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松风伴晨辉(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旱魃:陇塬骸骨三百万》最新章节。

晨光漫过黑松沟的东峁时,松针上还挂着昨夜的月光,风一吹,便簌簌落进坡下的土路里。贺峻霖的窑洞前,昨夜里众人踩出的脚印还没被风抚平,灶房里飘出的小米粥香,混着王小英送来的腊肉味,在晨雾里绕了个圈,又飘向隔壁刘双喜的院子。

刘花靠在铺着软褥的炕头,怀里抱着裹得严实的念安。孩子闭着眼睛,小鼻子轻轻动着,嘴角还沾着点奶水,偶尔发出一声细碎的哼唧,像极了檐下刚出壳的雏鸟。贺峻霖蹲在炕边,手里拿着块温热的粗布,正小心翼翼地给孩子擦着小手,动作轻得怕碰碎了什么——昨夜里孩子出生时的慌乱还在心头绕,此刻看着怀里软乎乎的小生命,他总觉得像在做梦,连呼吸都不敢太用力。

“吱呀”一声,窑洞门被推开,带着股晨寒的风裹着个人影进来。贺峻霖抬头一看,是吴新辉。他穿着件洗得发白的灰布军装,肩上搭着个粗布包,手里还提着块用草绳捆着的肉,肉上凝着层薄霜,一看就是刚从镇上供销社换来的。

“峻霖,花丫头,我来看看孩子。”吴新辉笑着走近,把肉放在炕边的矮桌上,粗布包一解,里面是两包红糖,还有一小罐从县城带回来的细盐,“昨夜里听说生了,忙完手里的事太晚了,今个一早赶过来。”

刘花赶紧想坐起来,吴新辉连忙摆手:“你躺着别动,刚生完身子虚,别着凉。”他凑到炕边,目光落在念安身上,忍不住笑了:“这孩子长得真好,眼睛闭着都能看出是个俊小子,你看这嘴巴,肉嘟嘟的,跟我儿子小时候一个样。”

贺峻霖挠了挠头,脸上是藏不住的欢喜:“吴政委,你来得正好,我们正犯愁呢。花丫头说孩子小名叫念安,是双喜叔给起的,可大名还没定下来。你是文化人,要不你给琢磨琢磨?”

刘花也跟着点头,眼里满是期待:“是啊吴政委,你学问深,起的名字肯定好。这孩子生在中秋,又是咱黑松沟今年添的头一个娃,可得起个像样的名。”

吴新辉闻言,倒是没立刻应下,而是坐在炕边的板凳上,手指轻轻敲着膝盖,目光落在窗外的松树上。晨雾渐渐散了,阳光透过窗棂洒进来,落在念安的小脸上,孩子似乎被暖着了,小手动了动,攥住了刘花的一缕头发。

“生在中秋,是个好日子啊。”吴新辉缓缓开口,声音里带着点思索,“中秋讲究团圆、安宁,念安这个小名就很好,藏着大家的念想。至于大名,咱黑松沟这些年不容易,去年瘟疫走了不少人,今年好不容易盼来丰收,又添了这么个娃,这是新的希望,是咱沟里的接班人啊。”

他顿了顿,看向贺峻霖和刘花:“‘仲’字,既指仲秋,又有居中、承上启下的意思,象征着孩子承接着黑松沟的过去,也连着未来;‘英’字,是英才、英气,盼着他将来能有出息,护着黑松沟,护着身边的人。你们看,贺仲英这个名字怎么样?”

贺峻霖愣了一下,跟着念了两遍:“贺仲英,贺仲英……好!这名字听着就敞亮!还是吴政委有文化,比我琢磨的那些‘石头’‘柱子’强多了!”刘花也笑得眼睛弯了:“好,就叫仲英,以后咱娃就叫贺仲英,沾着中秋的福气,也沾着吴政委的学问。”

吴新辉看着夫妻俩欢喜的模样,也跟着笑了。贺峻霖连忙起身,从灶房端出刚熬好的小米粥,又切了块昨天剩下的月饼,放在吴新辉面前:“吴政委,快尝尝,这粥是赵婶今早起来熬的,月饼是冯伟婶子给的,豆沙馅的,甜得很。”

