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明朝《宫束班·霞客行》下(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艺之神》最新章节。

李憨(兴奋地喊道): 先生,有光!前面有光!

【众人加快脚步,向前走去。走出溶洞的最后一个拐角,眼前的景象让众人惊呆了。只见前方是一个巨大的溶洞大厅,大厅顶部有一个巨大的天窗,阳光从天窗照射进来,照亮了整个大厅。大厅内布满了五颜六色的钟乳石和石笋,有的像珊瑚,有的像玛瑙,有的像珍珠,美不胜收。大厅中央有一个巨大的石笋,高达数十丈,像一根擎天巨柱。】

王痴(热泪盈眶): 太美了!这简直是人间仙境!

【徐霞客也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他走上前,仔细观察着大厅内的钟乳石和石笋】: 真是奇观!这些钟乳石和石笋之所以五颜六色,是因为里面含有不同的矿物质。阳光从天窗照射进来,让这些钟乳石和石笋更加绚丽多彩。

【他取出笔墨纸砚,开始绘制这个巨大的溶洞大厅。王痴在一旁帮忙记录,李憨和赵愣则四处勘察,欣赏着这难得一见的奇观。】

【徐霞客绘制完地图,对众人说】: 这个溶洞大厅太壮观了!咱们把这里的景象详细记录下来,让后人也能领略到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王痴点点头,认真地记录着。李憨则在一旁感叹道】: 先生,咱们这一路走来,虽然吃了很多苦,遇到了很多危险,但也看到了这么多奇特的风景,真是太值了!

【徐霞客微微一笑】: 当然值了。这山河大地,藏着太多的奥秘。咱们“宫束班”就是要走遍天下,把这些奥秘一一揭开,记录下来,留给后人。

【众人在溶洞大厅内停留了约两个时辰,将里面的地貌、钟乳石和石笋的形态都详细记录下来。天色渐渐暗了下来,阳光从天窗慢慢消失,溶洞大厅内也变得昏暗起来。】

赵愣(看了看天色): 先生,天色不早了,咱们该回去了。

【徐霞客点点头】: 好。咱们沿着原路返回,明天再去勘察其他的溶洞。

【众人收拾好行囊,按照原路返回。一路上,大家都在谈论着刚才看到的奇观,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虽然路途依旧艰险,但大家的心中都充满了希望和期待。】

【回到村落时,已经是深夜了。老村长和村民们都在村口等候着他们。看到他们平安归来,老村长松了口气。】

老村长(走上前): 徐先生,你们平安归来就好!我还以为你们出事了呢!

【徐霞客拱手道】: 多谢老村长关心。我们在盘龙洞里看到了很多奇特的景象,还找到了一条暗河和一个巨大的溶洞大厅。真是不虚此行啊!

【老村长(惊讶地)**: 真的吗?那盘龙洞里面竟然有这么奇特的景象?我活了这么大年纪,还从来没听说过呢!

【徐霞客笑道】: 这山河大地,无奇不有。只要肯去探索,就能发现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老村长,明天我们还要去勘察其他的溶洞,可能还要麻烦您多多指点。

【老村长点点头】: 没问题!你们尽管去,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

【众人向老村长道谢后,回到了村民们为他们安排的住所。经过一天的劳累,大家都疲惫不堪。简单洗漱后,便沉沉睡去。在梦中,他们又看到了那些奇特的溶洞、壮丽的山河,心中充满了对未来旅程的期待。】

第五幕 桂林揽胜 终成奇书

场景十二 桂林 客栈 夜

【夜幕降临,众人回到客栈。客栈房间内,灯火通明。徐霞客坐在桌前,翻看着文人送给他的地方志,时不时在上面做着批注。王痴在一旁整理这些年的勘察笔记,李憨和赵愣则在擦拭着行囊和工具。】

