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盗墓:开局吓跑阿宁和胖子》最新章节。
曹阳和阿宁回到曹家时,曹老爷子已从帝都回来,正悠闲地看书。
“老爹,看你心情不错,皇孙的事解决了?”
曹老爷子放下书,说道:“费了些周折,人是保出来了,不过以后只能挂个闲职,没什么实权了。帝国这一脉正统,在华夏政权里算是走到头了。”
曹阳接话:“将来的事谁说得准?现在是共和制,哪天那帮老家伙找不到合适人选,说不定又把皇孙抬出来。”
曹老爷子摇头:“真到那一天,皇孙也不过是枚棋子,和傀儡没什么两样。”
曹阳转而提起另一件事:“老爹,这次挖闯王宝藏,还有个意外发现——我找到了大明皇孙的踪迹。”
一直淡定的曹老爷子顿时来了精神:
“你找到建文帝的下落了?”
关于建文帝的下落,历来众说纷纭。有说他流落云贵出家为僧,也有说他乘船远渡南洋,另立政权,还有说法称他漂流到未知之地,不知所踪。
因此,才有了后来郑和下西洋——名义上是宣扬国威,实则暗寻建文踪迹。
曹家也曾多方查访建文帝可能的落脚处,但始终只找到一些流落线索,并未发现其最终葬身之地。因此曹家更倾向于认为,建文帝早已离开华夏。
史书记载,除了海路的郑和,朱棣还派了胡踉诘厣涎罢夜赜。
建文帝的失踪,成了朱棣心头大患。合法皇帝下落不明,篡位者自然寝食难安。更棘手的是,传国玉玺也随之消失。朱棣下定决心,无论如何都要找到建文帝,可谓“上穷碧落下黄泉”。
于是陆海两路并进:郑和负责海外,胡醣瓶赜J匚瘛
胡跏歉銎嬗腥ぃ生来白发,满月后转黑。他性情节俭,待人宽厚,喜怒不形于色,且能礼贤下士。在礼部任职期间,因贺表署名顺序,被人议论善于奉迎。他还曾举荐懂妖术的龚谦为天文生,又推举道士仰弥高,称其通晓阴阳兵法,派去守边,因此颇受时人讥讽。
由此看来,胡跆烊徊灰话悖又好与道士交往,绝非寻常人物。朱棣选他寻访建文,也在情理之中。
自永乐五年起,胡醣焕投十四年,暗中查访建文帝踪迹。在外期间,他也向朱棣汇报民间隐情。母亲去世时,他请求回乡守丧,朱棣未准,反升他为礼部左侍郎。
永乐十七年(1419年),胡跤殖鲅步、浙、湖、湘各地,再次踏上寻访之路。
分卷阅读977
直到永乐二十一年(1423),胡濙才连夜赶回京城,当时朱棣北征驻军在宣府。胡濙赶到时,朱棣已经睡下,听说他来了,立刻召见。两人一直谈到四更时分,胡濙才离开。至此,朱棣心中的疑虑终于消除。此后胡濙一直深受重用,官至礼部尚书、太子太师,历事九朝,为官近九十年。那个深夜谈话的内容,始终是历史之谜。
首先,朱允炆一定还活着。否则胡濙不必星夜兼程,急着面圣。
其次,胡濙与朱允炆见过面,确认他已无复位之心,并带回口信。
最关键的是,朱棣生性多疑,仅凭几句空话,他怎会完全放心?朱允炆的存在,难道不会威胁到他后代的江山?究竟是什么让朱棣如此兴奋,谈至四更?
很可能是传国玉玺!
胡濙经过长期查访,最终在浙中永康的柄坑找到了朱允炆。
此时距靖难之变已过去二十年,朱允炆的子孙都成了普通农民,早已无意争夺皇位。但要朱棣彻底安心,还需什么?
——交出玉玺。这样朱棣才能真正放心,胡濙也立下大功,朱允炆也能安心做他的平民,不必担心被清除。
这或许就是胡濙星夜赶回的原因。
正文 曹老头没想到,建文帝的下落竟与传国玉玺有关。
传国玉玺对华夏而言,是无可替代的至宝。
据说元末 ** 时,传国玉玺便已失踪。明清两代虽多方寻找,所得皆为赝品。到了大清,只好重新刻制一方。
曹老头满怀期待。作为华夏子孙,无人不对此玺心怀向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