生日那天拍的,一直放在贴身的口袋里。”

照片上是两个年轻的男子,并肩站在老槐树下,左边的人眉眼间和父亲有几分相似,右边的少年笑容灿烂,手里捧着一盘热气腾腾的糕点。黑影盯着照片,身体剧烈晃动起来,发出痛苦的呜咽。

“大哥……”他喃喃自语,声音里的怨恨渐渐被悲伤取代,“我以为他早就不记得我了……”

林晓看着眼前的一切,突然明白古籍上“至亲之血能克邪祟”的真正含义——不是血液的力量,而是血脉中无法割舍的亲情。她轻声说道:“二爷爷,我们从来没有忘记你。这些年,奶奶总在清明给你摆桂花糕,爸爸每年都来这山坡除草,只是我们不知道你的坟在这里。”

黑影缓缓转过头,空洞的目光扫过每个人带着泪痕的脸。当他看到堂弟手指上未愈的伤口时,身体猛地一震:“你们的血……”

“是我们自愿的。”林晓举起自己包扎着纱布的手指,“因为你是我们的亲人,我们不想伤害你,只想让你解脱。”

黑影手中的桂花糕渐渐化作灰烬,他的身体开始变得透明。一阵风吹过,带着淡淡的桂花香,仿佛太奶奶的手轻轻抚摸过他的脸颊。

“太奶奶的味道……”他喃喃说着,脸上露出一丝释然的笑容,“我不恨了……真的不恨了……”

随着这句话落下,黑影化作点点星光,消散在空气中。山坡上的阳光变得温暖起来,杂草间竟开出了几朵细碎的小黄花,在风中轻轻摇曳。

奶奶颤抖着站起身,对着星光消散的方向深深鞠躬:“二弟,一路好走。”

第九章:除夕夜的余波

祭拜完二爷爷,一家人沉默地走回家。路上遇到早起拜年的邻居,热情地招呼他们吃糖,但谁都没心思回应。林晓看着父亲沉重的背影,突然明白二十年来压在这个家心头的,从来不是狐妖的诅咒,而是亲人离散的愧疚。

回到家时,母亲留在厨房温着的年夜饭还冒着热气。红烧肉的香气弥漫在屋里,驱散了些许阴郁。奶奶突然说道:“把桌子摆好,我们重新吃顿团圆饭。”

大家面面相觑,还是依言收拾起狼藉的客厅。堂弟擦桌子时,突然发现地上的血洼里长出了一小丛青草,嫩绿的叶片上还挂着露珠,在阳光下闪着光。

“姐,你看!”他惊喜地喊道。

林晓走过去,轻轻碰了碰青草,指尖传来温润的触感。她突然想起古籍最后一页的插画:血海生莲,怨气消散。原来这不是传说。

饭菜重新端上桌时,奶奶打开了一瓶珍藏多年的米酒,给每个人都倒了半杯:“今天是除夕,本该团圆的日子。你二爷爷虽然走了,但也算回了家。”

父亲举起酒杯,声音有些沙哑:“爸,二弟,对不起。以后每年除夕,我们都等你们回家吃饭。”

米酒入喉微辣,却带着一丝甘甜。林晓看着满桌的饭菜,突然有了食欲。母亲给她夹了块糖醋排骨,眼眶红红的:“多吃点,看你昨晚累的。”

吃到一半,堂弟突然说想去放鞭炮。叔叔笑着骂他“惊魂甫定就忘了怕”,还是找出一挂鞭炮拉着他去院子里。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起时,林晓看到母亲悄悄抹掉了眼泪。

奶奶喝了半杯酒,脸颊泛红,开始讲起过去的事:“你二爷爷小时候最疼晓晓,每次上山都给她摘野草莓。有次摘了满满一兜,回来路上摔了跤,草莓全烂了,他抱着空篮子哭了半天……”

林晓听着,心中暖暖的。原来那些模糊的童年记忆里,那个总给她塞糖果的陌生身影,就是二爷爷。

突然,门外传来敲门声,大家瞬间紧张起来。父亲握紧了扫帚,林晓也摸向口袋里的小刀。打开门一看,却是邻居王奶奶,手里端着一盘刚炸好的丸子。

“看你们家没放鞭炮,以为没人呢。”王奶奶笑着走进来,“给孩子们送点丸子,新年讨个吉利。”

看到屋里的情形,她愣了愣:“你们这是……吵架了?”

