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探索上败景区与贝安村(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运城系列2,案件大全集03》最新章节。
时间:2007年5月1日,DAY18,晚上
从贝利特美食市场回到贝利塔酒店时,已经是傍晚六点半。大堂里的桂花香还没散,老板娘见我们拎着大包小包的美食和纪念品,笑着打趣“看来今天逛得很开心,美食市场的烤肉好吃吧?”我们纷纷点头,郭亦舟还举着手里的烤肉串包装袋,说“太香了,我们打包了二十串,晚上当夜宵”。
众人拎着东西往房间走,却没各自散开——白天逛了贝利亚村和美食市场,大家都还沉浸在热闹的余韵里,郭亦辞一进大堂就提议“晚上别闷在房间里了,都来二楼的休闲区,咱们整理照片、吃夜宵,顺便聊聊明天的行程”,没人反对,连最安静的骆小乙都点了点头,手里还攥着没吃完的。
二楼的休闲区在走廊中间,摆着两张原木长桌和十几把藤椅,窗边挂着淡绿色的窗帘,桌上还放着老板娘准备的菊花茶。我们把打包的烤肉串、米糕、手工糖都摆在桌上,相机、笔记本也一一摊开,瞬间就热闹起来。韩亮和郭亦辞率先把相机连到笔记本上,开始翻看下午拍的照片——烤肉摊的炭火、炸丸子的油花、老磨坊的石磨、老槐树的玉米串,每张照片都透着烟火气,引得众人时不时发出“哇”的惊叹。
严星冉一边吃着米糕,一边翻着严星眠的笔记本,指着上面的文字笑“姐,你把贝利亚村的阿婆写得像亲人一样,连她纳鞋底的针脚都记下来了”;徐蒂娜则举着手机,把下午拍的照片发给家人,嘴里念叨着“明天要去上败景区,听说有瀑布,一定要拍很多照片”;何居然帮骆小乙拆开一块手工糖,递到她手里,小声问“晚上吃太多甜的会不会不舒服?不舒服就告诉我”。
等大家聊得差不多,照片也翻到了最后一张,我清了清嗓子,走到长桌中央,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原本闹哄哄的休闲区瞬间安静下来,大家都抬起头看着我,眼里还带着笑意,手里有的拿着烤肉串,有的捏着手工糖,连空气里都飘着食物的香味。
“今天逛了贝利亚村和美食市场,大家都累了吧?”我先笑了笑,见众人点头,才继续说道,“跟大家说一下后面的安排——明天和后天,是咱们在贝利塔县的最后两天。明天上午去上败景区,下午逛贝安村;后天上午逛阿尔坝景区,逛完之后,咱们就直接启程,回到茂林县林场派出所,第十二季的这段行程,就暂时告一段落了。”
话音刚落,休闲区里瞬间响起一阵小小的骚动,像被风吹皱的湖面。
严星冉手里的米糕差点掉在桌上,她瞪着眼睛,有点不敢相信:“啊?最后两天了?这么快吗?我还没去贝安村呢,听说那儿有手工陶艺,我还想做个小陶罐当纪念”;徐蒂娜也凑过来,有点舍不得:“上败景区的瀑布还没拍呢,后天就要走了?我还想在贝利特美食市场再吃一次酸辣粉,今天的汤我都没喝完”。
郭亦舟挠着头,手里还攥着半串烤肉,小声说:“那……贝利城的河边芦苇、后山板栗树,咱们第十二季什么时候再来啊?我还没拍贝利城的日落呢”,语气里带着点遗憾,韩亮也跟着点头“是啊,我还想带长焦镜头拍上败景区的瀑布,要是时间够,真想多待两天”。
宁峰坐在旁边,笑着拍了拍郭亦舟的肩膀:“别急,行程安排得紧,是怕后面天气变了——天气预报说明天后天都是晴天,适合逛景区,等回到茂林县,咱们可以休整几天,第十二季想回来,随时都能来”。
骆小乙靠在何居然身边,小声问:“回到茂林县,还能再吃贝利特的烤肉吗?”何居然笑着摸了摸她的头,说“等下次再来贝利塔县,我带你吃个够,每天都来吃烤肉串”,骆小乙点了点头,嘴角露出淡淡的笑,手里的手工糖也甜了几分。
严星眠掏出笔记本,在最新一页写下“5月2日:上败景区(瀑布)、贝安村(手工陶艺);5月3日:阿尔坝景区,返程茂林县林场派出所”,写完抬头看着我,认真地问“明天去上败景区,需要带什么吗?听说景区里有台阶,要不要穿舒服点的鞋子?”
