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回 诸葛佑僧寮遇友 杜慎卿江郡纳姬(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儒林外史大白话》最新章节。

季恬逸看气氛尴尬,就赶紧打圆场说:“先生这么懂诗,要是见了我家苇萧,肯定聊得来!”杜慎卿说:“苇萧也是我们杜家的?我看过他的诗,确实有点才华。”又坐了一会儿,杜慎卿就告辞走了。

第二天,杜慎卿就派人送了个请帖过来,上面写着:“我这儿牡丹花开得正好,我准备了点茶水酒菜,邀请三位到我这儿聚聚。”三人一听,就赶紧换了身体面衣裳,赶到杜慎卿住的地方去了。他们一进去,就发现屋里已经坐着一个人。三人就赶忙上前和那人作揖、让座。

杜慎卿介绍说:“这位鲍兄弟不是外人,不用跟诸位先生客气。”季恬逸这才想起来,这人就是之前来送信的鲍老爹,于是就跟另外两人解释说:“这位老爹是苇萧的岳父。”接着又问鲍廷玺:“老爹您在这儿做什么呢?”鲍廷玺哈哈大笑说:“季相公,您还不知道吧?我们家几代人都是杜府的仆人,我和我爹受杜老爷的恩惠数都数不清,现在十七老爷来了,我哪能不过来请安?”杜慎卿摆摆手说:“别说这些了,让人把酒菜端上来吧!”

这时,鲍廷玺和仆人就开始收拾桌子准备上菜。杜慎卿说:“今天咱不搞那些俗套的大鱼大肉,就用江南刚上市的时鲜,像新鲜的鱼、樱桃、春笋这些下酒,和先生们边吃边畅快聊天。”

菜端上来后,果然只有简简单单几个清爽的盘子。酒是从永宁坊买来的上好橘酒,斟满酒杯。杜慎卿酒量很大,但不太喜欢吃菜。他举杯请大家吃菜,自己只是夹了几片笋、吃了几个樱桃就着酒。大家你来我往地喝酒,一直喝到下午。

这时,杜慎卿就让人上点心,点心有猪油做的饺子、鸭肉馅的烧卖、鹅油酥饼、软香糕,每样都端上一盘。众人吃过点心后,又喝了用雨水泡的六安毛尖茶,每人喝了一碗。杜慎卿自己只吃了一片软香糕、喝了一碗茶,就叫人把东西撤了下去,又重新斟上了酒。

萧金铉提议说:“今天对着这么漂亮的牡丹,又有好朋友相聚,我们何不作诗。咱们现场抽签分韵脚,各自作诗,怎么样?”杜慎卿笑着说:“先生,这都是现在诗社里老掉牙的做法。在我看来,这种所谓的风雅其实俗气得很,还是聊天自在。”说着,就看了鲍廷玺一眼。

鲍廷玺马上心领神会,笑着说:“还是我来献丑吧。”说完就走进房间,拿出了一支笛子,去掉外面的锦套,坐在席上吹了起来。笛声呜呜咽咽,十分动听。这时有一个小男孩走到鲍廷玺身边,跟着节奏拍手,唱起了李白的《清平调》。歌声高亢嘹亮,曲调优美婉转。三人放下酒杯,听得入神。杜慎卿又自己喝了好几杯酒。

不知不觉的,月亮已经升起来了,月光下的牡丹显得更加娇艳动人,旁边还有一棵开满花的大绣球树,白花花的像一堆雪。看得三人兴奋得手舞足蹈,杜慎卿也喝得醉醺醺的。

就在这时,一位老和尚慢悠悠的走了进来,他手里捧着一个锦盒。他打开盒子,从里面拿出一串祁门小炮樟,说:“我来给老爷醒醒酒。”接着就在席上点燃,炮樟噼里啪啦地就响了起来,杜慎卿坐在椅子上哈哈大笑。老和尚走后,火药燃烧的烟雾还在酒席周围飘散。

萧金铉三人也都喝醉了,站起来时脚步踉跄,便起身告辞了。杜慎卿醉意朦胧地笑道:“我喝多了,就不送各位了。鲍师父,你替我送三位老爷出去,送完回来就住我这儿吧。”鲍廷玺就拿着烛台,把三人送出了门,然后关门回去了。

三人回到住处后,这感觉就像做梦一样。第二天,卖纸的人来讨钱,他们拿不出来,双方就大吵了一顿;紧接着聚升楼的人也来要酒钱,诸葛天申称了二两银子给对方,说先记着以后再算。三人商量着要回请杜慎卿,但他们住的地方没办法准备酒席,只好打算拉着他去聚升楼吃饭。

又过了一两天,天气格外的好,季恬逸、萧金铉和诸葛天申三人在住处吃完早点后,就去杜慎卿那儿找他。他们三人一进门,就看见一个大脚女人正和杜慎卿家的一个年轻仆人坐在板凳上聊天。那仆人看见他们三个来了,就赶紧站起身来迎接。

季恬逸拉住仆人,就问:“这女的是谁啊?”仆人说:“是做媒的沈大脚。”季恬逸又问:“她来干啥?”仆人支支吾吾说:“有点别的事儿。”三人一听心里就有数了,猜着估计是杜慎卿要纳小妾,也就没再多问。

