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戮力同心!(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谢邀,人在天庭,刚成昊天!》最新章节。

就在江西战场徐达、常遇春与裕亲王福全陷入艰苦拉锯之际,来自西面和南面的两股钢铁洪流,已按照康熙皇帝的旨意,完成了最后的集结,如同两只巨大的钳臂,凶猛地向着大明新生政权的核心——福京(福州),狠狠夹来!

西线,湖广总督丁思孔亲临衡州坐镇,麾下精锐尽出:

以骁勇善战的总兵官徐治都为先锋,率本部兵马及湖广绿营精兵一万五千,自郴州出宜章,扑向福建汀州。

命久经沙场的副将林兴珠(原吴三桂部将,降清后屡立战功)领兵一万,自永州出道州,策应徐治都,并防备可能来自广西的干扰。

另派参将张文焕等将领,分兵牵制赣南明军侧翼。

南线,广州将军拜音达礼更是倾巢出动,誓要雪福建败亡之耻:

以广州驻防八旗副都统率领四千八旗劲旅为核心。

整合广东全省绿营,以潮州总兵、惠州副将等为骨干,拼凑起近三万人马。

水师则由水师副将塔尔塔统领大小战船百余艘,沿海路北上,企图封锁闽海,并运送兵员粮草。

两路清军,总兵力逾六万,浩浩荡荡,杀气腾腾,直指福京福州!

福京(福州),承宣布政使司衙门(临时皇宫)。

气氛凝重,但并非绝望。朱元璋高踞龙椅,一身朴素的战袍,目光如古井深潭,扫过殿下的朱棣、几位现代英灵“先生”,以及留守的核心文武。

“西、南两路,六万鞑虏,来势汹汹。”朱元璋的声音平稳有力,不带一丝波澜,“江西那边,天德和伯仁被福全绊住了手脚。眼下,福建的天,得靠咱们父子自己顶起来。”

朱棣甲胄在身,抱拳躬身,语气斩钉截铁:“父皇坐镇中枢,运筹帷幄!儿臣愿为父皇手中利剑,纵使鞑虏千军万马,也必叫他有来无回!”

“好!”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老四,你为主帅,总督内外军事,几位先生参赞。记住,鞑虏势大,不可浪战。福京,是咱的根本,一寸也不能丢!但其他城池,若事不可为,可暂避锋芒,收缩兵力,保人保枪!”

“儿臣明白!”朱棣凛然受命。

大战序幕率先在福建西部门户汀州拉开。

徐治都率一万五千湖广清军猛攻汀州。留守明军兵力薄弱,苦苦支撑。朱棣亲率一万五千精锐含两千神机新军驰援,与徐治都部在汀州城外卧龙山下展开血战。

朱棣意图利用神机新军火力野战争胜,但徐治都用兵老辣,避实击虚,不断迂回侧击。

双方从清晨杀至日暮,尸横遍野。

明军虽凭借火器与勇猛击退清军,自身亦伤亡三千余,未能达成击溃敌军的战略目标,汀州战线陷入僵持。

战报传回福京,朱元璋看着地图,对身旁的“先生”道:“徐治都,滑不溜手。老四这是遇到硬茬子了。”

南线危机接踵而至。拜音达礼主力在水师掩护下,自潮州登陆,北上猛攻兴化。兴化告急!

福京城内,能听到远方隐约的炮声。人心浮动,谣言四起。

朱元璋却异常镇定。他每日登临镇海楼,眺望四方,身影稳如磐石。他下令打开府库,犒赏三军,亲自探望伤员,他的存在本身,就是定海神针。

“告诉前线的将士,朕与他们同在!朱家的皇帝,宁可战死,绝不后退!”他的话语通过传令兵,响彻在每一段城墙,每一个营垒。

同时,他采纳现代英灵的建议,发动全城百姓,加固城防,制造守城器械,实行严格的配给和宵禁,将福京打造成一个坚强的堡垒。

朱棣在接到兴化告急文书后,面临两难抉择。分兵,则西线可能崩溃;不分,则兴化危矣,福京侧翼洞开。

“父皇,儿臣请旨,是否分兵救援兴化?”使者快马加鞭回报。

朱元璋的回信只有一句话:“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朕信你,如同信朕自己。”

朱棣接到回信,眼眶微热。他深吸一口气,做出了艰难的决定:命麾下大将率八千兵马南下,尽可能迟滞拜音达礼,自己则集中剩余兵力,死死钉在汀州战线,绝不让西线清军威胁福京根本。

南下明军与拜音达礼部在兴化外围血战,虽未能解围,却极大消耗了清军锐气,延缓了其北上的步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