“要穿!”我立刻点头,补充道,“明天去上败景区,大家都穿运动鞋,景区里有登山台阶,穿凉鞋容易滑;另外,带件薄外套,山里早晚凉,瀑布旁边也会有点冷;相机、手机都充好电,上败景区的瀑布据说很壮观,肯定要拍很多照片。”
郭亦辞眼睛瞬间亮了,立刻拍了拍相机包:“放心!我今晚就把相机电池充满,明天带两个备用电池,一定要把瀑布拍得像仙境一样!”韩亮也跟着附和“我要带广角镜头,把瀑布和周围的青山都拍进去,肯定好看”。
原本的不舍渐渐被对明天行程的期待取代,大家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有人说要早点起床,去上百景区拍晨雾;有人说要在贝安村做个刻着自己名字的陶艺;还有人说后天逛完阿尔坝景区,要再打包点贝利特的烤肉串,路上当零食。严星冉拉着徐蒂娜,开始规划明天的穿搭“明天要穿运动鞋,我就穿牛仔裤和白色T恤,配我的草帽,拍瀑布肯定好看”;徐蒂娜则说“我要把银小鹿吊坠戴上,瀑布旁边拍照,阳光照在吊坠上肯定亮晶晶的”。
我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嘴角忍不住上扬——从马达龙堡到贝利塔县,从第十一季到第十二季,我们一路逛一路笑,收集了太多风景和回忆。虽然只剩两天,但上败景区的瀑布、贝安村的陶艺、阿尔坝景区的风光,肯定会为这段行程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好了,时间不早了,大家早点回房间休息,养足精神明天去上败景区!”我拍了拍手,示意大家散场,“记得穿运动鞋、带外套,相机电池充好电,明天早上七点,楼下大堂集合吃早饭!”
众人纷纷应和,开始收拾东西——郭亦辞和韩亮忙着把相机和笔记本收好,严星眠把笔记本放进背包,何居然帮骆小乙擦了擦嘴角的糖渍,徐蒂娜则把没吃完的手工糖装进袋子里。往房间走时,大家还在讨论着明天的行程,脚步声和笑声混在一起,在走廊里轻轻回荡。
回到房间,我看着书桌上的照片——贝利亚村的老槐树、美食市场的烤肉串、老磨坊的石磨,心里暖暖的。明天的上败景区、后天的阿尔坝景区,还有即将到来的返程,虽然是最后两天,却依旧充满期待。这场关于贝利塔县的故事,还剩最后两页,我们要慢慢写,写满瀑布的壮阔、陶艺的温柔,还有伙伴们的欢声笑语。
时间:2007年5月2日,DAY19,上午
清晨七点的贝利塔酒店大堂,弥漫着豆浆的香气和淡淡的草木香——男生们大多背着装满相机、备用电池的背包,脚上蹬着运动鞋;女生们则穿得轻便,徐蒂娜把草帽戴在头上,严星眠背着装着笔记本和外套的帆布包,骆小乙手里攥着何居然递来的温水杯,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对瀑布的期待。“都穿运动鞋了吧?瀑布旁边台阶滑,一定要小心!”我最后确认了一遍,见众人点头,才跟着大家坐上面包车,朝着上败景区出发。
车子驶离县城,往山里开去,路边的白杨树渐渐变成了茂密的松树,空气里的青草香混着松针的清冽,风从车窗吹进来,带着山里特有的凉意。司机师傅笑着说:“上败景区的瀑布是咱们贝利塔县最有名的景,叫‘叠翠瀑’,是三层瀑布,水流从山顶跌下来,砸在石头上,像碎玉一样,早上还有晨雾,好看得很!”宁峰举着景区地图,指着上面的标记补充:“景区门口到瀑布有两公里的山路,都是石阶,慢慢走,沿途有观景台,咱们边走边拍,不急着赶路。”
