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盗墓:开局吓跑阿宁和胖子》最新章节。
因此,圣旨的价值从数万到数十万不等,尤其某些时期之后的圣旨市场价值不高,但其历史研究意义依然重要。特别是清朝作为最后的封建王朝,其圣旨内容可信度很高。
但曹阳一眼看去,眼前这件并非真正的圣旨,尽管用了名贵的飞黄绸锦缎,形制却不对。
要说圣旨,曹老爷子手里确实收有几件,其中最珍贵的一道据说是秦始皇所下诏书,价值不可估量,曹阳也只简单看过几眼。这类历史文物本就见不得光,保存极为不易,所以曹老爷子格外爱惜,藏得十分隐秘。
胖子一听说有圣旨,立刻冲上来想抢过去。大金牙赶紧藏到身后:“胖爷,别啊,这可是国家宝藏,是文物,弄坏了怎么办?”胖子眼一瞪:“老子是盗墓的,又不是考古的。咱们这儿演的是盗墓笔记,不是护宝日记。胖爷我活这么大还没见过圣旨呢,拿来瞅瞅!”大金牙听得牙痒,谁生下来就见过圣旨?就算在古代,也没几个人亲眼见过。
大金牙赶紧向曹阳求助,把所谓的圣旨递到他手中。曹阳接过卷轴,只觉得沉甸甸的,仿佛承载着厚重的历史。
胖子这下不敢抢了,凑近说:“曹少,快看看,光绪小子在上面写了啥?我看八成是写给珍妃的情书。胖爷我虽然平时口若悬河、满腹墨水,可一见到我师姐就嘴笨脑子糊,这回我也装装文化人,说不定有能抄来用的地方呢?”
曹阳虽不清楚卷轴上具体内容,但觉得胖子这番胡猜,倒比大金牙说的“圣旨”更靠谱些。
曹阳展开一看,不禁有些意外,卷轴里记载的竟是光绪皇帝在北京大学的一次讲话。
那时,北大还称作京师大学堂。这位身处动荡时代的 ** ,留下了极为励志、鼓舞人心的演说,至今仍为人所乐道。
许多人对光绪是否真的在北大发表过这番讲话存有疑问,此时曹阳却可以确信无疑。
从字里行间,光绪流露出一种积极进取的气象,展现出奋发图强的坚定意志。
可惜这一切,都被那位**老妖婆彻底摧毁。
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下诏成立京师大学堂,由孙家鼐主持,在北京创立。最初的校址位于北京市景山东街(原马神庙)以及沙滩红楼(现北京五四大街29号)等地。
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在1898年至1912年间所使用的名称,它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同时也是当时全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
与**学校的一片沉寂不同,京师大学堂的开学典礼极为隆重。光绪不仅亲笔题写校名,更在开学当天率领军机大臣及各部尚书一同出席,规格之高,实属罕见。就连《纽约时报》驻远东记者怀特,也通过**公使向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申请参加开学仪式。光绪当即批准,并指示对所有愿意到场的西方记者提供便利。
开学前三天,光绪还特意嘱咐杜怀川印制了大量传单,张贴满北京城。一时间,京师上下议论纷纷,人们都在猜测,这所京师大学堂究竟有何特别,竟能让皇上如此重视。
典礼结束后,光绪并未立即离开,而是让孙家鼐将所有学生召集至礼堂,他要就戊戌变法与改革开放作一场重要报告。据本博秦全耀分析,光绪作为前中国国家**、老一辈君主立宪改革家,在位期间颁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内容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意图通过学习西方,推动国家富强,建立君主立**体。
礼堂里挤满了近千名学生,官员与教习分立两侧。光绪一进场,众人跪伏高呼**。
人群中的怀特也依西洋礼节鞠躬致敬,目光激动地注视着那位缓步走至前方的年轻皇帝。
这是怀特首次见到光绪,也由此开启了其记者生涯中最精彩的一页——从报道远东轶闻,转变为西方媒体中首位揭开这个古老神秘国度的先锋。
很多年后,怀特在纽约的家中写道:那是北京深秋一个明亮的上午,在京师大学堂,我第一次见到光绪皇帝——这个古老帝国名义上的统治者。那时,国家的实权仍掌握在颐和园里日渐衰老的太后和她信任的官员们手中。而这位年轻皇帝,却在这个深秋,从他神秘居所中走出,走进他一手开创的这所学府。
他看起来有些瘦弱和苍白,嘴角带着浅浅却无比自信的笑容。他走到人群前,平静地注视着大家。那一刻,我几乎不敢相信眼前这个年轻人竟是这个庞大帝国的皇帝,更无法理解他脸上那份从容与自信从何而来。
此刻,当我撰写这本回忆录时,目光仿佛再次穿过历史迷雾,落回那位年轻皇帝身上。尽管多年过去,我却发现自己从未真正了解他,就像初见的瞬间一样,心中充满茫然、好奇、迷惑与震惊……
站在人群前,光绪沉默片刻,徐徐说道:“今天是京师大学堂正式开学的第一天。所谓学堂,在朕看来就是研习学问的地方。古人有一个传统叫作‘坐而论道’,今天,朕就和你们论一论这世间的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说罢,他抬手轻轻往下压了压:“大家都坐下吧,朕也坐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