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光复福建!(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谢邀,人在天庭,刚成昊天!》最新章节。
福州将军佟佳·赖塔的平叛大军,如同两柄巨大的铁钳,带着碾碎一切的威势,自水陆两路向泉州合围而来。
旌旗蔽空,刀枪如林,八旗兵的骄横与绿营兵的庞杂,共同构成了这个时代东亚最强陆地武装力量的缩影。
面对强敌,泉州明军并未分兵死守孤城,而是采取了更为积极主动的防御反击战略。
朱元璋与常遇春坐镇泉州府衙,统筹全局。
朱元璋以其无与伦比的威望和铁腕,确保根据地后方的稳定,调配粮草军械,处理民政,安抚新附之地。
常遇春则作为战略预备队的主将,随时准备驰援各方,并以其悍勇之名,激励全军士气。
朱棣与徐达,携俞通海等水战将领,统领一万明军,其中包含两千装备了改良燧发枪和火炮的新军作为主力军,负责应对清军水师及可能的水路登陆。他们的主战场,在晋江口及附近海域。
朱棣采纳徐达建议,并未与清军水师在开阔海面硬拼。他们利用俞通海对水道的熟悉,在晋江入海口狭窄处,效仿古人,以铁索、沉船辅以暗桩,设置了数道水下障碍,极大地限制了清军大型战船的机动性。
当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领的数十艘主力战船气势汹汹地闯入晋江口时,立刻陷入了麻烦。船底触碰障碍的沉闷撞击声、船桨被缠住的断裂声不绝于耳,队形瞬间大乱。
“开火!”
朱棣立于岸边一处加固的炮台上,冷静下令。
部署在两岸隐蔽炮位上的改良火炮发出了怒吼!经过刻画的炮膛赋予了炮弹更稳定的弹道和更远的射程,虽然数量不多,但精准的打击纷纷落在挤作一团的清军战船上,木屑横飞,惨叫声四起。
同时,俞通海率领众多灵活的小型船只和火攻船,如同水鬼般从芦苇荡、小岔河中杀出,利用清军大船行动不便的劣势,抵近射击、投掷火罐,进行贴身肉搏。
改良燧发枪在近距离展现了其连续火力的优势,打得试图跳帮作战的清军水兵抬不起头。
施琅空有船坚炮利,却在水道障碍和明军灵活打击下束手束脚,损失数艘大船后,狼狈后撤,第一次大规模进攻被挫败。
陆路方面,则由蓝玉、傅友德两位擅长机动作战的猛将,以及数位现代英灵共同负责。
他们面对的,是新任福建陆路提督张云翼率领的一万五千绿营兵,以及作为核心与监军的三千福州八旗兵。
现代英灵们深知己方兵力、装备处于劣势,坚决执行了“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的游击与运动战结合策略。
他们并未在边境构筑固定防线,而是将主力化整为零,以营、哨为单位,分散在清军进军路线沿途的险要山地、密林之中。蓝玉、傅友德则各率一支精锐骑兵作为机动力量。
张云翼依仗兵力优势,稳步推进,初期确实势如破竹,占领了几座空无一兵的城镇。但很快,他们就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泥潭。
每当清军大队行进,两侧山林中总会射出冷箭,落下滚石,小股斥候、运粮队不断被神出鬼没的明军小分队吃掉。
夜晚宿营时,营地周围锣鼓喧天,火光四起,袭扰不断,令清军士卒身心俱疲。
一旦清军分兵清剿,蓝玉或傅友德的骑兵便会如同旋风般出现,在局部形成优势兵力,狠狠咬掉清军一部,然后迅速远遁。
现代英灵们指导民兵和百姓坚壁清野,将粮食藏匿,水井填埋,进一步加大了清军的后勤压力。
清军的推进速度变得异常缓慢,士气在不断的骚扰和伤亡中持续低落。八旗兵虽然骁勇,但面对这种无处发力、时刻提防的战术,也显得焦躁不安。
就在陆路战事陷入胶着之际,一个意外的利好传来。
原本散落在闽南各地、对清廷统治心怀不满的郑氏旧部,在得知“朱明”再起,且接连重创清军后,终于看到了希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