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民心铸盾·守护山河(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魂越千年:沙丘遗帝再定华夏》最新章节。

“他们给了我们……这个?”

望仙城头,几名被挑选出来的青壮民兵,手足无措地抚摸着手中冰冷、精巧的物件。那是几具东海军的制式手弩,木质弩身打磨得光滑,青铜机括结构复杂而精密,散发着工业造物的美感。唯一的区别是,配套的箭匣是空的,旁边只放着几捆去除了金属箭头的训练用弩箭。

韩信按剑而立,玄甲在夕阳下泛着暗沉的光。“猎头族擅长山林潜袭,毒箭难防。此弩,有效射程百五十步,可破简易皮木盾。持此弩,依托城垣,可保你们在敌人靠近前,多一分自保之力。”他的声音依旧没什么起伏,但话语内容却让周围的望仙城民屏住了呼吸。

徐稷站在一旁,苍老的手指轻轻拂过弩身,感受着那冰凉的触感。“韩将军,此等利器……”他声音有些干涩。将武器交给外人,在任何时代都是极度敏感的行为。

“此乃训练之用,无锋镝,只为习练瞄准与击发。”韩信打断他,目光锐利地扫过那几个既兴奋又紧张的民兵,“记住,力量在于使用它的人,而非器物本身。从明日起,我会派两名教官,教你们如何使用、保养。同时,在城头与城外高地,建立烽火哨和铜锣信号,一有敌情,即刻互通。”

他没有说的是,移交这些训练弩,本身就是一种最高级别的信任,也是一种无形的捆绑——当望仙城民熟悉并使用东海制式的武器后,双方的联系将更加紧密。这是“盾”的延伸,是共同防御体系的实质性开端。

老工匠看着那精巧的弩机,眼中闪烁着狂热的光芒,他几乎想立刻将其拆解,研究内部的奥秘。而那位祭祀长老,则面色阴沉,嘴唇抿成一条细线,看着弩机的眼神,如同看着侵入圣地的毒蛇。

就在韩信的军事合作稳步推进时,田穰的农桑推广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阻力。

清晨,田穰像往常一样,准备去查看那几块刚刚播种了“金黍”和移栽了“火种”苗的示范田。然而,还没靠近,他就听到了哭喊声和斥骂声。

只见祭祀长老带着几个神情激动的年轻信徒,正围在田边,其中一人手里举着火把,地上散落着几株被踩烂、烧焦的“火种”幼苗!

“亵渎!这是亵渎!”祭祀长老挥舞着枯瘦的手臂,脸上涂着的彩绘因愤怒而扭曲,“未知之物,必含妖邪!你们引来东海外人,又要种植这妖异红果,是想让天神降罪于我望仙城吗?!给我烧了这些秽物!”

几个农人跪在地上,死死护住剩下的苗株,哭喊着:“长老!不能烧啊!这是活命的希望啊!”

“什么希望!是灾祸!”一个狂热的信徒就要将火把扔向田埂。

“住手!”

一声暴喝如同惊雷炸响。徐稷在几名手持新配发(训练)弩的民兵簇拥下,大步流星地赶来。他脸色铁青,目光如刀,直射祭祀长老。

“徐稷!你要纵容这些外道,毁我望仙城根基吗?!”祭祀长老毫不退缩,厉声质问。

“毁我望仙城根基的,是你!”徐稷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威严,他指着地上焦黑的幼苗,痛心疾首,“就因为你那虚无缥缈的猜忌,就要毁掉这能让我城子民饱腹的祥瑞?猎头族来袭时,你在哪里?是天神帮你击退了敌人,还是城外东海的将士?!”

他猛地转身,对着围拢过来的城民,声音传遍四方:“乡亲们!睁开眼睛看看!东海人给我们治病,帮我们御敌,现在又要给我们高产的粮种!他们图我们什么?图我们这穷困的石头城?还是图我们这几千张要吃饭的嘴?!”

他一把夺过身边民兵手中的训练弩,高高举起:“看看这个!没有东海的弩,没有东海的军阵,前几天,猎头族的毒箭可能就已经射穿了我们亲人的喉咙!没有东海的粮种,明年青黄不接时,我们拿什么养活孩子?!”

他目光灼灼地盯着祭祀长老:“而你,口口声声为了望仙城,却要烧掉我们活命的希望!到底是谁在毁我根基?!”

祭祀长老被问得哑口无言,脸色一阵红一阵白。他身后的信徒们也面面相觑,气势萎靡下去。

徐稷不再看他,对随行的民兵下令:“将这几个毁坏禾苗者,拿下!鞭笞二十,以儆效尤!若再有人敢破坏农事,阻挠与东海友好,严惩不贷!”

命令一下,无人敢违逆。那几个毁苗的信徒被拖走,祭祀长老孤立原地,脸色灰败,他死死盯着徐稷,眼中充满了怨毒,最终冷哼一声,拂袖而去。

徐稷看着他的背影,眼中闪过一丝复杂,但更多的是决绝。他弯腰,亲手将一株被踩倒的“火种”苗小心翼翼地扶正,培好土。他的动作缓慢而郑重,仿佛在完成一个神圣的仪式。

一个老农扑到田埂边,用粗糙的手掌摩挲着幸存下来的幼苗,老泪纵横:“这不是草芥,这是命啊……徐公,这是命啊!”

田穰站在一旁,看着这一幕,心中百感交集。他走上前,对徐稷和周围的农人深深一揖:“徐公,诸位乡亲,田某在此立誓,必让此‘火种’与‘金黍’,在望仙的土地上开花结果!若不成,田某愿受任何责罚!”

信任,在冲突与抉择中,反而被淬炼得更加坚固。

东海城,格物院。

少年刘盈蹲在巨大的水力磨坊模型前,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水流带动木轮,通过复杂的齿轮和连杆,驱动着石磨缓缓旋转。他看得如此入神,连萧何走到他身后都没有察觉。

“公子觉得此物如何?”萧何温和地问道。

刘盈吓了一跳,连忙站起身,小脸上还带着兴奋的红晕:“萧、萧先生!此物甚妙!若置于河边,岂非日夜不息,省去无数人力畜力?”

萧何笑了笑:“公子聪慧。此物正是为此而造。格物院中,此类利民之物还有许多。”

他带着刘盈参观了工器堂外围,看了改良的织机、鼓风的皮囊,甚至还有早期版本的活字印刷模具。刘盈看得眼花缭乱,不时发出惊叹。他还被带去通言堂,看到不同服饰、不同肤色的孩童坐在一起,摇头晃脑地诵读诗文,虽然口音古怪,但那认真的神情却一般无二。

“他们……不打架吗?”刘盈好奇地问带他的年轻学者。

年轻学者笑了笑:“初时也打,但先生们教他们,学问无分贵贱,智慧不论出身。一起读书,一起游戏,慢慢就成了朋友。”

刘盈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他生在王侯家,见惯了勾心斗角,对于这种近乎朴素的和谐,感到既陌生又向往。

晚上,刘盈躺在客舍的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白天的所见所闻,与他从小接受的教导、与父王宫廷中的氛围截然不同。这里的人,似乎都在忙着“做事”,做那些能让粮食更多、工具更好、生活更方便的事。没有那么多繁文缛节,也没有那么多阴谋算计。

他悄悄爬起身,想去找点水喝。路过院中一处假山时,却隐约听到假山后传来压低的、熟悉的多音交谈声。是他父王派来“照顾”他的两名侍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