半小时后,面包车停在上败景区门口。门口的石牌上刻着“上败景区”四个大字,旁边立着一块景区导览图,上面清晰地画着通往叠翠瀑的路线——沿途有“松涛亭”“观瀑台”“溪流涧”三个观景节点。买完票走进景区,脚下的石阶立刻映入眼帘——是用青灰色的条石铺成的,表面有些湿润,偶尔长着点青苔,两侧是茂密的松树,枝叶交织成绿色的穹顶,阳光透过缝隙洒下来,在石阶上投下细碎的光斑,风一吹,松针“沙沙”响,像在欢迎我们。
“哇!这里的树好高!”严星冉刚走两步就忍不住感叹,拉着徐蒂娜往旁边的松树跑。松树的树干粗得要一个人抱,树皮是深褐色的,爬满了纹路,树下落着一层厚厚的松针,踩上去软软的,像铺了层地毯。韩亮和郭亦辞瞬间举着相机冲了上去——韩亮蹲在松针堆前,调整焦距,想把光斑和松针的纹路都拍下来;郭亦辞则站在石阶旁,对着松树和石阶的夹角拍,嘴里念叨着“这光影太绝了,像电影里的森林场景”;韩轩跟在后面,手里拿着补光灯,时不时帮他们调整光线,郭亦舟则拿着手机,对着林间的飞鸟拍视频,镜头里的小鸟掠过枝头,翅膀带起的松针轻轻飘落。
我们沿着石阶慢慢往上走,沿途的风景渐渐变得热闹——走到“溪流涧”时,一条清澈的小溪从山间流下来,溪水在石头间穿梭,泛着细碎的银光,溪边的石头上,有游客坐在上面歇脚,手里拿着水枪,偶尔往水里滋一下,引得孩子们哈哈大笑。何居然牵着骆小乙,蹲在溪边,骆小乙伸手碰了碰溪水,冰凉的触感从指尖传来,她笑着说“水好凉,好舒服”;何居然则掏出手机,拍下了骆小乙对着溪水笑的侧脸,阳光落在她发梢,画面温柔得像幅画。
继续往上走,石阶渐渐变陡,松涛声越来越响,隐约能听见远处传来的“哗哗”水声。“快到了!前面就是松涛亭,站在亭子里能看见瀑布的顶了!”宁峰走在前面,指着不远处的亭子喊。松涛亭是座木质的小亭子,亭顶盖着茅草,柱子上刻着“松涛阵阵,瀑声潺潺”的对联。我们走进亭子,刚站稳,就听见一阵响亮的“哗哗”声——抬头望去,远处的山顶上,一条白色的水流从崖壁上跌下来,像一条银丝带,虽然还看不清全貌,却能看见水雾在崖底升腾,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淡淡的彩虹光。
“哇!是瀑布!”徐蒂娜兴奋地跳起来,举着相机对着瀑布连拍;严星眠掏出笔记本,快速记下“上败景区·松涛亭:远见叠翠瀑顶端,水流如银带,崖底水雾生彩虹”;郭亦辞则调整相机镜头,想把瀑布和彩虹都拍进去,嘴里念叨着“太壮观了,等下到观瀑台,肯定更好看”。
歇了十分钟,我们继续往山顶走,石阶旁的水声越来越响,水雾也渐渐飘了过来,落在脸上,凉丝丝的。走到“观瀑台”时,所有人都忍不住“哇”了一声——眼前的叠翠瀑终于露出了全貌:三层瀑布从山顶依次跌落,第一层最宽,水流像一块白色的绸缎,从十几米高的崖壁上垂下来,砸在下方的岩石上,溅起漫天的水花,像碎玉一样;第二层最急,水流顺着岩石的缝隙往下冲,形成无数条细小的水流,像白色的帘子;第三层最缓,水流落在山底的水潭里,激起一圈圈涟漪,水潭的水清澈见底,能看见里面的小鱼在游动。
观瀑台是用木头搭建的,伸出山体半米,站在上面,仿佛能伸手摸到瀑布的水雾。韩亮和郭亦辞立刻架起相机,韩亮用广角镜头,想把三层瀑布和周围的青山都拍进去,嘴里说着“这角度能拍出瀑布的壮阔,青山绿水配白瀑,肯定好看”;郭亦辞则用长焦镜头,对着瀑布的水花拍,想捕捉水花溅起的瞬间,“水花在阳光下发亮,拍出来像珍珠一样”;韩轩和郭亦舟负责打光,两人举着补光灯,对着瀑布的方向,让水花的光泽更明显。