奶奶连忙擦了擦眼睛:“没有没有,就是想起些旧事。快进来坐。”

王奶奶坐下后,絮絮叨叨地说起来:“昨晚我好像听见你家有动静,是不是进贼了?说起来也怪,我家那只老黄狗对着后山叫了一夜,吓的我都没睡好。”

林晓心中一动,问道:“王奶奶,您知道后山有个山洞吗?”

“山洞?”王奶奶想了想,“哦,你说的是狐狸洞吧?老一辈说那洞里死过人,邪乎得很,平时都没人敢靠近。对了,二十年前你二爷爷就是在那附近失踪的,唉,多好的孩子……”

大家沉默着,没人说话。王奶奶没察觉异样,又聊了几句就走了。看着她的背影,林晓突然觉得,或许村里的老人都知道些什么,只是没人敢说。

第十章:破晓的阳光

大年初一的清晨,林晓被窗外的鸟鸣声吵醒。她睁开眼,看到阳光透过窗帘缝隙照在墙上,形成一道温暖的光带。这是她回家后第一个安稳的睡眠。

走出房间,看到父亲和叔叔正在院子里贴春联,母亲和婶婶在厨房忙碌,奶奶坐在屋檐下晒太阳,堂弟则在追着一只蝴蝶跑。这幅温馨的画面,让她觉得像做梦一样。

“晓晓醒啦?快来吃饺子。”母亲笑着喊道。

餐桌上摆着热腾腾的饺子,还有昨晚没吃完的红烧肉。奶奶给林晓夹了个饺子:“多吃点,新年要开开心心的。”

林晓咬了一口饺子,突然吃到一块硬硬的东西。吐出来一看,是枚铜钱。

“吃到钱了!今年要走大运!”婶婶笑着说。

大家都笑起来,屋里的气氛终于恢复了过年的热闹。林晓看着大家的笑脸,觉得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

吃完早饭,父亲说要去给二爷爷修坟。大家都想跟着去,奶奶却说:“让男人们去吧,我们在家准备午饭。”

林晓知道奶奶是想让她们留下整理家里,也没反对。她帮着母亲打扫房间时,在奶奶的床头柜里发现了一个旧木盒。

打开木盒,里面放着几件旧物:一张泛黄的全家福,上面有爷爷和二爷爷年轻时的样子;一块磨得光滑的玉佩,和奶奶拿出来的那块很像;还有一本日记。

日记的纸页已经脆化,字迹却依然清晰。林晓翻开第一页,是爷爷的字迹:“民国三十七年冬,二弟说要去山里找野物,让我等他回来吃桂花糕……”

她一页页翻着,看到了爷爷对二爷爷的思念,看到了他因为没能找到弟弟的愧疚,看到了他临终前写下的:“若有来生,还做兄弟。”

林晓合上日记,眼眶有些湿润。她把木盒放回原处,心里暗暗决定,以后每年都要陪奶奶来给二爷爷上坟。

中午时分,父亲和叔叔回来了。他们说给二爷爷的坟修了新的墓碑,还种了几棵桂花树。

“奇怪的是,我们去山洞那边看了看,发现洞口有很多新的脚印。”父亲皱着眉头说,“像是有人最近去过。”

林晓心中一紧:“会不会是二爷爷……”

“不像。”叔叔摇了摇头,“脚印很大,像是男人的,而且洞口还有烧过的香烛。”

