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十字巷尾的凝视》(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毛骨悚然的小故事》最新章节。

第一章:初至小镇

林晓拖着行李箱踏上青石板路时,鞋底与石块摩擦的声响在寂静的午后显得格外突兀。七月的阳光本该炽热,可这座藏在群山褶皱里的十字镇却始终笼着层薄薄的雾霭,连光线都变得绵软无力,落在斑驳的泥墙上,晕开一片片陈旧的黄。

她拉着行李箱的手微微发酸,箱轮碾过石板缝隙时总被卡住,发出“咔嗒咔嗒”的抗议。作为自由撰稿人,林晓对这种被时光遗忘的角落有种近乎偏执的迷恋——越是闭塞的地方,越容易滋生不为人知的故事。而十字镇的传说,在本地论坛的灵异板块里流传了整整三年。

“听说这里每到子夜,十字巷尾就会站着个穿红衣的女人。”出发前,编辑在电话里压低声音,“有人说她在找孩子,也有人说她在等负心人……”

林晓当时只当是噱头,直到真正踏入小镇。

街道两旁的房屋大多是青砖黛瓦的老建筑,墙缝里钻出的青苔在潮湿的空气里疯长。每户人家的屋檐下都悬着盏褪色的红灯笼,竹骨早已朽坏,红色的绢布蒙着层灰,风一吹就发出“哗啦哗啦”的声响,像谁在低声啜泣。

走了约莫半刻钟,前方出现岔路口。四条街道在此交汇,形成一个标准的十字,这大概就是“十字镇”名字的由来。路口中央立着座半人高的石雕,底座爬满藤蔓,雕像的面容被风雨侵蚀得模糊不清,只能看出是个垂首站立的女子,双手交叠在腹前,衣袂的纹路却异常清晰,仿佛下一秒就会随风飘动。

林晓拿出相机,镜头对准雕像时,取景框里突然闪过一道冷光。她下意识按下快门,闪光灯亮起的瞬间,她清楚地看见雕像空洞的眼眶里,似乎有两点幽绿的光在闪烁。

“咔嚓”一声,照片定格。林晓放大照片细看,只有斑驳的石面和蛛网,刚才的异象仿佛从未出现。她揉了揉眼睛,指尖触到相机冰凉的金属外壳,才惊觉手心已经沁出冷汗。

“姑娘,要住店吗?”

身后突然传来的声音让林晓猛地回头。一个穿蓝布褂子的中年女人站在不远处,皮肤是长期不见阳光的苍白色,嘴唇却红得有些诡异。她身后是家挂着“安宁旅馆”木牌的院落,木门虚掩着,门轴转动时发出刺耳的“吱呀”声。

“还有空房吗?”林晓定了定神问道。

女人点点头,引着她穿过天井。院子里种着棵老槐树,枝桠歪歪扭扭地伸向天空,投下的影子在地上晃动,像无数只扭曲的手。房间在二楼最东侧,推开门就闻到股潮湿的霉味,墙壁上糊着的报纸已经泛黄卷边,角落里结着细密的蛛网。

“窗户对着巷尾,晚上关紧些。”女人放下钥匙就要走,走到门口时又突然回头,眼神直勾勾地盯着林晓,“夜里不管听到什么动静,都别开窗,也别出去。”

林晓刚想问为什么,女人已经转身下楼,木楼梯发出沉闷的“咚咚”声,渐渐消失在走廊尽头。

她走到窗边,推开吱呀作响的木窗。窗外正是十字巷的尽头,一条狭窄的巷道蜿蜒伸向黑暗,巷口挂着盏孤零零的油灯,灯芯在风中明明灭灭,将墙壁上的人影拉得忽长忽短。

就在这时,油灯突然剧烈晃动了一下,一道黑色的影子贴着墙根闪过。林晓屏住呼吸,死死盯着巷尾,可那影子却像融化在墨色里,再也没出现过。

第二章:神秘的邻居

夜幕像块浸了水的黑布,沉沉压在小镇上空。林晓躺在床上,听着窗外的风声穿过巷道,发出呜咽般的声响。房间里的挂钟早已停摆,指针永远停在十一点十五分,寂静中,她仿佛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在空荡荡的房间里回响。

不知过了多久,“笃笃笃”的敲门声突然响起。

林晓的心猛地一跳,坐起身轻声问:“谁?”

