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华人所在,即是中华(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1800年之龙腾四海》最新章节。
1805三月七日,税吏们冲进铁厂时,刚刚返回两天的牛野,此时正蹲在熔炉旁,想看着铁水在坩埚里翻涌的样子,红光映得他半边脸通红。
这些穿官袍的豺狼一进门就扯着嗓子嚷嚷,账本、票据、仓库,翻得一片狼藉。他们趾高气扬,仿佛这铁厂不是妈祖军众人一刀一枪拼出来的,而是他们赏赐的。
妈祖军的兄弟们攥紧了拳头,却没人动手。牛野坐在角落的铁砧上,看着那些税吏像土匪一样翻箱倒柜,心里冷笑——他们不是来查账的,是来明抢的。
傍晚,铁厂终于清净了,只剩下满地狼藉和几本被故意撕烂的账簿。牛野、陈老豆、李海三人坐在还冒着热气的铁锭旁,谁都没说话。
牛野忽然开口:“我明白了。”
陈老豆抬头:“明白啥?”
“为什么大清跟不上这个时代。”牛野盯着远处昏暗的海面,“不是皇帝一个人的问题,也不是哪个官员的问题……是整个世道烂透了。”他攥紧拳头,指节发白,“皇帝、官吏、豪强,他们早就是一个整体了,只看自己的利益,不管老百姓死活,更不管外面怎么变。”他顿了顿,声音低沉,“就像一群将死之人,死死拖着所有人一起沉海。”
李海骂道:“他娘的,咱们拼死拼活,他们倒好,来抢现成的!”
陈老豆叹了口气,抬头看了看这座东澳岛:“可惜了,咱们用了四年,拼命干,才攒下这点家底……”
牛野冷笑一声:“家底?他们眼里,咱们这点家底就是他们的。这大清该亡!”
李海猛地站起来,拳头砸在铁锭上,发出“砰”的一声闷响:“绝不会让他们拿到手!砸了也不能给他们!”
牛野的眼神变了——那是一种野兽般的狠厉,是海佬在暴风雨里搏命时,在和海盗搏杀时才会有的眼神。他缓缓道:
“第一,花钱,查清楚是谁在背后搞我们。”
“第二,立刻派工厂一半人去兰芳,在那儿建新厂。那地方离大陆、西澳、果阿都一样远,是最好的节点,还有炮厂的炼钢厂配套,能很快搞起来,钢铁产业链第一工厂就搬过去那儿。建好以后,直接在铁矿港建第二钢铁厂,任何产业都要一分为二,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第三,等厂子搬走,我要让所有搞我们的豪强、官吏,全部家破。”他盯着两人,一字一顿,“敢动我们,就要看看他们有没有这本事。”
陈老豆沉默了一会儿,缓缓点头:“兰芳海路方便,铁矿港又有材料……确实是两个好地方。”
李海握紧拳头:“对,砸了咱们的,咱们就换个地方再建!谁怕谁?”
牛野站起身,望着远处漆黑的海面,海风卷起他的衣角。他不再是那个只会拉网捕鱼的年轻人了——他身上带着海佬的野性,更带着铁匠的狠劲。谁对他动刀子,他就请那人吃枪子,甚至敢用炮轰!
“走。”他低声道,“该准备准备了。”
大清烂透了,但妈祖军不会,妈祖军不但不会屈服,妈祖军还会反抗,会像一炉沸腾的铁水,狠狠地浇在所有参与此次事情人员的头上。
南下
第二天清晨,铁厂的汽笛比往常早响了半刻钟。
牛野站在堆满铁锭的场院中央,身后是二十多个铁厂骨干——炉头、钳工、铁匠、账房、船工头,个个都是跟着妈祖军从无到有打下根基的人。他们或蹲或站,有的还在揉眼睛,显然没料到这么早被叫来。
"诸位。"牛野声音不高,却让所有人都安静下来,"昨晚我想了一宿,也跟老豆、李海合计过了。"
他环视一圈,目光最后落在铁匠老陈脸上——那是个五十来岁的汉子,跟着牛野从第一座土高炉干到现在,浑身上下总带着股烧红的铁锈味。
"税吏查账,不是查账。"牛野蹲下来,随手捡起一块废铁,在手里掂了掂,"是有人要吞咱们的厂子。"
场院里响起几声低骂。钳工阿蛮攥紧了拳头:"那些狗官,老子早看他们不顺眼了!"
牛野抬手示意众人安静:"我决定了——去兰芳建新厂。"
这句话像块石头扔进油锅,场院里顿时炸开了锅。
"兰芳?那不是南洋么?"
"隔着海呢!"
"去那儿干啥?"
