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兴洛论功·胡囚献殿(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魂越千年:沙丘遗帝再定华夏》最新章节。

"你说,一个曾经视劫掠为荣耀的狼王,站在满是稻穗的田野里时,会想些什么?"

万民宫偏殿,赵政望着窗外渐绿的柳枝,似是随意地问道。侍立一旁的萧何闻言,执礼的手微微一顿,沉吟片刻方道:"臣以为,或有不甘,或有茫然。但更多的,应是震撼。"

"震撼?"赵政转身,眼中带着深意,"朕要的不止是震撼。朕要让他明白,他输掉的不仅是一场战争,更是一个时代。"

他的目光落在案头那份关于左贤王即将押解至京的奏报上,语气渐沉:"传令:三日后,万民宫前广场,设公开审判庭。朕要让天下人看看,犯我华绥者,纵是狼王,亦要伏法。更要让他们知道,华绥的律法,既有铁律,也有仁心。"

三日后,兴洛城万民宫前广场。

晨曦初露,广场四周已被人群围得水泄不通。不仅有兴洛百姓,还有从各郡县赶来的议事会代表,甚至有些好奇的商贾、学子也挤在人群中,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广场中央,临时搭建的高台庄严肃穆。刑部尚书包拯端坐主位,两侧分别是行政院、监察院的官员。更引人注目的是,高台一侧还特意设置了旁听席,坐着几位德高望重的乡老和越人首领。

"带人犯!"包拯洪亮的声音穿透晨雾。

在无数道目光的注视下,左贤王须卜塔尔被两名禁军押解上台。他依旧穿着那身沾满血污的战袍,肩胛处的伤口简单包扎着,行走间略显蹒跚。但最让人群哗然的,是他那双曾经桀骜不驯的眼睛——此刻虽仍有凶光,却掩不住深深的疲惫与茫然。

"跪下!"禁军厉声喝道。

须卜塔尔倔强地挺直脊梁,用生硬的雅言嘶声道:"草原的雄鹰,只跪长生天!"

包拯并不动怒,只是平静地展开卷宗:"须卜塔尔,你可知罪?"

接下来的审判过程,让所有旁听者都屏住了呼吸。

刑部官员逐一宣读罪状:突袭云谷屯田区,焚毁民宅三十七处,残杀无辜平民二百四十三人,劫掠军粮五万石......每一桩罪行,都有缴获的兵器、幸存者的证词、甚至是匈奴内部的军令作为佐证。

当展示到一柄刻有狼头图腾的弯刀时,人群中突然响起一声悲泣——那是一位在云谷失去儿子的老妇。

"还我儿命来!"老妇的哭喊撕心裂肺。

须卜塔尔脸色微变,却仍强撑着冷笑:"弱肉强食,草原的规矩就是如此!"

"好一个弱肉强食!"包拯猛地拍下惊堂木,"那你可敢听听,你的部下是如何评价你这个'强者'的?"

在须卜塔尔惊愕的目光中,阿古拉和其他几名自愿作证的匈奴降兵被带上台。他们讲述了这个"雄鹰"如何逼迫老弱兵士充当肉盾,如何在粮草不足时克扣士兵口粮,如何用屠刀逼迫不愿参战的部落......

"你胡说!"须卜塔尔暴怒地想冲上前,却被禁军死死按住。

阿古拉直视着他曾经敬畏的首领,声音沉痛:"大王,您说过要为草原儿郎谋一条生路。可您带着我们走的,分明是死路啊!"

旁听席上一片寂静。许多原本对匈奴充满仇恨的百姓,此刻看向那些降兵的目光中,多了几分复杂的情绪。

包拯待证词完毕,缓缓起身,面向全场:

"根据《华绥万民律》,须卜塔尔罪证确凿,按律当斩!"

人群中响起一阵骚动。须卜塔尔闭上眼,等待最后的判决。

"然——"包拯话锋一转,"大统君有谕:上天有好生之德,华绥以仁立国。念其尚有悔改可能,特免死罪,判终身流放岭南屯田区,以劳作赎罪!"

这个判决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就连须卜塔尔都愕然睁眼,难以置信地看向高台后方——那里,赵政正静静站立,隔着人群与他对视。

"其余匈奴降兵,"包拯继续宣判,"凡自愿归降者,可编入北境'汉匈屯田区',免三年赋税,家人可随军安置。若立军功、通农耕者,按律授田,一视同仁!"

审判结束后,赵政缓步走上高台。阳光正好照在他身上,玄色龙袍上的金纹熠熠生辉。

"华绥的子民们,"他的声音清晰地传遍广场,"今日的审判,不是为了炫耀胜利,而是要告诉天下:华绥的律法,罚的是恶行,容的是善念。无论是汉人、越人,还是匈奴人,只要遵纪守法、愿为这片土地出力,皆是华绥子民!"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左贤王劫走的五万石军粮,朕将加倍返还北境百姓!这是华绥对你们的承诺——犯我疆土者,虽远必诛;护我国土者,虽贫必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