门外没有回应,敲门声却没停,节奏缓慢而规律,像是有人用指甲轻轻刮擦门板。林晓蹑手蹑脚地走到门边,透过猫眼向外看——走廊里空无一人,只有廊灯昏黄的光晕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

她松了口气,以为是风刮动了什么东西。可刚回到床边,敲门声又响了起来,这次更急了些,“笃笃笃”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

林晓咬咬牙,猛地拉开门。走廊里依旧空荡荡的,只有对面房间的门虚掩着,透出一线微弱的烛光。她犹豫了一下,轻手轻脚地走过去,推开了那扇门。

一股浓烈的草药味扑面而来,呛得她忍不住咳嗽。房间里光线昏暗,靠墙的床上躺着个白发老人,脸色苍白得像张纸,胸口微弱地起伏着。

“你在干什么?”

冰冷的声音突然从身后传来,林晓吓得浑身一僵,转身看见个二十多岁的男人站在门口,穿着洗得发白的衬衫,眼神像淬了冰。

“我……我听到敲门声,以为有人需要帮忙。”林晓结结巴巴地解释。

男人没说话,只是冷冷地盯着她,那眼神让林晓浑身不自在。他走到床边,熟练地给老人掖好被角,动作却带着种机械的僵硬。

“他是你爷爷?”林晓忍不住问。

男人终于开口,声音低沉沙哑:“与你无关。这里不欢迎外人,回你房间去。”

林晓碰了个钉子,只能悻悻地离开。关门前,她瞥见男人正用一块沾着暗红色液体的布擦拭老人的手背,那液体在烛光下泛着诡异的光泽。

回到房间后,林晓再也睡不着了。她走到窗边,巷尾的油灯还在摇曳,灯光下,她隐约看到一个穿红衣的身影站在井边,长发垂落,一动不动地望着井口。

林晓揉了揉眼睛,再定睛细看时,那身影却消失了。她以为是眼花,正要转身,却听到一阵若有若无的歌声从巷尾传来,调子哀婉凄厉,像是女人的哭泣。

迷迷糊糊中,林晓坠入了梦境。她站在十字巷尾,那口古井就在眼前,井水漆黑如墨,映出张苍白扭曲的脸。一个穿红衣的女人从井里爬出来,湿漉漉的长发遮住脸,伸出枯瘦的手抓向她的脚踝。

“救我……我的孩子……”女人的声音从头发底下传来,黏腻而冰冷。

林晓吓得尖叫,猛地从床上弹坐起来,浑身都被冷汗浸透。窗外的歌声不知何时停了,天边已经泛起鱼肚白。

第三章:巷尾的秘密

清晨的薄雾还没散尽,林晓就背着相机走出了旅馆。她想趁着白天去十字巷尾看看,昨晚的梦境太过真实,让她心里始终沉甸甸的。

十字巷比想象中更窄,两侧的墙壁高耸,将天空挤成一条细长的线。巷子里静得可怕,只有她的脚步声在石板路上回荡,偶尔有几只黑猫从墙头窜过,绿莹莹的眼睛在暗处盯着她。

巷尾果然有口古井,井口用厚重的青石板盖着,边缘爬满青苔,上面刻着些模糊的花纹。井边立着块歪斜的木牌,上面用红漆写着“禁止靠近”,字迹早已斑驳,却透着股说不出的诡异。

林晓蹲下身,仔细观察着井沿的花纹。那些纹路扭曲缠绕,像是无数只手在挣扎,看得她头皮发麻。她伸出手想触摸,指尖刚要碰到石板,就听到身后传来脚步声。

“姑娘,这井不能碰。”

一个苍老的声音响起,林晓回头看见个白发老人拄着拐杖站在身后,正是杂货店的店主。老人穿着件深蓝色的对襟褂子,脸上布满皱纹,眼神却很清亮。

“老人家,这井有什么来历吗?”林晓站起身问道。

老人叹了口气,浑浊的眼睛望着古井:“这口井啊,是咱们镇子的祸根。几十年前,这里淹死过个女人,从那以后就不太平了。”

林晓的好奇心被勾了起来:“能跟我说说吗?我是来采风的,对这些老故事很感兴趣。”