吴新辉也不客气,拿起筷子尝了口粥,暖意在喉咙里散开,熨帖得很。“今年的收成好,大家的日子也比去年强多了。”他喝着粥,跟贺峻霖聊着天,“咱们以后看能不能修一条宽敞的路,以后拉粮食、买东西都方便,等路修好了,仲英长大了,就能顺着路去外面看看,学更多的本事。”

贺峻霖听得眼睛发亮:“真的?那可太好了!以前去镇上得走半天山路,遇上雨天还滑得很,要是能修路,咱黑松沟的日子就更有盼头了!”刘花也跟着说:“到时候让仲英去县城上学,学文化,回来教咱沟里的娃读书,跟吴政委一样有学问。”

两人聊着,不知不觉就到了晌午。吴新辉看了看天色,起身要走:“我还得去村西头看看张老五,他儿子前几天说有点咳嗽,我带了点药过来。峻霖,花丫头,你们好好歇着,有啥需要帮忙的,就去村部找我。”

贺峻霖送吴新辉到门口,看着他的身影消失在松树林里,才转身回了窑洞。刚进门,就听见院里传来“咚咚”的脚步声,抬头一看,是狗娃、柳擎苍和贺俊刚三个小子,肩上扛着个布袋子,手里还拎着几只野鸡,满头大汗地跑了进来。

“峻霖哥!花姐!我们回来了!”狗娃嗓门大,一进院就喊了起来,“你看我们打的野鸡,还有两只野兔,都是肥肥的,给花姐补身子正好!”

柳擎苍把布袋子放在地上,解开绳子,里面果然躺着两只灰褐色的野兔,耳朵还在轻轻动着。“今早天没亮我们就上山了,这几只都是在松树林里抓的,没跑远,好逮得很。”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笑着说,“俊刚还在后面呢,他扛着柴火,说要给花姐烧火炖肉。”

刘花在炕上听见声音,探出头来笑:“你们几个,这么早就上山,累坏了吧?快进来歇会儿,我给你们熬了小米粥,还有吴政委带来的红糖,给你们冲碗糖水喝。”

“不用不用,花姐你歇着就行!”狗娃摆摆手,拉着柳擎苍就往灶房走,“我们去把野鸡处理了,让俊刚烧火,今个中午给你炖野鸡汤,补补身子!”

说话间,贺俊刚扛着一捆柴火进来了,柴火上还沾着松针和泥土。他把柴火放在灶房门口,擦了擦汗:“哥,嫂子,我特意去后山砍了点干柴,炖肉香。”

贺峻霖看着三个小子忙碌的身影,心里暖烘烘的。狗娃蹲在灶房门口,手里拿着把小刀,正小心翼翼地给野鸡褪毛,柳擎苍在旁边帮忙,贺俊刚则往灶里添柴,火苗“噼啪”地响着,映得三个小子的脸通红。

“你们几个,巡逻的时候可得注意安全,别光顾着打野味。”贺峻霖叮嘱道,“前几天冯伟叔说后山有只野猪,你们要是遇上了,可别硬来,赶紧回来叫人。”

“知道啦峻霖哥!”狗娃头也不抬地应着,“我们就走了常走的那条路,没往深了去,放心吧!再说了,我跟擎苍、俊刚一起,就算遇上啥,也能应付!”

贺峻霖笑着摇了摇头,不再多说。他转身回了窑洞,刘花正抱着仲英喂奶,孩子吃得香,小嘴巴一鼓一鼓的,偶尔发出几声满足的哼唧。贺峻霖坐在炕边,轻轻摸着仲英的小脑袋,软乎乎的头发蹭着指尖,心里满是欢喜。

“你看狗娃他们,多热心。”刘花轻声说道,“昨夜里生仲英的时候,狗娃还在院外守着,说要帮着拦着外人,怕吵着我。”

“可不是嘛。”贺峻霖点点头,“咱黑松沟的人,都是实在人,谁家有事,大家都乐意帮忙。去年瘟疫的时候,要是没有吴政委、陈静丫头,还有张老五他们,咱沟里还不知道要遭多少罪。”

正说着,院门口又传来了脚步声,是王小英和赵春燕。王小英手里提着个陶盆,里面装着刚蒸好的白面馍,还冒着热气;赵春燕则拿着块新做的布,上面绣着几朵小野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