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闭馆之后(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惊悚灵异》最新章节。

“写得很好,”林晓月由衷称赞,“特别是关于古镇祭祀仪式的记录,很珍贵。”

李晓梅欣喜若狂:“真的吗?太好了!终于有人认可我的工作了!”

从那天起,林晓月每晚闭馆后都会去古籍区与李晓梅聊天。她给李晓梅带最新的学术期刊,告诉她这三十年来民俗学研究的新发展;李晓梅则与她分享八十年代的大学生活,还有那些已经被遗忘的校园传说。

通过李晓梅,林晓月了解到图书馆的许多秘密:哪个书架后面有隐藏的空间,哪本古籍里夹着珍贵的手稿,甚至还有一条通往图书馆地下书库的密道——那是抗战时期为保护珍贵文献而修建的,如今已被大多数人遗忘。

“地下书库里有一些我的私人物品,”一天晚上,李晓梅告诉林晓月,“如果方便的话,能帮我取出来吗?我想看看。”

林晓月按照李晓梅的指引,在工具间找到了密道入口。推开沉重的铁门,一股陈年的尘土味扑面而来。狭窄的台阶通向地下深处,墙壁上还保留着战时留下的标语。

地下书库很大,像迷宫一样。在手电筒的光束中,林晓月看到了堆积如山的旧书刊、档案箱,还有一些疑似文物的物品。在一个角落里,她找到了李晓梅说的那个木箱。

箱子里有日记本、信件、照片,还有一枚校徽和一支钢笔。林晓月把箱子带回古籍区,李晓梅看到这些东西时,激动得几乎要哭出来。

“这是我最好的朋友送的钢笔,”她抚摸着那支老式钢笔,“她说祝我论文顺利...没想到那竟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

翻看日记和信件,林晓月渐渐拼凑出李晓梅完整的故事:她来自一个偏远山村,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全家都指望她光宗耀祖。她的论文研究对象就是她的家乡清河古镇,她想通过学术研究为家乡的文化保护尽一份力。

“我死后,不知道家里人怎么样了...”李晓梅轻声说,“父母年纪大了,弟弟妹妹还在上学,他们一定很失望吧。”

林晓月心中一动:“你想知道他们的近况吗?我可以帮你查查。”

第二天,林晓月通过学校档案室找到了李晓梅家人的信息。令人欣慰的是,李晓梅的弟弟妹妹都很争气,分别考上了大学。她的家乡清河古镇也因为民俗文化保护得力,成了小有名气的旅游景点。

“你妹妹现在是古镇博物馆的馆长了,”林晓月把查到的信息告诉李晓梅,“你当年的研究,为后来的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李晓梅的眼中闪着泪光:“真的吗?我的工作没有白费?”

“不仅如此,”林晓月打开笔记本电脑,搜索清河古镇的相关资料,“看,这篇最新的研究论文还引用了你的部分观点。你的学术贡献,一直有人在继承和发展。”

那天晚上,李晓梅异常安静。她长久地凝视着窗外初升的月亮,轻声说:“也许...是时候说再见了。”

林晓月心中一紧:“你要去哪里?”

“我不知道,但我觉得肩上的重担忽然轻了。”李晓梅微笑着,“知道我的家人过得很好,知道我的工作没有白费,这就够了。也许我一直留在这里,就是为了等这个消息。”

接下来的几个晚上,李晓梅的身影开始变得透明。她加快了论文的收尾工作,将三十年的思考全部倾注在最后一章。

“我想把论文托付给你,”完成最后一页后,李晓梅对林晓月说,“如果有机会,请让它在学术界发挥一点余热。”

林晓月郑重接过厚厚的手稿:“我保证。”

最后一晚,李晓梅带着林晓月走遍了图书馆的每个角落,告诉她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哪里是昔日的恋人角落,哪里是学生运动的秘密集会点,哪本书里藏着某个教授的情书...

“图书馆不只是藏书的地方,”李晓梅说,“它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和梦想。每一本书都有一个故事,每一个座位都承载过一段人生。”

黎明时分,李晓梅的身影已经淡如晨雾。她站在古籍区的窗前,望着东方渐白的天空。

“谢谢你,晓月。”她的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谢谢你让我知道,我的生命和努力都有意义。”

第一缕阳光透过彩色玻璃窗,在室内投下斑斓的光影。李晓梅在光芒中缓缓转身,向林晓月挥手告别,然后如朝露般消散在空气中。

林晓月独自站在空荡的古籍区,手中紧握着那本厚厚的论文手稿,泪水无声滑落。

那天之后,林晓月开始着手实现她对李晓梅的承诺。她将论文手稿整理成电子文档,联系了学校的民俗学研究所。令人惊喜的是,研究所对这份“新发现”的旧稿极为重视,决定将其编入《民俗学研究史料丛刊》正式出版。

在新书发布会上,林晓月见到了李晓梅的妹妹——如今已是知名学者的李教授。当李教授看到姐姐的论文终于问世时,激动得热泪盈眶。

“姐姐去世后,我们一直想整理她的遗作,但手稿在图书馆遗失了一部分。”李教授握着林晓月的手说,“谢谢你让姐姐的心血没有白费。”

如今,那本《清河古镇民俗信仰研究》静静地躺在图书馆的书架上,索书号旁贴着一枚特殊的纪念标签:“致敬永不熄灭的学术之光”。

林晓月依然在图书馆工作,依然在每个闭馆后的夜晚独自巡视。有时在古籍区,她仿佛还能看见那个扎着麻花辫的身影,在灯下专注地书写。

而更多的时候,她会特意关照那些熬夜苦读的学生,提醒他们注意休息,保重身体。

“学术很重要,但生命更珍贵。”她总是这样告诉他们。

因为她知道,在这个知识的殿堂里,不只有书籍和文献,还有那些为理想付出一切的灵魂。而她的职责,就是守护这些灵魂,也守护那些正在追寻梦想的活生生的人。

夜深了,图书馆的灯光一盏盏熄灭,只有知识的星辰,永远在黑暗中闪烁,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人前行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