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光是会传染的(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末眼保洁》最新章节。

清晨五点,城市还在沉睡,街道上只有零星路灯亮着,像未闭的眼。

沈清棠花店的玻璃门被推开时,风铃轻响,惊起一室静谧。

林默踏进来,身上还带着昨夜未散的寒意。

他刚从城西的数据节点撤离,脑中“吞噬吸收·信道穿透”的余波仍在震荡,仿佛整座城市的脉搏都曾在他的意识里跳动。

可此刻,他只想看见一束光——哪怕只是一朵花。

沈清棠正俯身在工作台前,指尖灵巧地将一枚比米粒还小的微型信号发射器嵌入一支晚香玉的茎干。花瓣微颤,露珠滚落,她抬头一笑,晨光落在她眼底,像是点燃了某种温柔而坚定的东西。只是林默凑近时,指尖无意间擦过茎干,竟触到一丝极细微的震动,不像机械零件的嗡鸣,倒像某种频率怪异的脉冲,转瞬即逝。

“昨晚有三百人预约了‘行走的花束’。”她说,声音轻,却像锤子敲在铁砧上,清脆有力。

林默怔了一下。三百人,不是三百个名字,是三百颗心,三百次选择站在光里,而不是躲进黑暗。他接过花时,特意留意茎干,那震动却消失了,只余微凉的触感,花瓣洁白如雪,香气清冽得有些刺鼻。

就在他指尖触到花瓣的一瞬,一片花瓣轻轻飘落,夹着一张折叠极小的纸条。

他展开。“我哥说,打架不对,但闭嘴更不对。”字迹稚嫩,却像刀刻进他心里。

小阳写的。那个曾经在街头混日子、靠偷外卖维生的小姑娘,如今蹲在花店后院,一笔一画为每束花设计标语。她哥哥阿杰还躺在医院,全身插满管子,脑电波平缓得让人心慌。可就在昏迷前,他对着镜头说了最后一句话:“我不是英雄,就是看不得小孩哭。”

林默指尖微微发颤。他曾以为,这场战斗靠的是能力、是布局、是系统签到解锁的异能。可现在他忽然明白——真正点燃火种的,是这些普通人用血肉写下的证词。他们不是数据,不是流量,不是可计算的变量。他们是人,是母亲、是兄长、是妹妹、是那个宁愿被保安驱赶也要把花放在爆炸废墟前的独腿老人。

他深吸一口气,将花轻轻放在柜台上,低声问:“发射器能撑多久?”

“至少六小时。”沈清棠说,“每朵花都是移动信号站,只要有人带着它走上街头,真相就会跟着流动。”她转身去拿另一束包装好的花,林默却瞥见她工作台的抽屉缝里,露着一角黑色的布料,不像她常穿的棉麻材质,倒像某种制式服装的边角。

林默点头,没说破。他走到后院,想看看小阳的标语设计,却听见小阳在角落里压低声音打电话,语气带着哭腔:“我已经按你们说的做了……别碰我哥的氧气管……”见林默进来,小阳猛地挂了电话,把手机藏在身后,脸色惨白如纸。“林默哥,我……”

“他们是谁?”林默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重量。小阳咬着唇,眼泪掉下来,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揉皱的纸条,上面是打印体的威胁:“改三分之一发射器的编码,让信号在十点半自动中断,否则阿杰活不过明天。”她颤抖着指向那堆待发的花束,“我……我没全改,在那些被改的编码里加了‘向阳花’的暗码,那是阿杰教我的,只要输入这个暗码,就能让信号反向传输,找到他们的接收点。”

林默接过纸条,指尖捏得纸条边缘发皱。原来刚才茎干的震动,是被篡改的编码在作祟。他拍了拍小阳的肩:“做得好,我们正好用这个反咬一口。”

上午十点,社区活动中心。

老梁穿着洗得发白的旧军装,站在投影前,声音洪亮如钟:“张阿姨,双击屏幕就是点赞!转发要按这个箭头!”台下坐满银发老人,平均年龄六十八岁。他们笨拙地操作着子女淘汰下来的旧手机,手指颤抖,眼神却亮得惊人。

投影上正播放阿杰的最后一段录像。画面里,少年满身是血,仍死死护住身后几个孩子,嘶吼着:“别拍了!先救人!”镜头晃动,最终定格在他被抬上担架时,嘴唇无声地动了动。字幕浮现:“我不是英雄,就是看不得小孩哭。”

台下一片抽泣。一位白发老太太抹着泪说:“我孙子也在健康驿站……他们说那是慈善安置点,可我孙子打电话回来,说每天吃那种药片就头晕……明天,我也去走。”

老梁重重拍了下讲台:“走!不仅要走,还要直播!让全世界看看,什么叫‘慈善’背后的真相!”他转身去拿备用的手机充电线,却没注意到刚才说话的白发老太太,悄悄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微型录音笔,按了一下开关,屏幕亮起微弱的红光。

林默站在角落,背靠墙壁,掌心悄然贴上墙面。他闭眼,催动“吞噬吸收·逻辑重构”——意识如蛛网铺开,瞬间接入全市通信基站的底层数据流。信号负载曲线在他脑中成型,红点闪烁——广场周边,警方已秘密部署反无人机干扰器,频段覆盖严密,目标明确:一旦人群聚集,立刻切断所有直播信号。

更让他心头一沉的是,数据流里有一串熟悉的编码,和花店那些被篡改的发射器编码一模一样,源头指向社区活动中心的一个旧手机——正是那位白发老太太手里的那部。

他眸光一冷。他们不仅安插了干扰器,还在老人堆里放了卧底,收集他们的聊天记录,甚至可能通过手机定位所有人的住址。

他转身,走向苏晚。“他们要封口,还安了卧底。”他声音低沉,“但我们有小阳的暗码,还有三百朵会‘反向说话’的花。”

苏晚正盯着平板,指尖飞快滑动。舆情热力图在她眼前展开——七成参与者,35岁以上,身份标签赫然写着:父亲、母亲、退休教师、下岗工人、环卫工……她点开一段街头采访视频,镜头前,一位穿着橙色工装的大妈抹着眼泪:“我儿子……吃了‘怀瑾健康药片’,三个月,瘫了。林默说的,句句是真的!我信他!”

苏晚抬头,眼神锐利如刀:“这些人不是热血上头的青年,他们是被生活碾过的人。可正因为他们沉默太久,一旦开口,才最致命。”她忽然停顿,指着平板上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你看,这个IP地址,一直在重复下载采访视频,而且每次下载后,广场周边的干扰器频段就会微调一次,像是在根据视频内容调整屏蔽范围。”

林默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IP地址的后缀很熟悉——是市警局的内部网络段。“警局里也有他们的人。”他缓缓点头,“那就让每个人,都成为证据链的一环,包括那些藏在暗处的老鼠。”

他闭眼,催动“信道穿透”能力,意识沉入数据深渊。十段受害者口述视频在他脑中重组、剪辑,压缩成15秒碎片,伪装成“市民自发投稿”,打上本地生活号关键词,批量推送至各大平台推荐流。他特意在视频里加了一个微小的“向阳花”水印,只要被那个卧底的手机下载,就能触发小阳的暗码,反向锁定位置。

每一帧画面,都是控诉。每一秒音频,都是雷鸣。风暴,已在无声处酝酿。

而在城市的某个角落,一盏灯悄然亮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