奶奶突然说:“可能是村里的老支书。他跟你二爷爷是发小,当年也一起找过你二爷爷,这些年一直心里不安。”

大家觉得有道理,也就没再多想。

下午,林晓带着堂弟去村里拜年。孩子们穿着新衣服在巷子里跑,大人们互相拜年问好,到处都是欢声笑语。遇到邻居,大家都热情地招呼她,眼神里再也没有之前的异样。

走到村头的老槐树下,林晓看到一个白发老人在烧纸钱。走近一看,是老支书。他看到林晓,叹了口气:“好孩子,你二爷爷终于能安息了。”

“您知道?”林晓惊讶地问。

老支书点了点头:“昨晚我梦见你二爷爷了,他说他不恨了。我就知道,你们肯定解开了他的心结。”

林晓看着老人佝偻的背影,突然明白,有些秘密,其实大家都知道,只是被岁月尘封了而已。

夕阳西下时,林晓站在院子里,看着天边的晚霞。奶奶走过来,递给她一块桂花糕:“尝尝,跟你太奶奶做的一样甜。”

林晓咬了一口,桂花的香气在嘴里弥漫开来。她看着远处的山坡,仿佛看到二爷爷的身影在桂花树下微笑。

“奶奶,明年除夕,我们还来奶奶家过年吧。”林晓说。

奶奶笑着点头:“好,年年都来,团团圆圆的。”

夜幕降临,奶奶家的灯又亮了起来。这一次,屋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再也没有诡异的阴影。林晓知道,这场关于团圆饭的风波终于结束了,但亲情的羁绊,会永远延续下去。

第十一章:未尽的谜团

年后的日子渐渐恢复平静,林晓准备返回城里工作。临走前,她把那本古籍小心翼翼地收进箱子里,想着以后或许用得上。

父亲送她去车站的路上,突然说:“晓晓,有件事我一直没告诉你。当年你二爷爷失踪后,家里丢了一样东西。”

林晓好奇地问:“什么东西?”

“是你太奶奶留下的一个银镯子,据说能驱邪避灾。”父亲叹了口气,“当时以为是被贼偷了,现在想来,可能是你二爷爷带走了。”

林晓心里一动,想起二爷爷化作黑影时,手腕上似乎有个银色的东西在闪光。她没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也许吧。”

到了车站,林晓拥抱了父亲:“爸,你和妈要照顾好自己,我放假就回来。”

父亲眼眶红红的:“路上小心,到了给家里打电话。”

大巴车缓缓驶离小镇,林晓看着窗外熟悉的景色渐渐远去,心中百感交集。这次回家,她不仅解开了家族的秘密,更懂得了亲情的可贵。

回到城里后,林晓把这次的经历写进了日记。她以为事情就这样结束了,直到一个月后,她收到了一个包裹。

包裹是从老家寄来的,没有寄件人姓名。打开一看,里面是一个银镯子,上面刻着桂花图案,和父亲描述的一模一样。镯子下面压着一张纸条,上面是用毛笔写的三个字:“谢谢你。”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林晓握着银镯子,突然明白是谁寄来的。她把镯子戴在手上,冰凉的触感让她感到一阵安心。

周末的时候,林晓去图书馆查阅关于古籍的资料,希望能找到更多关于“七星诛邪阵”的记载。在一本旧书里,她发现了一张夹着的地图,上面标注的位置竟然是老家的后山。

地图上用红笔圈出了一个地方,旁边写着“血玉葬处”。林晓心里咯噔一下,想起二爷爷的坟附近确实有块红色的石头,当时以为是普通的石头,现在想来可能不简单。

她连忙给家里打电话,让父亲去看看那块石头。父亲说那石头确实很奇怪,挖开一看,里面竟然嵌着一块红色的玉石,像是凝固的血液。

“这玉有什么用?”父亲在电话里问。

林晓看着古籍上的记载,说:“这叫血玉,据说能镇压怨气。二爷爷把它埋在那里,可能是想自己镇压自己的怨气。”

挂了电话,林晓心里五味杂陈。她没想到二爷爷虽然变成了邪祟,却还保留着一丝理智。

过了几天,叔叔突然给林晓打电话,声音很紧张:“晓晓,你快回来看看吧,村里出事了!”

