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泉州保卫战!(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谢邀,人在天庭,刚成昊天!》最新章节。

泉州城头日月龙旗飘扬,城内“斗地主、分田地”的浪潮方兴未艾。这半个月,对刚刚光复的泉州而言,是翻天覆地的半个月。

朱元璋坐镇府衙,以铁腕与怀柔并济的手段,迅速稳定着城内的秩序。

清算劣绅、分配田产的行动赢得了底层民众的狂热拥护,而他对投降衙役、小吏的宽大处理,以及迅速恢复市集、保障民生的举措,也有效安抚了城中士绅和商贾的恐慌情绪。

一套以大明旧制为蓝本,结合当前实际情况的临时行政体系初步建立起来。

而城外,则由朱棣全权负责军事整备。晋江石碑的神异、泉州光复的壮举、以及“分田地”的实惠,如同最有力的征兵告示,吸引了周边府县大量对清廷不满的青壮年前来投军。

其中不乏一些隐匿乡间的郑氏旧部、习武的乡勇,甚至还有少数对旗人特权早已心怀怨怼的绿营逃兵。

朱棣来者不拒,但求精不求滥。在徐达、常遇春这两位堪称史上顶级练兵大家的操练下,这五千新募之兵经历了堪称残酷的短期强化训练。

队列、阵型、号令、基础的劈刺格挡,以及最重要的——军纪与信念的灌输。徐达从严治军,法令如山;常遇春则以其身先士卒的勇猛感染着每一个士兵。

虽然时间仓促,装备也大多沿用清军缴获的刀矛弓箭和少量火铳,但这支军队的精神面貌与半个月前已不可同日而语,一股锐气正在逐渐成型。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泉州易帜、龙旗再现的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传遍了福建官场。福建陆路提督马九玉闻讯,又惊又怒。

马九玉,汉军旗人,曾是清廷平定三藩之乱时的将领,以勇悍着称。

他深知此事若处理不当,必将引起连锁反应,动摇清廷在东南的统治根基。

更重要的是,泉州府库中囤积着准备运往台湾的部分粮饷军械,绝不容有失!

“区区草寇,安敢僭越称明?简直不知死活!”马九玉在行辕中暴跳如雷,立刻点齐麾下精锐兵马。

他手下这支军队,不少是参与过收复台湾战役的老兵,实战经验丰富,装备也较为精良,拥有相当数量的鸟枪、抬枪和劈山炮,战力绝非之前泉州城内那些驻防的绿营老爷兵可比。

马九玉亲率八千步骑,号称万五,浩浩荡荡,杀气腾腾地直扑泉州而来,意图以泰山压顶之势,一举碾碎这伙刚刚起事的“反贼”,重新将泉州纳入掌控。

消息传来,泉州城内刚刚平复的气氛再度紧张起来。

府衙内,朱元璋、朱棣与一众将领齐聚。

“来得正好!”朱棣眼中非但没有惧色,反而战意高昂,“正愁没机会让新兵见见血!不经历血火淬炼,终究是乌合之众!”

徐达沉稳地点点头:“殿下所言极是。马九玉部虽为清军精锐,但其远道而来,我军以逸待劳,且据城而守,并非没有胜算。关键在于,如何利用好我们初战锐气,以及……城外复杂的地形。”

常遇春摩拳擦掌:“陛下,殿下,让末将领一支兵马,出城迎战,先挫其锐气!”

朱元璋目光扫过沙盘,最终定格在泉州城北一片丘陵与林地交织的区域——桃花山。这里是通往泉州的必经之路,地势起伏,不利于大军展开,却适合小股部队机动伏击。

“避其锋芒,击其惰归。”朱元璋沉声道,“马九玉志骄意满,必轻视我军。可在桃花山设伏,先以小股兵力诱敌深入,再以主力击其侧翼。”

“儿臣愿往诱敌!”朱棣请命。

“不,”朱元璋摇头,“你与徐达、常遇春统领主力,于桃花山预设阵地埋伏。蓝玉、傅友德,你二人各领五百精锐,轮流袭扰敌军,许败不许胜,务必将其引入伏击圈!俞通海,率水军沿晋江策应,防备敌军从水路迂回,并随时准备接应。”

“臣等领命!”众将轰然应诺。

……

两日后,马九玉大军抵达桃花山外围。果然如朱元璋所料,马九玉听闻守军竟敢出城迎战,且一触即溃,不由嗤之以鼻。

“果然是一群乌合之众!传令,全军加速前进,今日便要踏平泉州,将这些反贼碎尸万段!”

在蓝玉和傅友德精妙的“表演”下,清军前锋部队不断遭到袭扰,每次交手,明军都“狼狈”后撤,遗弃少许旗帜辎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