老人犹豫了一下,领着她往杂货店走:“到店里说吧,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

杂货店弥漫着股陈旧的檀香,货架上摆着些针头线脑和日用品,角落里堆着几捆草药。老人给她倒了杯热水,才缓缓开口:

“那是民国时候的事了。镇上有个叫秀娘的女人,长得很漂亮,嫁给了镇上的铁匠。后来铁匠死了,有人说她克夫,到处传她坏话。更糟的是,没过多久,秀娘怀了身孕,却没嫁人。”

老人呷了口茶,声音低沉下来:“镇上的人都说她怀的是野种,把她当疯子一样骂。那年冬天特别冷,有人发现秀娘抱着刚出生的孩子,冻死在这口井边。等大家发现的时候,孩子已经没气了,秀娘也疯了,抱着孩子跳进了井里。”

林晓听得心里发紧:“那后来呢?”

“后来啊……”老人的声音有些发颤,“每年冬天最冷的时候,巷尾就会传来女人的哭声,还有婴儿的啼叫。有人说看到秀娘的鬼魂在井边徘徊,找她的孩子。”

林晓想起昨晚看到的红衣身影,忍不住打了个寒颤:“那现在还有人看到过吗?”

老人的脸色白了白:“前几年有个外地来的年轻人,不信邪,非要半夜去井边探险,结果第二天就疯疯癫癫的,嘴里一直喊着‘别找我’,没过几天就跳河死了。从那以后,镇上的人晚上都不敢靠近巷尾。”

林晓沉默了。她不是迷信的人,可小镇的气氛和老人的讲述,让她心里涌起一股莫名的寒意。

离开杂货店时,老人塞给她一个用红绳系着的桃木挂件:“戴着吧,能挡挡邪。晚上千万别再靠近巷尾,尤其是月圆的时候。”

林晓握着温热的桃木挂件,心里五味杂陈。她抬头望向巷尾的方向,阳光正好穿过云层,照在古井的石板上,却驱不散那片浓重的阴影。

第四章:被诅咒的小镇

回到旅馆时,老板娘正坐在前台算账,手指在算盘上噼啪作响。看到林晓进来,她停下手里的动作,眼神怪怪地打量着她。

“姑娘,听说你去巷尾了?”老板娘的声音有些沙哑。

林晓点点头:“是啊,想去看看那口古井。”

老板娘的脸色沉了下来:“我不是跟你说过,晚上别去巷尾吗?白天也最好别去。”

“为什么?难道真的像老人家说的,那里闹鬼?”林晓追问。

老板娘叹了口气,放下算盘:“有些事,信则有,不信则无。但这十字镇确实邪门得很,尤其是这几年,怪事越来越多。”

她压低声音,凑近林晓:“前两年,镇西头老王家的孙子,半夜说听到有人叫他,跟着声音走到巷尾,第二天就发起高烧,说胡话,请来的大夫都束手无策,最后是请了个道士来做法,才慢慢好起来。”

林晓心里一动:“那道士有没有说什么?”

“说这镇子被诅咒了。”老板娘的声音带着恐惧,“说秀娘的怨气太重,附在了井里,每年都要找个人替身才能平息。尤其是外来的陌生人,最容易被缠上。”

林晓想起那个白发老人和神秘的年轻男人,忍不住问:“对面房间住着的爷孙俩,他们是本地人吗?”

老板娘的眼神闪烁了一下:“他们啊……是镇上的老住户了。老爷子身体不好,常年卧病在床,全靠孙子照顾。”她顿了顿,又补充道,“他们脾气怪,你别招惹他们。”

林晓回到房间,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小镇的平静背后,似乎隐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而那口古井,就是解开秘密的钥匙。

夜里,林晓被一阵奇怪的声音吵醒。像是有人在用指甲刮擦窗户,“沙沙沙”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刺耳。她壮着胆子走到窗边,借着月光,看到窗玻璃上印着只惨白的手,五指张开,正缓缓向下滑动。