他们接着就往里走,结果看见杜慎卿正在走廊上悠闲地踱步。杜慎卿见三人来了,便请他们进屋坐下,随后就让小仆人端上茶来。诸葛天申提议道:“今天天气这么好,我们来约先生到寺外逛逛。”于是,杜慎卿就带着小仆人,跟着三人一起出门去了,结果被他们拉到了聚升楼酒馆。杜慎卿推脱不掉,就只好坐下。

季恬逸知道杜慎卿不吃大荤,就点了一盘板鸭、一盘鱼、一盘猪肚和一盘杂烩,又叫了酒。喝了两杯酒后,大家就热情地请杜慎卿吃菜,他勉强吃了一块板鸭,没想到马上就吐了出来,弄得大家都很尴尬。因为时间还早,大家也没喝太多酒,就直接上了饭。杜慎卿用茶泡了一碗饭,吃了半天也没吃完,最后递给小仆人拿去吃了。

萧金铉三人倒是把饭菜和酒吃得干干净净,吃完就下楼结账。这时萧金铉说:“慎卿兄,我们再去雨花台的山岗上走走吧。”杜慎卿觉得这主意不错,就答应了,一行人就往山上走。

在山上,他们看到纪念方孝孺、景清等名臣的祠堂,祠堂建得十分雄伟壮观。走到山顶后,他们俯瞰城内,就看到千家万户炊烟袅袅的景象;远处长江像一条白色的丝带,琉璃塔金碧辉煌,耀眼夺目。

到了山顶的亭子旁,杜慎卿就站在太阳底下,盯着自己的影子,来回踱步,看了好半天也没说个啥。之后大家就随便找了块草地,席地而坐。诸葛天申看见不远处有一座小石碑,跑过去看了看,回来就坐下说:“碑上刻着‘夷十族处’。”

杜慎卿听了就说:“各位先生,这‘诛灭十族’的说法是没有的。汉朝刑罚已经够重了,也就‘夷三族’,也就是父族、母族、妻族。方孝孺说的九族,只是指高祖、曾祖、祖父、父亲、自己、儿子、孙子、曾孙、玄孙,这其实只是一族,母族和妻族都还没算上,哪能连门生都杀呢?再说永乐皇帝也不至于这么残忍。要是本朝没有永乐皇帝整顿朝纲,一直由生性软弱的建文帝当政,国家早就乱得像南北朝时期的齐朝、梁朝那样了!”

萧金铉接着问:“先生,依你看来,方孝孺这个人怎么样?”杜慎卿不屑地说:“方孝孺这人太过迂腐,做事不切实际。天下有那么多大事要处理,他整天讲什么皇宫大门的规制有什么用?他穿着朝服在集市上被斩首,一点都不冤枉!”

众人在山顶坐了好一会儿,才发现太阳快要落山了。就在这时,来了两个挑粪桶的人,他们放下两担空桶在山上歇脚。其中一个人拍着另一个人的肩膀说:“兄弟,今天的粪都卖完了!咱去永宁泉喝壶水吧,回来再到雨花台看看落日!”杜慎卿见状,就笑着感慨道:“连挑粪卖菜、卖酒打杂的普通人,都有六朝遗留下的风雅气质,这话一点不假!”说完,大家便下山往回走。

进了寺庙大门,诸葛天申就邀请道:“要不先到我们住的地方坐坐?”杜慎卿答应下来,一行人便来到他们的住处。他们刚一进门,就看到季苇萧坐在屋里。季恬逸一见,就显得特别高兴:“苇兄!你可算来了!”季苇萧解释说:“恬逸兄,我在刻字店打听,才知道你搬到这儿了。”

接着,季苇萧就问屋里其他三人是谁。季恬逸介绍道:“这位是盱眙的诸葛天申先生;这位是咱们同乡萧金铉先生,你难道不认识?”季苇萧问萧金铉:“先生是住在北门那边的?”萧金铉点头说是。季苇萧又问剩下的杜慎卿是谁,季恬逸兴奋地说:“这位先生,说出来保准让你更高兴!他是天长杜宗伯的孙子,杜十七先生,名倩,字慎卿,你听说过吧?”

季苇萧一听,心里又惊又喜:“原来是去年学政考试,拿了你们府二十七州县诗赋头名的杜先生!我早就盼着能见您一面了,今天可算如愿了!”说着,就跪下行大礼。杜慎卿也陪着他磕头,之后众人相互见礼。

大家刚准备坐下,就听见一个人笑着大声嚷嚷着走了进来,还说:“各位老爷今天不醉不归啊!”季苇萧抬头一看,原来是自己的姑丈鲍廷玺,就赶忙问道:“姑老爷,您怎么也在这儿?”鲍廷玺说:“这是我家十七老爷,我是他家的下人,能不来吗?姑爷,原来你也认识各位老爷?”萧金铉感慨道:“真是‘眼前一笑皆知己,不是区区陌路人’啊!”于是,众人就一起坐下了。

季苇萧接着恭维杜慎卿说:“我虽然年轻,但走南闯北的,也见过不少人,可从没见过像先生这样光彩照人的,简直就像天上的神仙!今天能和先生坐在一起,我也感觉自己沾了仙气!”杜慎卿也客气的回应说:“我能结识先生,就好比俞伯牙跟着成连先生到海上学琴,一下子就开阔了心境!”

他们的这次相遇,又会引发什么故事呢?咱们下回接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