牛野等他们嚷嚷得差不多了,才缓缓道:"兰芳离大陆、西澳、果阿都差不多远,是个好地方。咱们在那儿建厂,比在这儿强。"他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铁屑,"我许你们——"
他竖起一根手指:"建好了,想继续干的,铁厂帮你们建房子、买地,跟在这儿一样分红。"
又竖起第二根手指:"不想干的,我给一百两银子,送回大清。"
场院里突然安静下来。工人们面面相觑,有人挠头,有人低头盘算,还有人偷偷瞥向老陈。
老陈缓缓站起来,他那张被炉火熏黑的脸今天显得格外严肃:"牛头儿,你这话当真?"
牛野盯着他的眼睛:"当真。"
"那..."老陈咧嘴笑了,露出一口被烟熏黄的牙,"老子跟你去!反正在这儿也是被那些狗官盯着,不如出去闯闯!"
"我也去!"阿蛮第一个响应,"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在哪儿打铁不是打铁?"
"就是!"船工头老吴也点头,"南洋听说热,但咱都是海边长大的,怕啥?"
牛野看着众人,心里渐渐有了底。他提高声音:"诸位,这事儿不强迫谁。想去的,我保证工钱翻倍,两年内建好厂子,想回来的,一百两银子,送你们回大清。"
"那还等啥?"老陈大手一挥,"干他娘的!反正建个厂子也就一两年,不习惯就回来,还有一百两银子揣着,这买卖划算!"
"划算!"
"走南洋!"
工人们的顾虑像潮水般退去。是啊,建个厂子能花多少时间?大不了两年,不习惯就回来,还白赚一百两银子。况且跟着牛野这些年,大伙儿都信他——这人说话算话,从不会让兄弟们吃亏。
不到半个时辰,二十多个骨干全数点头。牛野看着他们,嘴角微微上扬。他转身朝铁厂仓库走去:"账房老周,去准备银子。老吴,你带人去码头,把能带的工具都装船。"
"牛头儿!"老陈突然喊住他,"那...咱啥时候走?"
牛野回头,阳光照在他脸上,那双眼睛亮得像海面上的星火:"现在。"
干他娘的!
既然这世道容不下咱们,那咱们就自己造个新世道!
1805年三月十日,钢铁厂停产,牛野和第一批建设人员带着设备乘坐“广福源号”和“同生共死号”离开码头,前往兰芳国。
1805年三月十五日,李海潮带着第二批人员和设备,乘坐“乘风号”和破浪号”离开东澳岛,去追赶前面出发的两条海船。
1805年三月二十日,最后可以移动的设备和家属登上“云帆号”,“沧海号”,“日月号”向着新的家园而去。
而于此同时,陈老豆和李海动用所有关系,在一点点从官吏嘴巴里了解谁参与了这件事情。
1805年三月三十日,一件震惊整个广州府的事情发生了,东澳岛的那个巨大铁厂被官府和税吏迫害,引爆了整个厂区的事情,在整个广州府里传遍了。
听说,这个铁厂一年能够出产5000吨上好铁料,就被这些税吏活活整死,整个广东府的人,人人大骂。
特别是那些供应商和做五金件买卖的,好好一个生意,硬是要逼死人家,真是作孽啊!
这事情传的沸沸扬扬,有商人为了打击竞争对手,在酒桌之上告诉了府台。
府台一声令下,广州府再一查账,这铁厂带的五金厂,一个月要缴纳白银一千两,现在广州府直接每年少白银一万两的税收,府台大人手拍案几,破口大骂:“谁补这一万两千两空缺?下面简直就是一群猪啰吗,要尔等何用!查,谁做的孽!”
广州府的那几个冲进东澳岛铁厂的税吏,首先倒霉,被官员拿出来背锅,直接脱了那身吃饭的衣服。
四月十日,兰芳国的晨雾还未散尽,牛野便带着几个铁厂工头踏上了这片南洋热土。
林怀周几乎是小跑着迎出来的。这位妈祖军的华人领袖,一见到牛野便激动地攥住了他的手,连声道:"牛兄弟!你可算来了!"
牛野咧嘴一笑,指了指身后:"林兄,我带了几个铁厂的老人来,咱们直接说正事。"
几人径直来到林怀周的议事厅,牛野开门见山:"林兄,我这次来,是要在兰芳大兴土木,扩大钢铁厂。"
"好!太好了!"林怀周一拍扶手,"我就知道牛兄弟不是凡人!要什么帮助,尽管开口!"
牛野伸出三根手指:"第一,要地——沿海的好地段,够建厂和码头;第二,要人——愿意来的工匠、力工,你们帮着招;第三,减税——头三年免征重税,让我们能站稳脚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