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老赵的逆袭(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让你带个差班,你全员本科了?》最新章节。
家访之后的一周,14班的教室里,发生着某些不易察觉的变化。
曾经那个总是趴在桌上,用冷漠伪装自己的赵敏,仿佛换了一个人。她依然话不多,但那双总是藏着倔强的眼睛里,多了一汪清澈的泉水,倒映着黑板上的每一个字。她的背挺得笔直,像一株迎着朝阳努力生长的小树,充满了向上的生命力。
课间,她不再是那个独来独往的孤狼,偶尔会有同学拿着生物题向她请教,她虽然还有些冷脸,但已经能用清晰而简练的语言,将解题思路讲得明明白白。她就像一颗被擦去了尘埃的明珠,开始自然而然地散发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杨明宇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心中充满了欣慰。他知道,为赵敏的人生注入的“强心剂”,已经开始生效了。但他更清楚,药效能否持久,关键在于赵国强这位父亲,能否真正地站起来,为这个家撑起一片天。
他没有再去催促或打探,只是耐心地等待着。他相信自己播下的那颗种子,在一个渴望改变的父亲心中,必然会生根发芽。
而此时此刻,在城市的另一端,那个被杨明宇寄予厚望的男人,正在经历着一场脱胎换骨的自我革命。
夜深了。
城西的老旧居民楼里,万籁俱寂,只剩下几户窗口还透着微弱的灯光。“302”室的客厅里,那盏十五瓦的白炽灯,将昏黄的光晕洒在了一张小小的饭桌上。
赵敏的母亲已经服药睡下,赵敏也在自己的小屋里安静地复习。客厅里,只有赵国强一个人。
他面前摊着三个本子,一支笔,还有一个缺了口的茶缸,里面泡着浓得发黑的廉价茶叶。他已经戒了酒,只能靠这苦涩的茶水来提神。
第一个本子,封面上歪歪扭扭地写着“行车记录”。翻开来,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他这周每一次出车的详细数据:日期、出车时间、目的地、里程数、加油量、油耗……甚至在旁边还有备注,比如“国道104段有新增测速探头”、“城南服务区饭菜便宜实惠,可节省伙食成本15元”。
这些,都是杨明宇口中的“用数据说话”。他一个开了十几年车的老司机,第一次知道,开车原来还可以这样“记账”。过程虽然繁琐,但当他看着那一串串数字时,一种前所未有的掌控感,油然而生。
第二个本子更像个通讯录,上面记着车队里调度员、后勤、维修师傅的名字和电话。旁边还有几行小字:“调度老王,腰不好,下次见面问候一下”、“维修小李,儿子刚上小学,可以聊聊孩子学习的事”。
这是杨明宇教他的“提高效率”。他不再是那个下了工就独自离开的闷葫芦。他开始学着在别人忙得满头大汗时递上一根烟,在别人修车时搭把手,用几句朴实的关心,换来了更顺畅的调度和更及时的车辆保养。他发现,原来搞好关系,并不一定需要花钱送礼。
而第三个本子,是他最珍视的,也是他熬了几个通宵才写出来的。
那是一份关于“车辆安全隐患的初步排查报告”。
起因是他在一次出车时,发现车队里编号为“07”的挂车,左后轮的轮胎磨损得有些异常。凭着多年的经验,他断定这绝不是胎压问题,很可能是车轴的倾角或者束角出了偏差。这是一个极易被忽略,却可能在高速行驶中导致爆胎的致命隐患。
他没有声张,而是默默地观察了车队里所有的车,将一些他认为有潜在风险的地方,比如老化的线路、有细微裂纹的刹车软管,全都记录了下来,并附上了自己的判断和检修建议。
写完最后一个字,赵国强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放下笔,揉了揉酸涩的眼睛,看着眼前这三份凝聚了他全部心血的报告,心中百感交集。
他想起杨老师在家访时那自信而笃定的眼神,想起他说的那些自己闻所未闻的道理。他感觉自己就像一个蒙着眼睛推磨的驴,几十年了,一直在原地打转。而杨老师,就是那个揭开他眼罩的人,让他第一次看到了磨坊外面的广阔天地。
“爸,还没睡啊?”
小屋的门被轻轻推开,赵敏端着一杯热水走了出来,轻手轻脚地放到父亲面前。
“敏敏啊,”赵国强看着灯光下女儿清秀的脸庞,心中一片柔软,“写完了,这就睡。你也是,别学太晚了,伤身体。”
“嗯。”赵敏点了点头,她的目光落在了那几份报告上,看着上面工整却略显笨拙的字迹,眼眶微微有些发热。她知道,父亲正在用他的方式,拼尽全力地改变。
“爸,”她轻声说,“杨老师说,你是最棒的司机。”
赵国强黝黑的脸上,泛起一丝红晕,他咧开嘴,嘿嘿地笑了。这句来自女儿的肯定,比任何赞美都更能慰藉他连日来的疲惫。
他不知道,他呕心沥血写下的这三份报告,很快就将变成他逆袭之路上的“投名状”。
机会,总是在不经意间降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周五下午,物流公司的公告栏上,贴出了一张红头文件——《关于公开竞聘运输一组组长岗位的通知》。
通知明确表示,为了提升管理效率,公司决定改变以往直接任命的做法,从全体司机中,通过公开竞聘的方式,选拔一名业务能力强、有管理意识的优秀员工,担任新成立的运输一组组含金量颇高的组长。
这个消息,在整个车队里引起巨大的讨论。
“竞聘?搞这些花里胡哨的干啥?”
