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刃破阴霾:胶质母细胞瘤临床首术启幕(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系统激活,我有一座全能三甲》最新章节。

清晨六点的明泽医院,晨曦尚未完全穿透云层,中枢指挥中心已提前进入高强度运转状态。巨屏顶端的算力参数清晰稳固:十亿量子比特算力每秒、量子网络速率5.0×10? s?1,核心算力分配维持10%支持中枢、15%倾斜科研中心、75%储备待命。沈知行与苏晴并肩站在主操作台旁,目光锁定巨屏上高亮的神经外科手术室画面,今日,胶质母细胞瘤GBM-12药物的首例临床试验手术将正式启动。

“各中心术前准备情况汇总完毕。”林薇快速翻动手中的电子台账,声音清晰利落,“神经外科手术室已完成三级无菌消杀,手术器械经高温高压灭菌并通过量子检测系统验证;科研中心的GBM-12药物已从低温存储区取出,在2-8℃恒温环境下转运至手术室,药物活性保持99.8%;住院中心已将患者术前生命体征数据同步至中枢,血压125/80mmHg、心率72次/分,各项指标均符合手术标准。”

程昱紧盯电力监测屏,指尖在控制面板上轻划:“神经外科手术室已切换至特级供电保障模式,双路冗余线路同时供电,电压稳定在380V±0.0001%,针对手术导航系统和麻醉设备的专属电力监控已启动,任何波动将在0.001秒内触发预警。”

江晓同步汇报网络状态:“手术直播与数据传输通道已加密锁定,采用量子密钥动态轮换技术,每3秒更新一次密钥,可抵御量子级破解攻击。科研中心与手术室的数据链路延迟控制在0.0001秒内,确保药物注射后的实时监测数据同步传输。”

赵磊调出后勤调度画面:“手术室所需的应急耗材已补充到位,包括可降解缝合膜、止血凝胶等共12类300余件;术后患者转运的专用病床已在手术室门外待命,ICU监护室已完成床位预留和设备调试,医护团队全员到岗。”

周明则展示资金调度情况:“本次临床试验手术专项资金已划拨500万元,涵盖药物使用、器械损耗、术后监护等全流程费用,医保报销通道已提前开通,患者无需承担任何个人费用。”

沈知行微微颔首,对着中枢广播系统下达指令:“通知神经外科专科副院长秦峰、专科总主任陆明,胶质母细胞瘤首例临床手术,七点三十分准时启动。各中心严格按照术前预案执行,确保手术全流程万无一失。”

七点十五分,神经外科手术室进入最后的术前准备阶段。巨屏画面中,秦峰副院长身着绿色手术服,正与陆明主任共同核对手术方案。秦峰年近五十,深耕神经外科二十余年,擅长各类颅内复杂肿瘤手术,是本次临床试验手术的主刀医生;陆明主任作为副手,同样经验丰富,负责手术中的精准配合与应急处置。

“患者为42岁男性,胶质母细胞瘤IV期,EGFRvIII突变型,符合GBM-12药物临床试验入组标准。”秦峰指着手术台旁的显示屏,上面清晰呈现着患者的脑部影像和肿瘤位置三维模型,“借助15%科研算力支持,我们已模拟出最优手术路径,肿瘤残腔定位精度达0.002mm,药物注射深度控制在0.9cm,确保覆盖整个病灶区域。”

陆明点头补充:“麻醉团队已完成术前评估,将采用全身麻醉结合神经监护的方式,术中实时监测患者的脑电活动和神经功能,避免手术损伤关键脑组织。手术导航系统已与中枢巨屏同步,所有数据实时上传,便于中枢全程监控。”

七点三十分,手术准时开始。麻醉医生精准推注麻醉药物,患者很快进入麻醉状态。秦峰手持手术器械,在手术导航系统的引导下,于患者右侧颞部做了一个3cm的微小切口,借助显微镜开始逐层分离头皮、颅骨和硬脑膜。巨屏上的直播画面清晰放大,每一个操作细节都纤毫毕现,330个科室的医护人员通过内部系统同步观摩学习。