林晓心里一紧:“怎么了?”

“村里的老槐树突然枯死了,而且死得很奇怪,叶子一夜之间全掉光了,树干上还有很多抓痕。”叔叔的声音带着恐惧,“大家都说,是你二爷爷又回来了!”

林晓连忙请假赶回老家。回到村里,看到老槐树下围了很多人,大家都在议论纷纷。老槐树确实死了,树干上的抓痕很深,像是被什么东西抓过一样。

“我就说这树邪乎吧,当年你二爷爷就是在这树下拍的照片。”有人小声议论着。

“是啊,最近晚上总听见树上有哭声,吓死人了。”

林晓看着枯死的老槐树,心里有种不好的预感。她找到老支书,问他有没有什么线索。

老支书叹了口气:“其实这树早就该砍了。当年你二爷爷失踪后,这树就开始不吉利,每年都要掉很多叶子。只是大家觉得是村里的风水树,一直没敢动。”

林晓想起古籍上的记载:“怨气聚于木,则木枯;聚于水,则水竭。”看来二爷爷的怨气虽然消散了,但还有别的东西在作祟。

她决定晚上去老槐树下看看。夜幕降临,林晓带着古籍和护身符来到老槐树下。月光下,老槐树的影子张牙舞爪,显得格外阴森。

突然,树上传来一阵呜咽声,像是有人在哭。林晓握紧护身符,大声问道:“谁在上面?”

呜咽声停了,一个黑影从树上跳了下来,落在林晓面前。林晓吓了一跳,仔细一看,却是村里的无赖李三。

“你在这干什么?”林晓厉声问道。

李三吓得瑟瑟发抖:“我……我就是想偷点树皮卖钱,听说这树的树皮能治病……”

林晓皱了皱眉头:“这树已经死了,你快走吧,别在这里装神弄鬼。”

李三连滚带爬地跑了。林晓看着老槐树,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她拿出古籍,借着月光翻看,希望能找到答案。

突然,她发现树干上的抓痕很奇怪,像是某种符号。她对照古籍上的插图,发现这些符号竟然和“七星诛邪阵”的符号很像,只是顺序反了。

“难道有人在破坏阵法?”林晓心里一惊。

就在这时,一阵阴风吹过,老槐树突然剧烈摇晃起来,树枝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像是要断了一样。林晓感觉到一股熟悉的怨气,和二爷爷的怨气很像,但更加阴冷。

“不好,是别的邪祟!”林晓连忙拿出护身符,念起咒语。

护身符发出一阵金光,将怨气逼退了一些。林晓趁机跑回家,把事情告诉了家人。

大家都很害怕,父亲说:“要不我们请个道士来看看吧。”

林晓摇了摇头:“没用的,这邪祟是冲着我们家来的。”她看着古籍上的记载,突然明白了,“这邪祟可能和二爷爷的死有关,当年害死二爷爷的,可能不是意外。”

第十二章:真相大白

为了找出真相,林晓决定调查二爷爷当年的死因。她找到老支书,问他当年搜索山洞的细节。

老支书回忆道:“当时我们在山洞里发现了一些打斗的痕迹,还有几滴血迹,只是没找到你二爷爷的尸体。我们以为是野兽干的,就没再追查。”

林晓心里一动:“那血迹是不是人血?”

