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西洋行,我们也行(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1800年之龙腾四海》最新章节。
夜色里,灯火摇曳。
夜色里,离家万里。
夜色里,牛野开始给所有工匠们讲述中华和西洋的现实和历史。
他说道,“你们都知道哪些西洋国名?”
众人七嘴八舌,倒也是快说全了。
牛野又问道,“你们可知道这些万里航行在我们附近建立军事和贸易殖民地的国家,比如弗朗基人和荷兰人他们有几多人口?”
众人皆摇头。
牛野笑了,他说道:“葡萄牙人全部加起来不到三百万,荷兰全部加起来大约两百万”,这些数据是巴达维亚教堂里的书籍上写着的,这其实是荷兰商业数据的记录。
众人炸锅了,“这么少?”
有人说,“怕是没有广州府的人口多。”
“他们这么少人口怎么会来这么远?”
牛野再次问所有人,“我再问你们一个数据,你们谁能告诉我,巴达维亚一年向荷兰政府支付多少税金,如果平均到每个荷兰人是多少钱?”
这时没人说话,最后林老想了想说了一个大概的数,“一百万两?”
牛野笑了,他说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不敢相信的数据,“毛估估他们每年给荷兰上缴三百二十万两白银,平均到每个人1.6两!每个人啥事也不做,坐着收银子!”
这一下子炸了锅,而且还是放进炸药的炸锅,整个甲板都掀翻了一般,这个人均数字把所有海佬都震惊了,这他娘不合理吧!怎么可能那么多?
“不信?”,牛野笑着说,“你们知道商业税是10%,下次你们去巴达维亚,去问问华人牙行,那里每年交易多少中国货,我问道的数字是1600万两白银的交易总额!这还不包括他们最大的香料贸易,我觉得香料贸易的总额不会比中国商品少!”
众人真的决定下次去问问,可此时华人翻译站起来,直接补刀,“先生说的没错,跟中国贸易确实有1600万两。因为我们做翻译,所以能看到统计数据。但先生说的数据多了,他们上缴不是全部的税银,大约是250万到270万两之间,因为本地建设,管理和战争都需要花钱。”
但接下来,翻译的话说出了更恐怖的东西,“其实,我说的只是税银,货物差价的利润不再计算中,那属于荷兰各个船队和商会,你们可以自己想想。”
“250万,那每个荷兰佬也有1两以上,这还只是一个巴达维亚啊,荷兰人有那么多殖民地,那一年每个人啥也不做几十两就赚了?”,一个老水手惊呼。
牛野此时不笑了,问所有人,“我想问的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只有他们来到这片大海,而我们从未去过他们的海?为什么?因为船差,还是航海本事不如人?你们谁能回答?”
有老水手说,“东家没有去那边做生意的打算,东家不去做买卖,我们就不会去。”
“太远了,不安全,这一路有多少海盗?”,有船员说。
牛野反问,“海盗不抢荷兰人,不抢葡萄牙人吗?”
“人家有军舰保护,我们如果要加入贵死了,不怎么赚钱!”,林老喊道,他清楚跟随船队,中国船要拿出百分之二十五到三十的货物,而其他西洋船只要百分之二十。
牛野再问,“大清造不出军舰吗?”
众人沉默,大清肯定造的出!
牛野在问,“为什么大清不造军舰,保护我们的船队?”
众人还是沉默,没有人知道答案!
刚刚靠拢的广福源号,从踏板走下来的陈老豆和李海,他们也听到了这个问题。
李海大骂道:“他们蠢!满京城的蠢货”
海佬都是浑人,他们其实是整个中国大地跟清狗厮杀的最久,抵抗意志最顽强的一群人,根本没人在意李海在骂大清的皇帝,居然还一齐点头,
“是蠢!”,
“有银子不要,不是蠢,是什么?”,
“确实是一群傻鸟”
牛野继续大声问所有人:“你又谁知道,一两丝绸和一两茶叶,在法兰西的巴黎城的批发价格卖多少钱吗?”
没有人知道,但爱德华曾经说过,至少是广州采购价的六倍。
牛野说道:“那是法兰西贵族的奢侈品,是中国价格的六倍!”
众人眼睛都红了,六倍?他们在果阿最多卖三倍,那还要行情好的时候。
“但还有更赚钱的生意!”,牛野的声音在不断扩大,他跳上桅杆底部,左手抓着绳索,大声喊道:“如果,我们能组织船队,提供军事保护,收取百分之二十的保护费用,二十条中国大海船我们连保护费,加上自己运货的费用能赚多少钱?”
有水手大声喊:“赚翻了!一次够用一辈子!”
牛野的用近乎怒吼的声音继续发问,“你们想想还有没有更赚钱的生意!”