“颅骨钻孔完成,直径2cm,位置偏差小于0.1mm。”陆明报出精准数据,手中的吸引器及时清理术野中的血液和组织碎屑,确保手术视野清晰。秦峰目光专注,手中的超声吸引器小心翼翼地剥离肿瘤组织,屏幕上的肿瘤残留量数据实时下降,从初始的100%逐渐降至30%。

中枢指挥中心内,沈知行和苏晴屏息凝视着巨屏,林薇、周明等人也停下手中的工作,关注着手术进展。“目前手术进展顺利,患者脑电活动稳定,无神经功能异常信号。”苏晴轻声说道,指尖不自觉地攥紧了衣角。

沈知行点头,目光落在屏幕角落的算力占用数据上:“科研中心15%的核心算力已全部激活,用于实时分析手术中的肿瘤组织数据和药物预备注射参数,确保药物注射时机精准无误。”

八点十五分,肿瘤主体组织已成功切除,巨屏上显示肿瘤残留量降至5%。秦峰停下手中的器械,对陆明说:“准备GBM-12药物注射,按照算力模拟的最优剂量,每次注射0.5ml,分三次注入肿瘤残腔。”

陆明立即响应,从恒温保存箱中取出GBM-12药物,借助专用注射装置连接至手术器械。“药物准备就绪,剂量0.5ml,温度2-8℃,活性正常。”他确认无误后,向秦峰示意。

秦峰手持注射装置,在导航系统的精准定位下,将针头缓慢刺入肿瘤残腔:“第一次注射开始,速率0.1ml/秒。”巨屏上同步显示药物扩散的动态模拟图,蓝色的药物分子在残腔内均匀分布,逐渐覆盖剩余的肿瘤组织。

“药物注射完成,患者生命体征稳定,血压120/75mmHg,心率68次/分。”麻醉医生的声音传来,手术室内的监测仪器数据同步至中枢巨屏,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

此时,科研中心的实时监测数据也同步更新。张主任通过视频连线汇报:“借助15%算力支持,药物与肿瘤细胞的结合速率已检测到明显提升,目前结合率达75%,预计术后24小时可升至89%的最佳效果。”

沈知行松了口气,对苏晴说:“看来前期的研究和准备没有白费,药物在体内的表现符合预期。”苏晴露出欣慰的笑容:“秦副院长和陆主任的配合太默契了,每一个操作都精准到位,不愧是神经外科的顶尖团队。”

八点五十分,第二次药物注射完成,肿瘤残腔的药物覆盖率达90%。秦峰开始清理术野,准备缝合:“陆主任,确认残腔内无活动性出血,神经功能监测无异常,准备逐层缝合。”

陆明手持显微镜仔细检查:“术野干净,无出血点,硬脑膜完整,可进行缝合。”他接过护士递来的可降解缝合线,在秦峰的配合下,开始精准缝合硬脑膜和头皮。

中枢巨屏上,手术时间已推进至1小时30分钟,各项数据依旧稳定。程昱汇报:“神经外科手术室电力负荷稳定在55%,无任何波动,应急电源持续处于待命状态。”江晓补充:“数据传输通道全程畅通,已拦截5次针对手术数据的异常访问尝试,均已成功封禁IP。”

九点二十分,手术缝合完成,秦峰摘下手术帽和口罩,脸上露出疲惫却欣慰的笑容:“胶质母细胞瘤首例临床手术,圆满完成!”手术室内响起热烈的掌声,医护人员们相互击掌庆祝。

巨屏上同步弹出手术总结数据:手术时长1小时50分钟,肿瘤切除率95%,GBM-12药物注射剂量1.5ml,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无任何并发症,神经功能完好。科研中心的实时监测显示,药物已开始发挥作用,肿瘤细胞的活性正在快速下降。

中枢指挥中心内也响起了掌声,沈知行对着麦克风说道:“恭喜秦副院长、陆主任,以及神经外科和科研中心的所有团队成员,首例胶质母细胞瘤临床手术取得圆满成功!这是GBM-12药物落地的重要一步,也是明泽医院医疗科研的重大突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