王痴(放下手中的笔记,说道): 先生,这些年我们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勘察了雁荡山、金沙江、云贵溶洞,如今又到了桂林。算下来,咱们“宫束班”结伴而行,已有十二载了。

【徐霞客放下地方志,指尖摩挲着泛黄的纸页,眼中满是感慨】: 是啊,十二年了。还记得初在江阴聚首时,你们三个还是毛躁的小伙子,如今都已成了能独当一面的汉子。这十二年,咱们踏过雪山,涉过险滩,钻过溶洞,遇过狼患,也见过世间最壮丽的山河。

李憨(擦拭铁锅的手顿了顿,咧嘴笑道): 可不是嘛!当年我还以为跟着先生能捡些奇珍异石卖钱,没想到捡了一肚子“山河道理”,还落了满身伤疤。不过现在想想,可比在家种地有意思多了!前几日给我娘寄信,说我跟着先生见了雁荡山的瀑布、金沙江的冰川、桂林的山水,我娘回信说,全村人都羡慕我呢!

【赵愣放下手中的砍柴刀,沉声道】: 这十二年,虽苦,却值。若不是先生,我这辈子恐怕都困在老家的山村里,不知天地之广阔。

【徐霞客微微一笑,看向王痴】: 王痴,这些年的勘察笔记,整理得如何了?

王痴连忙将一摞厚厚的笔记推到徐霞客面前: 先生,都整理好了!从江阴出发的第一天起,每一处地形、每一条河流、每一座溶洞的记录都在这儿了。有雁荡山雁湖的勘误、金沙江正源的测量、云贵溶洞的地貌描述,还有桂林这些日子的勘察记录,一共是二十八卷,约五十万字。

【徐霞客伸手抚摸着那摞笔记,纸张粗糙,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迹,还有许多手绘的地图和岩石样本草图,有些页面还沾着泥土和水渍,那是十二载风雨的印记。】

徐霞客(声音有些沙哑): 好,好啊!这些都是咱们“宫束班”的心血,是山河的真相。我要把这些笔记再梳理润色,补充上我的见闻和思考,编成一部完整的游记。让后人知道,这华夏大地,究竟是什么模样。

王痴(眼睛一亮): 先生,这部游记若是成书,定能流传千古!就叫《徐霞客游记》,您觉得如何?

【徐霞客点点头】: 甚好。便叫《徐霞客游记》。不求名利,只求能为后人留下一份真实的地理记录,让那些被典籍谬误误导的人,能看到山河的本来面目。

【就在这时,窗外突然下起了大雨,雷声隆隆,雨点噼里啪啦地打在窗棂上。】

李憨(皱了皱眉): 这鬼天气,怕是要下一夜。先生,咱们接下来还要去勘察哪里?我听说湖南的张家界地貌也很奇特,要不要去看看?

【徐霞客咳嗽了几声,脸色有些苍白。这些年的风餐露宿,让他的身体落下了病根。他摆摆手】: 张家界虽好,但我这身体,怕是经不起再长途跋涉了。桂林的勘察已近尾声,咱们的游记也基本成型,是时候回江阴了。

【三人闻言,都愣住了。】

王痴(急道): 先生,您的身体……要不要找个郎中看看?

【徐霞客摇摇头,笑道】: 无妨,都是老毛病了。游历十二载,我已了无遗憾。能把这山河真相记录下来,能有你们三个生死相随的兄弟,我徐弘祖此生足矣。

赵愣(沉默片刻): 先生去哪,我们就去哪。回江阴也好,正好我也想回去看看老家的亲人。

【李憨也连忙点头】: 对!回江阴!我娘肯定盼着我回去呢!等先生把游记写完,咱们就在江阴开个小酒馆,取名“宫束班酒馆”,每天给来往的客人讲讲咱们游历天下的故事!