林晓吓得捂住嘴,不敢出声。那只手滑到窗沿就停住了,紧接着,一张长发遮脸的女人脸贴在了玻璃上,虽然看不清容貌,却能感觉到一双怨毒的眼睛在死死盯着她。

不知过了多久,外面的动静消失了。林晓瘫坐在地上,浑身发抖。她知道,自己已经被那个“东西”盯上了。

第二天一早,林晓就去找杂货店的老人。她把昨晚的经历告诉老人,老人听完,脸色凝重地从里屋拿出一本泛黄的日记。

“这是我年轻时在废弃祠堂里捡到的,你看看吧。”老人把日记递给她,“写日记的人,当年也和你一样,想弄清楚小镇的秘密。”

林晓翻开日记,字迹娟秀,却透着股压抑的绝望。日记里记录着一个惊人的秘密:十字镇的诅咒并非源于秀娘的怨气,而是一场被遗忘的祭祀仪式。多年前,镇上的人为了祈求风调雨顺,曾用活人献祭,而秀娘和她的孩子,就是那场祭祀的牺牲品。

日记的最后一页,画着一个奇怪的符号,旁边写着一行字:“五件神器聚,怨气自消散。月圆之夜,古井为证。”

第五章:废弃的房子

林晓拿着日记,心怦怦直跳。她终于明白,小镇的诅咒远比想象中复杂。日记里提到的五件神器,或许就是破解诅咒的关键。

根据日记的线索,第一件神器可能藏在镇东头的废弃房子里。那座房子据说曾是当年主持祭祀的巫师住过的地方,早已荒无人烟。

傍晚时分,林晓揣着桃木挂件,小心翼翼地走向废弃房子。夕阳的余晖给破旧的房屋镀上了一层诡异的金色,门窗在风中摇晃,发出“吱呀”的声响,像是在诉说着尘封的往事。

房子的大门虚掩着,林晓轻轻推开,一股浓重的霉味和尘土气息扑面而来。她打开手机手电筒,光柱在黑暗中晃动,照亮了满室的狼藉——倾倒的桌椅,散落的杂物,墙壁上布满蛛网。

房间的角落里有个破旧的书架,上面摆满了落满灰尘的书籍。林晓走上前,小心翼翼地翻看。大多是些发黄的旧书,字迹早已模糊不清。当她拿起最底层的一本厚书时,书脊突然断裂,里面掉出一个用油布包裹的东西。

林晓的心猛地一跳,蹲下身捡起油布包。打开一看,里面是个巴掌大的青铜铃铛,铃铛上刻着复杂的花纹,摇一摇,却没有任何声音。

“这就是第一件神器吗?”林晓喃喃自语,把青铜铃铛小心地放进背包。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由远及近。林晓心里一惊,赶紧躲到书架后面。

门被推开了,走进来的是旅馆老板娘和那个年轻男人。两人手里拿着火把,脸色凝重。

“你确定她会来这里?”老板娘的声音有些沙哑。

年轻男人点点头:“那本日记是我故意放在杂货店的,她肯定会来这里找神器。”

老板娘叹了口气:“这样做真的好吗?她毕竟是无辜的。”

“为了镇上的人,只能这样了。”年轻男人的声音冰冷,“只有找到五件神器,举行仪式,才能平息秀娘的怨气。每年都要死人,这样的日子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躲在书架后的林晓听得心惊肉跳。原来这一切都是他们设计好的,目的是让自己寻找神器。可他们为什么不自己去找?

就在她走神的时候,手电筒的光柱扫过书架,照亮了她的衣角。

“谁在那里?”年轻男人警觉地喊道,举着火把走了过来。

林晓知道自己被发现了,赶紧转身从后门逃跑。她能听到身后传来的呼喊声和脚步声,心脏在胸腔里疯狂跳动。

她在黑暗的小巷里拼命奔跑,火把的光芒在身后追随着她。就在她快要被追上时,突然脚下一滑,摔倒在地。

年轻男人和老板娘追了上来,火把的光芒照亮了林晓惊恐的脸。

“别跑了,你跑不掉的。”年轻男人喘着气说。

林晓挣扎着想要爬起来,却被老板娘按住了肩膀。老板娘的眼神里没有了往日的冷漠,反而充满了愧疚和无奈:“姑娘,对不起,我们也是没办法。”

第六章:真相渐浮

林晓被带回了旅馆,关在自己的房间里。年轻男人守在门口,手里握着一把锋利的柴刀,眼神警惕地盯着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