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篝火夜议(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你们真的是民兵?》最新章节。
林霄的战术手电在岩壁上投下道细长的光,照亮了第七处弹痕。95式步枪的弹着点呈等腰三角形分布,距离地面1.5米——标准的压制射击角度。他用指尖蹭过发烫的岩石,硝烟味还没散尽,混着山里的湿气凝成股刺鼻的气息。
“三分钟前刚转移。”他直起身,战术手电的光束扫过满地的松针,在一处凹陷处停住,“蓝军‘夜枭’小队的风格,擅长交替掩护撤退,每个火力点留两人断后,主力后撤五十米建立新防线。”
赵猛蹲在地上,用工兵铲拨开片压弯的蕨类植物,露出底下的塑料伪装网:“这网眼密度不对,比演习手册里的细了0.2毫米,应该是改良型的。”他突然笑了,指节敲着自己的工装裤口袋,“跟咱电子厂的防尘网一个道理,密度不够挡不住细灰。”
金雪抱着平板电脑靠在岩壁上,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让她眼窝泛青。连续四十小时没合眼,她的视网膜上已经浮现出重影,但指尖在触控板上滑动的速度丝毫未减:“通过热成像残留数据推算,对方至少有一个加强班。奇怪的是,他们的通讯频率一直在跳频,不是红军常用的UHF波段,反而像……”
“像咱们园区的工业对讲机。”林霄接过话头,战术手电照向西北方向的山脊线,“2.4GHz民用频段,抗干扰差但隐蔽性强。看来他们把演习当实战打了,连通讯规则都改了。”
老周突然从树后探出头,嘴里叼着根野蔷薇枝,花瓣沾得满脸都是:“我说你们这帮搞技术的,看个脚印都能分析出这么多道道。”他往地上一坐,军靴底蹭出片火星,“依我看,直接往山顶冲就完了!谁挡路就给他一闷棍,咱装配厂的老少爷们,抡扳手可比他们玩枪利索!”
“闷棍?”金雪抬眼时,镜片反射着屏幕的蓝光,“对方的战术背心内侧有陶瓷插板,你那扳手抡上去,大概率是扳手断成两截,人啥事没有。”她顿了顿,突然笑了,“除非你用咱们精密仪器厂的钛合金扳手,硬度HRC52,或许能敲出个凹痕。”
老周摸了摸后脑勺,把野蔷薇枝吐在地上:“得,又被你们这帮学霸绕进去了。”他突然压低声音,凑到林霄身边,“说真的霄哥,咱找那指挥部到底有啥用?不如回园区拧螺丝痛快,上个月的绩效奖金还没领呢。”
林霄没接话,战术手电的光束在前方密林中划出道折线。作为精密仪器厂的首席技师,他对“目标”的理解比任何人都深刻——就像调试机床时必须找到基准点,这场山野追逐的关键,就是红蓝双方的最高指挥部。根据演习规则,指挥部掌握着全域电磁权,只要能接近到干扰范围,金雪就能用改装的工业级信号屏蔽器瘫痪对方通讯,这是他们这些“非正规军”唯一的破局机会。
“休息十分钟。”林霄靠在树干上,从背包里摸出袋压缩饼干,“老周,警戒。赵猛,检查装备。金雪,重点监控1.2GHz频段,那是他们的备用通讯频率,跟咱物流中心调度叉车的波段重叠。”
老周刚站起来,突然“哎哟”一声蹦起来,手往屁股后面一摸,掏出个瘪了的能量棒——被他坐扁了。“这破玩意,还没咱食堂的肉包抗饿。”他嘟囔着撕开包装,粉末状的能量剂洒了一身,“早知道带两袋车间的牛肉干了,真空包装,保质期半年。”
赵猛正在清点弹药,五发橡皮子弹被他码成个标准的五角星。作为电子厂的设备主管,他对“精度”有种偏执的追求:“霄哥,你看这弹道偏差。”他捡起枚弹壳,底火印记边缘有圈细微的毛边,“击针磨损度超过0.3毫米,说明这枪至少打了五百发以上,是支老枪。”
林霄接过弹壳在指间转了圈,突然想起三个月前园区的消防演练。赵猛用激光测距仪校准消防栓位置,误差不超过三厘米,当时还跟保安队的退伍兵打赌,说工业级精度能吊打军用标准——现在看来,这话不算吹牛。
金雪突然按住耳机,手指在屏幕上飞快操作:“捕捉到加密信号!在1.2GHz频段,调制方式是FSK,跟咱们厂的数控机床通讯协议一样!”她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正在解密……有了!坐标北纬32°21',东经118°47',标注是‘蜂巢’!”
