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洪武扬威鄱阳畔!(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谢邀,人在天庭,刚成昊天!》最新章节。

江西的战局,自朱元璋御驾亲征以来,便如同被注入了磅礴的生命力。

洪武帝的龙旗所到之处,不仅是明军士气的顶点,更是对江西这片饱受清廷盘剥土地的一次彻底唤醒。

朱元璋深刻理解林凡与现代英灵带来的“人民战争”精髓。

在徐达、常遇春稳固前线,不断消耗清军的同时,他将大量精力投入到了新收复地区的政权建设与土地改革之中。

一道道盖着大明皇帝玉玺的诏令,从抚州、从临川、从一座座光复的城镇发出:

“凡大清旗人、依附鞑虏之汉奸劣绅,其田产一律充公!”

“按丁口分与无地、少地之贫苦农户,颁发‘大明田契’,永为准业!”

“投身王师,保卫田亩者,家属优恤,赋税再减!”

这并非空头许诺。随军的文官和投诚的本地士绅,在明军刀锋的保障下,雷厉风行地推行着《新田制令》。

无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颤抖着从“王师”手中接过写有自己名字的田契时,那积压了数十年的屈辱与困苦,化作了滚烫的泪水与震天的欢呼!

“洪武爷万岁!”

“大明万岁!”

民心,如同干涸的禾苗逢甘霖,彻底倒向了明朝。青壮年踊跃参军,不为别的,就为保住这来之不易、属于自己的土地!

父送子,妻送郎,场景感人至深。

明军的兵源,不再是捉襟见肘的补充,而是如同滚雪球般迅速膨胀。

许多刚刚分到土地的农民,拿起清军遗弃的武器,经过短暂训练,便怀着保家卫田的朴素信念,走上了战场。

反观裕亲王福全一方,局势则日益艰难。

后勤线被明军袭扰,粮草转运困难;军心因抚州失守、后方受到威胁而浮动;更让他头疼的是,地方上的百姓不再顺从,甚至自发组织起来,袭击小股清军,传递明军消息。他感觉自己像是在一片正在燃烧的泥潭中作战,四面八方都是潜在的危险。

此消彼长之下,明军在江西的兵力迅速恢复并超越战前水平。

朱元璋麾下,汇聚了徐达、常遇春带来的百战精锐,新招募的满怀激情的江西子弟兵,以及从福建抽调的部分预备队,总兵力竟达到了八万之众!

虽然新兵比例较高,但士气高昂,信念坚定,更有改良火器作为支撑。

而福全,虽然不断向康熙求援,但清廷援军调度缓慢,他手中能机动作战的兵力,加上各地守军,勉强维持在十万左右,但成分复杂,士气已然不高。

朱元璋敏锐地抓住了战机。他决定不再与福全进行无休止的纠缠,要在清廷大规模援军抵达前,与福全进行战略决战,一举奠定江西胜局,甚至威胁江南!

决战的地点,选在了赣北重镇南昌外围,鄱阳湖西南的广阔区域。

这里水网密布,地势相对平坦,既有利于发挥明军火器优势,也能一定程度上限制清军骑兵的机动。

“陛下,福全兵力仍多于我军,且据城而守,是否……”徐达出于谨慎,提出疑问。

朱元璋站在巨大的沙盘前,目光如炬:“天德,你可知为何我军越打越多,而福全越打越少?民心向背,便是最大的优势!我军为保家卫田而战,士气如虹!福全军为谁而战?为那远在北京的皇帝?为那些高高在上的旗人老爷?此战,我军必胜!”

他手指重重点在沙盘上南昌城的位置:“福全想倚仗南昌坚城?朕偏不让他如愿!传令全军,推进至南昌城外,摆开阵势,逼他出城决战!”

洪武帝的意志,便是明军的最高指令。八万明军,浩浩荡荡,开出营垒,在南昌城西南方向,背靠赣江支流,面向南昌城,构筑起连绵不绝的营寨和野战工事,旌旗蔽日,刀枪如林,摆出了一副不死不休的架势。

裕亲王福全在南昌城头,望着城外无边无际的明军营盘,尤其是那面迎风招展的“朱”字大纛和明黄龙旗,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他深知朱元璋这是阳谋,逼他出战。若龟缩不出,军心士气必将彻底崩溃,各地守军也可能望风而降;若出战……面对挟大胜之威、民心归附的朱元璋,他并无必胜把握。

然而,身为亲王、大将军,他别无选择。康熙的催战旨意一道接着一道,朝中的压力也巨大无比。

“擂鼓!聚将!”福全苍老的声音带着决绝,“明日拂晓,出城,与伪明逆匪,决一死战!”

康熙三十年秋,鄱阳湖西岸,一场决定江西乃至整个东南命运的大决战,骤然爆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