【徐霞客哈哈大笑,眼中满是欣慰】: 好!就依你!等游记成书,咱们就开个“宫束班酒馆”,让更多人知道,这世间除了功名钱财,还有山河远阔,还有真相可期。

【窗外的雨还在下,但房间内却暖意融融。四人围坐在桌前,谈论着回江阴后的生活,谈论着游记成书后的景象,眼中都充满了期待。灯火摇曳,将四人的身影映在墙上,像一幅定格的画卷。】

场景十三 江阴 徐府 庭院 秋

【三年后。江阴徐府,庭院依旧。当年堆着罗盘和草鞋的角落,如今种上了几株菊花,开得正盛。徐霞客已年过半百,头发全白了,身体也愈发虚弱,只能坐在轮椅上,但目光依旧清明。】

【李憨、王痴、赵愣都已回到江阴,各自成了家,但每天都会来徐府陪伴徐霞客。此时,三人正围在徐霞客身边,看着他修改最后一卷游记。】

王痴(拿着一卷书稿,轻声念道): “……金沙江者,长江正源也。其水发源于昆仑山南麓,流经吐蕃、云南,全长两千三百余里,水量三倍于岷江。古人误以岷江为源,盖因交通阻隔,勘察未及……” 先生,这段写得真好,把咱们当年探源的艰辛和发现都写出来了。

【徐霞客点点头,咳嗽了几声】: 再把云贵盘龙洞的暗河描述补充一下,要写明暗河的流向和钟乳石的形成原因,让后人能明白其中的地理道理。

【李憨(端着一碗汤药,走上前)**: 先生,先喝药吧。郎中说,您得按时服药,才能养好身体。等游记刻印好了,还得您亲自给咱们“宫束班酒馆”题字呢!

【徐霞客接过汤药,一饮而尽,苦得皱了皱眉】: 放心,我还能等到游记成书的那一天。对了,刻印的事,安排得怎么样了?

赵愣(沉声道): 先生放心,已经联系好了江阴最好的书坊,书稿一定稿,就可以开工刻印了。书坊老板说,好多文人听说您要出书,都等着抢购呢!

【徐霞客微微一笑】: 我写这本书,不是为了让文人雅士赏玩,而是为了给那些有心探索山河的人,提供一份真实的参考。但愿这本书能流传下去,让更多人挣脱俗念的束缚,去看看这天地的真面目。

【就在这时,书坊的伙计匆匆跑来,手里拿着一本刻印好的样书,兴奋地喊道】: 徐先生!徐先生!第一本《徐霞客游记》刻印好了!您快看看!

【众人闻言,都激动地围了上来。徐霞客颤抖着双手接过样书,封面是深蓝色的布面,上面烫着“徐霞客游记”五个大字,字迹遒劲有力。他翻开书页,熟悉的字迹跃然纸上,还有那些手绘的地图,经过刻印,愈发清晰。】

【徐霞客的眼中泛起了泪光,他抬头看向李憨、王痴、赵愣,笑道】: 成了!咱们“宫束班”的心血,终于成书了!

王痴(热泪盈眶): 先生,十二年的辛苦,值了!

李憨(擦了擦眼泪,哈哈大笑): 太好了!以后咱们“宫束班酒馆”,就把这本书放在大堂最显眼的地方,让每一个来喝酒的人都能看到!

【徐霞客点点头,将样书紧紧抱在怀里,目光望向庭院外的远方,仿佛又看到了十二年前,四人在晨光中出发的身影,看到了雁荡山的悬崖、金沙江的冰川、云贵的溶洞、桂林的漓江……】

徐霞客(轻声说道): 天地为宫,束心归一。“宫束班”的使命,完成了。

【庭院里的菊花在秋风中轻轻摇曳,阳光洒在徐霞客的身上,温暖而平静。李憨、王痴、赵愣围在他身边,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他们知道,这部《徐霞客游记》,会像这华夏山河一样,永远流传下去。而“宫束班”的故事,也会随着这本书,被后人铭记——一群看似憨直的人,用十二年的风雨兼程,书写了一段探索真相、敬畏山河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