“还用问?这不明摆着是给彪哥准备的嘛!”
“就是!彪哥跟了陈总多少年了,又是车队里资格最老的,这位置除了他还有谁?”
司机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休息室里抽着烟,议论纷纷。他们口中的“彪哥”,是一个四十多岁、身材粗壮、满脸横肉的汉子。他是车队里公认的“老资格”,仗着和公司领导有点亲戚关系,平时在车队里横着走,最好的线路、最轻的活儿都让他占了。
此刻,彪哥正翘着二郎腿,靠在沙发上,听着众人的吹捧,脸上是志在必得的得意笑容。在他看来,这次竞聘,不过是公司为他量身定做的一个过场而已。
就在这时,赵国强默默地从公告栏前走过,手里拿着一张报名表。
“哟,这不是老赵吗?怎么,你也想试试?”一个尖嘴猴腮的司机阴阳怪气地喊道。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赵国强身上。
赵国强脚步一顿,捏紧了手里的报名表,点了点头:“嗯,想试试。”
休息室里先是一静,随即爆发出哄堂大笑。
“哈哈哈哈!我没听错吧?老赵,你一个刚来不到一个月的新人,也想当组长?”
“你连车队里的人都还没认全吧?还管理?你管谁啊?”
“我看你是穷疯了吧!别做白日梦了!”
彪哥也缓缓地坐直了身体,他轻蔑地上下打量着赵国强,像在看一个不自量力的跳梁小丑。他吐掉嘴里的烟头,用脚碾了碾,慢悠悠地说道:“老赵,人啊,得有自知之明。别把自己当根葱。这碗水,深着呢,你端不平。”
话语满是威胁和羞辱,换做是以前,他或许早就涨红了脸,灰溜溜地逃走了。
但今天,他没有。
他想起了杨老师的话:“你的价值,绝不该只是一个普通的卡车司机。”
他想起了女儿充满期待的眼神。
他挺直了腰杆,迎向彪哥和众人嘲弄的目光,声音不大,但异常坚定:
“公司既然是公开竞聘,就说明每个人都有机会。我试不试,是我的事。能不能选上,是领导的事。”
说完,他不再理会众人,转身走进了办公室,将那张填好的报名表,郑重地交到了人事部。
看着他离去的背影,休息室里的笑声渐渐停了。彪哥的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没想到,这个平时闷不吭声的新人,竟然敢当众拂他的面子。
“不知死活的东西。”他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心中已经给赵国强记上了一笔。
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就此拉开了序幕。
竞聘会议定在下周一。
周末,赵国强没有休息。他把自己关在家里,一遍又一遍地整理着自己的那三份报告,设想着在会上该如何发言。他这辈子都没在那么多人面前讲过话,紧张得手心直冒汗。
赵敏看出了父亲的焦虑,她用自己从杨老师那里学来的方法,笨拙地安慰他:“爸,你别紧张。杨老师说,你只要把你做的、你想的,真实地表达出来就行了。你是最专业的,要相信自己。”
女儿的鼓励,给了赵国强巨大的力量。
周一上午九点,物流公司二楼的小会议室里,坐满了人。公司的陈总、人事部、后勤部的几个领导都坐在主席位上,表情严肃。下面,是包括彪哥和赵国强在内的五名竞聘者。
会议室的气氛,压抑而紧张。
竞聘按照抽签顺序进行。彪哥运气好,抽到了一号。
他大马金刀地走到前面,清了清嗓子,用他那粗豪的嗓门说道:“各位领导,我也不说那些虚的。我在公司干了快十年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车队里这帮兄弟,我都熟,谁是什么脾气,我心里都有数。只要我当上这个组长,我保证把这帮小子管得服服帖帖,让公司指哪儿,我们就打哪儿!保证完成任务!”
一番话,说得豪气干云,充满了江湖义气。几个和他关系好的司机,甚至在下面鼓起了掌。
陈总点了点头,不置可否。
接下来的两位竞聘者,也都是些老油条。他们的发言大同小异,无非是表忠心、讲资历,空洞而乏味。
终于,轮到了最后一个发言的赵国强。
当他站起来的时候,彪哥和另外几个人,都投来了看好戏的目光。
赵国强深吸了一口气,走上台,他紧张得双腿都在微微发抖。他没有像其他人那样空着手,而是抱着他那三本写得满满当当的笔记本。
“各……各位领导,大家好。我叫赵国强,来公司时间不长,没啥资历好讲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