老支书摇了摇头:“当时条件有限,没发检验。不过我记得,血迹旁边有个烟袋锅,不是你二爷爷的,他从来不抽烟。”

林晓觉得这烟袋锅可能是关键线索。她在村里打听谁有烟袋锅,有人说村里的王老五有一个,和老支书描述的很像。

林晓找到王老五家,看到他正在抽烟。他的烟袋锅确实和老支书描述的一样,而且上面还有个缺口。

“王大爷,您这烟袋锅用了很多年了吧?”林晓笑着问。

王老五警惕地看了她一眼:“是啊,用了几十年了。怎么了?”

“没什么,就是觉得挺别致的。”林晓故意盯着烟袋锅的缺口,“这个缺口是怎么弄的?”

第十三章:烟袋锅的秘密

王老五的手指猛地收紧,烟杆在掌心转了半圈,烟灰簌簌落在裤腿上。他避开林晓的目光,干咳两声:“老物件了,磕磕碰碰难免有缺口,记不清了。”

“可我听老支书说,二十年前二爷爷失踪的山洞里,也发现过一个一模一样的烟袋锅。”林晓语气平静,却紧紧盯着他的眼睛,“您当年也参与了搜救,对吧?”

王老五的脸瞬间涨红,又慢慢变得惨白。他猛地站起身,烟袋锅“当啷”一声掉在地上:“你个小丫头片子,胡说什么!”

“我没胡说。”林晓捡起烟袋锅,指着缺口处的暗纹,“这上面刻着‘五’字,是您的名字吧?当年您为什么要把烟袋锅留在山洞里?二爷爷的死,是不是和您有关?”

王老五浑身发抖,嘴唇哆嗦着说不出话。这时,屋外传来脚步声,老支书拄着拐杖走了进来,叹了口气:“老五,事到如今,别再瞒了。”

原来,当年王老五和二爷爷都看上了村里的姑娘秀莲,两人明争暗斗。二爷爷失踪前一天,王老五在山里撞见他,两人为了秀莲吵了起来,动了手。王老五失手把二爷爷推下斜坡,看着他滚进山洞。

“我当时吓傻了,”王老五捂着脸哭起来,“我怕被人发现,就把烟袋锅丢在洞口,假装什么都没看见。这些年我天天做噩梦,看到你二爷爷变成黑影报仇,我更是吓得不敢出门……”

“那老槐树枯死,也是你搞的鬼?”林晓追问。

王老五连忙摇头:“不是我!是……是秀莲。”

大家都愣住了。老支书叹了口气:“秀莲当年知道你二爷爷死得冤,心里一直不安。后来她嫁到邻村,每年都偷偷回来给你二爷爷上坟。前几天她听说你二爷爷的怨气散了,就来老槐树下烧纸,结果不知怎么就……”

话没说完,院门外传来女人的哭声。大家出去一看,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妇人跪在地上,正是秀莲。她手里捧着一件旧棉袄,是当年二爷爷送给她的。

“是我对不起他,”秀莲泣不成声,“当年我要是早点劝他们,就不会出事了。我听说老槐树是他生前常去的地方,就想来拜拜,没想到树突然枯了……”

林晓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五味杂陈。仇恨就像一颗种子,埋在心里二十年,不仅害了二爷爷,也折磨着所有知情的人。

第十四章:最后的赎罪

王老五主动去派出所自首,虽然过了追诉期,但他坚持要在村里祠堂跪三天,给二爷爷谢罪。秀莲也留了下来,每天去老槐树下浇水,希望它能活过来。

林晓看着二爷爷的坟前长出的新草,心里渐渐平静。她把银镯子交给奶奶,奶奶抚摸着镯子上的桂花纹,眼眶红红的:“这是你太奶奶的嫁妆,现在该传给你了。”

“还是留给您吧。”林晓笑着说,“等我以后有了女儿,再让您传给她。”

临走前,林晓去祠堂看王老五。他跪在蒲团上,瘦了一大圈,眼神却平静了很多。看到林晓,他磕了个头:“孩子,谢谢你让我解脱了。”

林晓摇摇头:“是你自己选择了赎罪。”

