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单于暴怒·大战前夜(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魂越千年:沙丘遗帝再定华夏》最新章节。

他停顿了一下,让那铿锵的话语在每个人心中激荡,然后举起右手,指天为誓:“朕,在此立誓!匈奴不破,北境不宁,朕便日日立于这万民宫前,望北而待,直至诸位——凯旋归来!”

“臣等——定不负陛下!不负万民!”以韩信、项羽为首,所有文武大臣,无论军功贵族还是文臣士子,此刻皆心潮澎湃,齐齐躬身,异口同声的怒吼直冲殿梁,那股磅礴的凝聚力与决死之心,仿佛能将苍穹都撕裂!

北境蓟门关(午后)

烟尘滚滚,项羽一人双骑,不顾疲惫,以最快速度赶回了已是战云密布的蓟门关。关墙之上,士卒们喊着号子,将巨大的滚石擂木运上城头,工匠叮叮当当地加固着女墙和箭垛,床弩的绞盘被检查了一遍又一遍,空气中弥漫着硫磺、火油和金属混合的凛冽气息。

龙且顶盔贯甲,在城头看到项羽的身影,立刻迎了上来,脸上混杂着紧张与兴奋:“将军!您可回来了!粮草和特批的盐券,明日一定能到!兄弟们听说匈奴要来,个个摩拳擦掌,就等着给他们来个狠的!”

说着,他递过一面边缘带着几道深刻刀痕的旧盾牌,那是上次与左贤王部激战时留下的印记,被擦拭得干干净净。

项羽接过盾牌,粗糙的手指抚过那深刻的痕迹,眼中闪过一丝追忆,随即化为更炽烈的战意。他二话不说,提着盾牌,大步登上城楼最高处的了望台。

凛冽的北风吹得他猩红的披风猎猎作响,如同战旗飘扬。他望着城下空地上,正在军官口令下进行最后战阵演练的数千士卒,深吸一口气,运足中气,声如雷霆,滚滚传开:

“兄弟们!都给老子听好了!”

城上城下,无数道目光瞬间聚焦在他身上。

“匈奴人!那群狼崽子!又他娘的来了!右贤王带了三条腿的狼骑三万,想踏碎咱们的蓟门关,抢咱们刚收的粮食,杀咱们的父母兄弟,烧咱们的房子!”他的声音带着一种原始的、充满感染力的愤怒,“但是!你们告诉老子!你们身后是什么?!”

他猛地将手中那面带痕的盾牌高高举起:“是你们的爹娘!是你们的妻儿!是咱们刚刚过了几天安生日子,不用再担惊受怕的‘万民之国’的乡亲父老!他们盼着咱们守住这扇国门!咱们——能他娘的让这群狼崽子得逞吗?!”

短暂的寂静后,城上城下,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怒吼:

“不能!”

“死守蓟门!”

“保卫家国!杀光胡虏!”

怒吼声汇聚成一股无形的洪流,震得脚下的城墙似乎都在微微颤抖,旌旗为之卷动!无数张年轻的、沧桑的脸上,都写满了同仇敌忾与视死如归。

项羽看着这沸腾的军心,豪迈地大笑起来。龙且趁机从身后拎出那坛之前埋下又挖出的庆功酒,晃了晃,酒液在坛中哗哗作响:“将军!这坛酒,上次没喝成,这次,等咱们把右贤王揍得屁滚尿流,就在这城楼上,当着全军弟兄的面,开坛痛饮!让酒香飘遍蓟门关!”

项羽用力拍了拍龙且坚实的肩甲,发出沉闷的响声:“好!一言为定!不过现在,”他笑容一收,重瞳锐光四射,“跟老子再把城防细细查一遍!每一块砖,每一张弩,都给老子检查清楚!绝不能让匈奴狼崽子,找到半点可乘之机!”

兴洛城街头(傍晚)

夕阳的余晖,温柔地洒在兴洛城井然有序的街道上。匈奴即将南侵的消息,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的却不是恐慌的涟漪,而是一种沉静而坚定的力量。

没有官府的强制征调,没有胥吏的吆五喝六。百姓们自发地行动起来。几个穿着粗布短褂的老农,赶着自家的牛车,车上满载着刚刚晒干、颗粒饱满的粟米,吱呀吱呀地走向官仓指定的捐献点。城西的铁匠铺里,炉火彻夜不熄,叮当之声不绝于耳,老师傅带着徒弟们,将新打制好的长矛、环首刀,仔细捆扎好,由年轻力壮的伙计们抬着,送往禁军大营。甚至连街边卖汤饼的小贩,也支起了大锅,烧着滚烫的热水,见到巡逻经过的士兵,便热情地舀上一碗递过去。

一位头发花白、衣衫整洁的老妇人,挎着竹篮,颤巍巍地走到一队正在休息的禁军士兵面前,从篮子里拿出还冒着热气的麦饼,不由分说地塞到带队的小队长手里。

“孩子,拿着,多吃点,吃饱了才有力气。”老妇人布满皱纹的手紧紧握了年轻队长的手一下,眼中有关切,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信任,“好好打仗,把匈奴人打跑!奶奶在家,天天给你们祈福,等着你们平平安安回来!”

那年轻队长看着手中温热的麦饼,又看着老妇人慈祥而坚定的面容,眼眶瞬间就红了。他用力地点着头,喉咙有些哽咽,却努力让自己的声音清晰响亮:“大娘!您放心!我们一定守住国门!绝不让一个匈奴人,踏进咱们兴洛城!绝不让您们,再受战乱之苦!”

类似的场景,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默默上演着。没有豪言壮语,没有夸张的表演,只有最朴素的行动和最真挚的情感。这是一种无声的誓言,是“万民”与“国”之间,最牢固的纽带。

侍从官将宫门外所见的一幕幕,轻声禀报给立于万民宫最高处露台上的赵政。

赵政凭栏远眺,将那些平凡的、却动人心魄的画面尽收眼底。晚风吹拂着他的鬓角,他的脸上没有大战前的焦虑,反而露出一丝深沉而欣慰的笑意,低声自语,如同叹息,又如同最坚定的宣告:

“民心可用,民力可依……这,就是‘万民之国’真正的长城,是任何强敌都无法摧毁的底气。”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北方,越过千山万水,仿佛看到了蓟门关上那面猎猎作响的“项”字大旗,看到了草原深处匈奴王庭升起的狼烟。

“庆功酒……”他喃喃道,“是时候准备了。但这杯酒,注定要用侵略者的鲜血,来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