“是红军指挥部!”林霄猛地站直,战术手电的光束刺破黑暗,“距离我们两公里,在鹰嘴崖主峰的废弃雷达站!”
老周一口把能量棒吞下去,拍着胸脯:“雷达站?咱基建科去年还去检修过线路!那地方的通风管道跟咱厂房的消防通道一个规格,我闭着眼都能摸到控制室!”
“等等。”林霄突然按住他,战术手电照向地面的落叶层,“这里有新鲜的车辙印,轮胎宽度285毫米,是‘猛士’越野车的型号。但你看这轨迹……”他用手电划出道S形曲线,“转向角超过35度,不是正规军的驾驶习惯,更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像咱物流中心的老王开叉车!”赵猛突然反应过来,“为了躲货堆,他总爱走S形,说这样能避开盲区。”
金雪的平板突然发出刺耳的警报声,屏幕上的信号强度条瞬间归零:“他们发现我们了!启动了全频段干扰!”
林霄当机立断:“按第二方案行动!老周,带我们走通风管道线路!赵猛,准备电磁脉冲装置!金雪,调试屏蔽器,目标1.2GHz频段,功率调到最大!”
这所谓的“电磁脉冲装置”,其实是赵猛的杰作——用园区的高压电容、变压器铁芯和几节锂电池拼凑的“土家伙”,按下开关能释放强电磁脉冲,虽然持续时间只有三秒,却能让百米内的电子设备瘫痪。用赵猛的话说:“原理跟电焊机焊工件一样,都是瞬间大电流击穿,军用民用一个理。”
老周在前面带路,脚步轻快得不像个四十岁的人。他时而扒开伪装网,时而钻进石缝,嘴里还哼着园区的广播体操音乐:“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屁股扭扭……哎你们看这石缝,跟咱装配车间的流水线导轨一个尺寸,当年肯定是用机床凿的!”
林霄跟在后面,战术手电的光束始终保持在老周身后半米——这是工厂流水线的“安全距离”,既不影响前序工序,又能及时处理突发状况。他注意到老周每次转弯前都会用脚尖踢三下地面,这是装配厂的老规矩,提醒后面的人“前方有障碍”。
距离雷达站还有三百米时,赵猛突然拽住林霄,指着前方的铁丝网:“看那焊点!”月光下,铁丝网的连接处泛着不均匀的银亮色,“电流不稳导致的虚焊,跟咱车间的劣质接地网一个德行,用液压剪十秒就能剪开。”
金雪突然蹲下身,平板电脑的屏幕贴在地面上:“地下有电缆!”她调出厂区电力分布图对比,“埋深0.8米,线径16平方毫米,承载功率不超过30kW——最多够十个笔记本电脑用,说明指挥部的备用电源是小型发电机。”
林霄的战术手电在雷达站的墙体上扫过,最终停在高处的通风口:“老周,展示你‘钻管道’的本事的时候到了。”通风口的格栅间距15厘米,正好容一人侧身通过,“里面是直径800毫米的镀锌管,跟咱中央空调的风道规格一致,记得贴右侧壁走,左侧有检修平台的固定螺栓。”
老周脱了外套往腰上一捆,活动活动肩膀:“咱当年在制冷车间,比这细的管道都钻过。”他助跑两步,双手抓住格栅用力一拧,虚焊的焊点应声断裂,“你们等着,我去控制室给他们的电脑插个‘U盘’——就用咱车间的病毒U盘,保证让他们的系统跟咱上次中毒时一样,满屏都是小广告!”
赵猛已经把电磁脉冲装置架在了岩石上,电容正在充电,发出细微的嗡鸣:“还有三分钟充电完成。霄哥,你确定要这么干?这玩意的磁场强度,可能会烧坏金雪的平板。”
“烧了再买。”林霄的战术手电照向山下,红蓝双方的搜索灯正在往山顶移动,“但今天必须让他们知道,工业园区的民兵不是只会拧螺丝。”他突然笑了,想起上周安全生产例会,王部长还说他们是“穿着迷彩服的技术宅”,现在看来,这或许正是他们的优势——把工厂里的技术、规矩、默契,全变成山野里的战术。
金雪突然按住耳机,脸色微变:“他们发现老周了!正在往通风管道里扔催泪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