她又去看老槐树,虽然叶子没长出来,但树干上竟然冒出了几个新芽。秀莲正蹲在树下施肥,看到她就笑:“你看,它没死透。”

“是啊,”林晓说,“就像人心,只要还有愧疚,就还有救。”

离开老家那天,阳光很好。父亲送她到车站,手里提着一个布包:“这是你妈做的桂花糕,路上吃。”

林晓接过布包,闻到熟悉的香气,突然觉得眼眶发热。她抱住父亲:“爸,等清明节我回来,咱们一起给二爷爷上坟。”

父亲点点头,眼里闪着泪光。

大巴车开动时,林晓回头望去,看到奶奶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手里挥着那块银镯子。阳光照在镯子上,反射出温暖的光,像极了二爷爷释然的笑容。

第十五章:团圆的味道

半年后,林晓在城里接到母亲的电话,说老槐树活过来了,枝繁叶茂的,还开了花。

“村里的孩子们都说,这树开花的时候,能闻到桂花香味呢。”母亲笑着说,“你奶奶说,是你二爷爷在保佑咱们。”

林晓笑着点头,心里暖暖的。她突然决定,国庆节回家一趟。

回到老家,林晓第一件事就是去看老槐树。树上果然开满了白色的花,风吹过,真的有淡淡的桂花香。秀莲在树下摆了张石桌,几个老人正坐在那里喝茶聊天。

“晓晓回来啦?”秀莲笑着招呼她,“快过来坐,尝尝我做的桂花茶。”

林晓走过去坐下,喝了一口茶,桂花的甜味在舌尖散开。她看着老人们谈笑风生,觉得这才是团圆的味道。

晚上,全家人又聚在奶奶家吃饭。桌子上摆满了菜,其中就有母亲做的桂花糕。堂弟已经长高了不少,正在给奶奶讲学校的趣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对了,晓晓,”父亲突然说,“村里要修族谱,把你二爷爷也加进去了。”

林晓点点头:“应该的。”

奶奶拿出那本古籍,递给林晓:“这书你还是带走吧,留在家里我总觉得不安。”

林晓接过古籍,突然发现最后一页多了一行字,是用毛笔写的:“怨起于恨,解于亲情。”她知道,这是二爷爷留下的。

吃完饭,大家坐在院子里赏月。月光洒在地上,像一层银霜。林晓看着家人的笑脸,觉得很幸福。她知道,不管过去有多少恩怨,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是最好的团圆。

第十六章:新的开始

假期结束后,林晓回到城里,把古籍捐给了博物馆。专家说这是一本很珍贵的古书,对研究古代民俗很有价值。林晓没说古籍的来历,只是觉得它应该有更好的归宿。

她换了一份工作,不再像以前那样拼命加班。周末的时候,她会去公园散步,或者学做桂花糕。她发现,生活其实可以很简单,只要用心去感受,处处都有温暖。

年底的时候,林晓收到老家寄来的包裹,里面是新修的族谱,还有一盒桂花糕。族谱上,二爷爷的名字赫然在列,旁边还配了一张画像,是根据那张老照片画的,笑容灿烂。

春节前,林晓提前回了家。她想和家人一起准备年夜饭,就像小时候那样。

回家那天,父亲去车站接她。路上,他笑着说:“你妈早就开始准备年货了,说一定要做一大桌菜,给你二爷爷也留个位置。”

林晓点点头,眼眶有些湿润。她知道,今年的团圆饭,一定会很热闹。

除夕夜,奶奶家灯火通明。桌子上摆满了菜,其中一个空位前放着一副碗筷,旁边还有一盘桂花糕。大家围坐在一起,举杯庆祝。

“干杯!”父亲说,“祝我们一家人,永远团团圆圆!”

“干杯!”大家齐声说。

窗外,烟花绽放,照亮了夜空。林晓看着家人的笑脸,觉得心里满满的都是幸福。她知道,这是新的开始,也是最好的团圆。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