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文若献策固国本(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重生汉灵帝:开局斩十常侍》最新章节。

他转过身,眼神锐利而坚定:“所以,接下来的重点,必须转移!从单纯的军事征服,转向全面的治理与建设!荀彧之策,深合朕心!”

他当即下达命令:

“卢植!”

“臣在!”

“由你总领北疆战后事宜,以荀彧此疏为蓝本,联合大司农、将作大匠、尚书台相关曹署,在一个月内,给朕拿出一份详尽的《北疆十年发展纲要》!要明确目标,细化步骤,核算投入!朕要看到每年需要多少钱粮、多少人力、预期达到何种效果!”

“臣,领旨!”卢植肃然应命,深感责任重大。

“皇甫嵩!”

“末将在!”

“北疆军团,进行轮换休整。部分精锐转为屯田兵,归卢植调度。其余部队,驻防重点城塞,清剿小股残敌,保护屯田和互市安全。由攻转守,以稳为主!”

“末将明白!”皇甫嵩沉声应道。他明白,这是战略阶段的必然转换。

“此外,”刘宏沉吟片刻,说出了更具突破性的想法,“在北疆新附之地,朕欲试行‘考成法’与‘项目负责制’。”

众人闻言皆是一愣,这两个名词对他们而言十分陌生。

刘宏解释道:“所谓‘考成法’,便是为所有北疆治理事项,设定明确的考核指标。例如,屯田,第一年需开垦多少顷,产粮多少石;互市,年度税收需达到多少;城塞修缮,需在何时完工。按期甚至超额完成者,重赏!延误或未达标者,重罚!乃至撤职查办!杜绝人浮于事,相互推诿!”

“而‘项目负责制’,便是将诸如‘云中郡水利修复’、‘五原互市建设’等具体事务,设为独立‘项目’,委派专人全权负责,其人、财、物调配,皆给予一定自主之权,朝廷只看最终结果!此举,可激励干才,提高效率。”

这套融合了现代管理思维的制度,让卢植等有识之士眼中大放光彩,他们隐约感觉到,这或许是解决朝廷办事拖沓、效率低下痼疾的一剂良药。

刘宏的决断,为北疆的未来定下了基调。朝会的重心,从单纯的庆功封赏,转向了更为深远和复杂的战后重建与国家治理。这标志着,在刘宏的引领下,大汉帝国的北疆战略,真正超越了“打江山”的层面,开始深入“坐江山”的实质阶段。

荀彧的《安民固本疏》,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后战争时代的方向。其“长治久安”的核心思想,开始成为帝国高层共识。

然而,就在刘宏雄心勃勃地规划着北疆蓝图时,侍中令匆匆入殿,呈上了一份来自并州的紧急密报。

刘宏展开一看,是曹操以“督牧使”和“护军”身份联合发来的。密报中除了例行汇报马苑建设和军务外,重点提及:在他试图清查地方官田,为兑现军功爵赏做准备时,遭到了并州本地几家大姓豪强的联合软抵制。这些豪强或推诿拖延,或提供虚假账册,甚至隐隐传出流言,说朝廷要在边郡与民争利,苛待乡绅。

曹操在信中警告:“……陛下,北疆新定,欲行新政,必触旧利。军功授爵,所赏之田,多需从豪强所占之公田中清出。彼等盘踞地方数代,树大根深,与州郡官吏往来密切。若处理不当,恐激起地方变乱,非但赏赐落空,更恐危及北疆稳定。彧先生‘固国本’之策,于后方根基之地,已遇暗礁。”

刘宏合上密报,眼神变得深邃起来。

他意识到,荀彧描绘的宏伟蓝图,在落地之时,将不可避免地与帝国肌体上另一个顽疾——地方豪强势力——发生激烈碰撞。前方的战火虽熄,但另一场关乎帝国新政能否推行、关乎中央权威能否直达地方、关乎无数将士热血是否会白流的,没有硝烟的战争,已经悄然拉开了序幕。

“固国本……谈何容易。”刘宏望着殿外湛蓝的天空,喃喃自语。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