众人摇头,连李海也在摇头,可陈老豆眼里有光,他知道什么是最赚钱的生意,他开口说道:“除非拥有一座城,一座类似澳门,马尼拉,巴达维亚这样的城市!”
众人全部都愣住了,一座城市?
有人突然想到了什么,高声喊道:“一年320万两白银?”,不会写字的中国人,却是天生对数字极度敏感。
牛野哈哈大笑,继续发问:“巴达维亚有多少荷兰人的战船?”
真有人数过,“上一次看到七条,三大,四小,外海可能还有!”
牛野再问,“他们比西班牙的战船更厉害吗?”
参加过对西班牙海军战斗的老水手们眼睛里突然有了光,是啊!荷兰人和西班牙人半斤八两,也就那样了!
牛野指着天空说道:“我们千百年在这里航行,我们祖祖辈辈的大海,我们要造最好的枪,造最好的炮,造最大船,我们要去欧罗巴,我们要在这片海拥有自己的城市,你们愿意一起干嘛?”
“干”
“干”
“建自己的城”
“干它娘”
另外两条战舰也靠了过来,四条船紧紧的链接在一起。
这一夜,整个舰队都知道了这个消息,人人都在议论建造属于自己的城市,这简直是不可想象的未来。
新水手怀疑,可老水手们却久久不能平静,他们看着乘风号,再看看身边的大炮,他们非常清楚更快的航速,更远的射程到底代表了什么。
赵大对林老说,“给我十条乘风号,我能打瘫西人的任何战舰”
林老眯着眼,敲了敲旱烟杠子,“要有钱,接下来就看明日兰芳国怎么说了。”
1800年的十月六日,南洋的季风裹挟着咸湿的气息,吹拂过兰芳共和国的坤甸港的每一寸土地。一艘挂着妈祖像旗帜的阿拉伯海船缓缓靠岸,船头站着两个身影——一个老者穿着蓝色的华人水手服,腰间别着烟杆;另一个年轻人,则穿着粗布短打,腰间插着一把西班牙短枪。
这便是牛野和陈老豆。
他们此行的目的,是与兰芳共和国的商业主管林怀周,商讨购买土地、建造新炮厂的事宜。
林的府邸坐落在城郊的一座小山上,四周环绕着热带椰林,院子里摆好了茶水和瓜果,明显事先做了周到的安排
牛野和陈老豆被引至正厅,林怀周早已等候多时。
“牛先生,陈先生,久等了。”林怀周起身拱手,声音低沉而有力。
牛野拱手回礼,笑道:“林先生,客气了,我俩一路舟车劳顿,倒是想早点见到您,把事儿定下来。”
陈老豆则闷声点头,他不善于和达官贵人打交道,也不多言语,只是抽着自己的旱烟,听着另外两人的谈话。
林示意下人上茶,随后直入正题:“你们要的地,在哪儿?要多少?”
刘野从袖中取出一张地图,铺在桌上,手指点了点城北的一片荒地:“这儿,靠近港口,方便运输铁料和煤炭。大约五十亩 ,够建三座熔炉、五座炮台模具车间,再加个火药库。”
林眯起眼睛,扫了一眼地图:“五十亩?那片地是荷兰人留下的,原先是个旧船厂,地界不清,还得跟当地部落商量。”
刘野早有准备,笑道:“林先生,价格好商量。我们出一千两白银 ”
陈老豆插嘴:“再给咱块地,专门打铁匠用的熟铁,咱自个儿炼!”
林元帅哈哈一笑:“陈先生,你这脾气倒直爽。”他沉吟片刻,点头道,“行,地我批给你们,但有个条件”
“炮厂必须优先给兰芳军方供货,至少一半要供应兰芳军,火炮、炮弹、火药,价格要比市面低两成。”
刘野与陈老豆对视一眼,随即齐声笑道:“成交!”
离开元帅府时,夕阳已经西沉,巴达维亚的街道上点起了灯笼。牛野兴奋地搓着手:“咱这炮厂要是建起来,金子就像流水般进到碗里来”
陈老豆望着远处的港口,轻声道:“至少先要听个响”,他顿了顿,又笑道,“等炮厂开张,咱得请老林来放第一炮。”
海风拂过,带着一丝夜的气息。
新的炮厂,即将在这片土地上诞生。
这一次留下了八十吨精铁,一千两建设费用,一个荷兰工匠和九个妈祖军工匠,还留下十人的神射枪护卫队,总计二十人开始在当地筹备工厂。
补足香料,手里的资金还剩下4000两白银,又在当地招募了二十人的华人老水手,加入了船队。
他们来的快,走的也快,只在兰芳共和国待了三日,十月九日下午,他们离开兰芳共和国向着大城府港而去,那里有一批预订的货物要交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