女生们则在观瀑台的边缘拍照——徐蒂娜戴着草帽,站在栏杆旁,让徐念帮她拍侧脸,瀑布的水雾落在她脸上,头发被风吹起,像从画里走出来的人;严星眠和严星冉姐妹俩并肩站着,对着瀑布自拍,背景里的三层瀑布壮阔又灵动,姐妹俩的笑容比阳光还暖;骆小乙牵着何居然的手,慢慢走到观瀑台的角落,两人并肩看着瀑布,何居然掏出手机,悄悄拍下了骆小乙望着瀑布的眼神,里面映着水流的光,格外明亮。
“这瀑布比我想象中还好看!”宁蝶靠在栏杆上,忍不住感叹,伸手接了点飘来的水雾,“太凉快了,比城里舒服多了”;严星眠掏出笔记本,笔尖在纸上飞快划过,“叠翠瀑:三层 waterfall,第一层宽如绸缎,第二层急如帘,第三层缓入潭,水雾生彩虹,松涛伴瀑声,壮阔又灵动”,写完还在旁边画了一个小小的瀑布简笔画。
我们在观瀑台待了将近一个小时,拍了无数张照片——有瀑布的全景、水花的特写、伙伴们的笑脸,还有松涛亭、溪流涧的沿途风景,直到相机内存快满了,大家才恋恋不舍地往山下走。下山的路比上山时更小心,郭亦舟走在最后,时不时伸手扶一下差点打滑的严星冉,还不忘回头再拍一张瀑布的全景;何居然牵着骆小乙,每走几步就停下来等她,嘴里轻声说“慢点,看着脚下的台阶”。
走到景区门口时,已经是上午十一点半,阳光爬得很高,松树上的光斑变得更小了。大家坐在景区门口的石凳上歇脚,郭亦辞翻看着相机里的照片,笑着说“今天拍的瀑布照片,肯定能当第十二季的封面,太壮观了”;严星眠则把笔记本递给大家看,上面记满了沿途的风景和感受;何居然帮骆小乙擦了擦额角的汗,递上温水杯,“累不累?待会儿去贝安村,咱们慢慢逛,不着急”。
歇够了,我们坐上面包车,朝着贝安村出发——肚子已经开始“咕咕”叫,期待着用一顿村里的家常菜,为上午的上败景区探索,画上一个圆满的逗号。而叠翠瀑的壮阔、松涛声的悠扬、水雾里的彩虹,还有伙伴们的笑声,都被妥帖地收进了相机和回忆里,成了第十二季旅程中,又一段难忘的风景。
时间:2007年5月2日,DAY19,中午
从败景区出来,面包车沿着山路往下开了十分钟,就到了景区附近的“山涧小馆”——这是司机师傅推荐的,说老板是贝安村人,做的都是山里的家常菜,用的食材都是自家种的、山里采的,新鲜得很。小馆就藏在山脚下,是栋两层的木楼,屋顶盖着青瓦,门口挂着两串红灯笼,窗户上贴着剪好的窗花,推门时,门上的铜铃“叮铃”响了一声,一股淡淡的菜香顺着门缝飘了出来。
我们三十多个人浩浩荡荡走进小馆,瞬间把不大的大堂占得满满当当。老板是个穿蓝色土布衫的中年男人,见我们人多,笑着招呼:“楼上有两个大圆桌,刚好能坐下!你们先坐,我这就去准备菜,山里的土鸡、刚采的蘑菇、自家种的青菜,都给你们上!”说着就转身进了厨房,厨房里很快传来了“哗哗”的洗菜声、“滋啦”的炒菜声,热闹得很。
我们分两桌坐下——男生们一桌,女生们一桌,桌子是原木的,表面磨得光滑,上面摆着粗陶碗和竹筷,透着股朴素的亲切。郭亦辞刚坐下就掏出相机,翻着上午拍的瀑布照片,跟韩亮、杨海泽他们讨论“刚才在观瀑台拍的那张彩虹,角度是不是有点偏?”韩亮凑过去看了看,说“还好,下次咱们早点去,晨雾没散的时候拍,肯定更好看”;博恩和博司兄弟俩则凑在一起,小声聊着上败景区的松树,博恩说“这里的松树比我们家乡的高,松针也更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