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伦敦的风暴(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1800年之龙腾四海》最新章节。
这样,除了能看到船只冒烟,其他人根本看不出它到底是怎么加速的。
但这也意味着,他们必须重新计算一切。
“螺旋桨的大小?桨叶的弧度?转速和推力的平衡?”牛野低声自语,手指轻轻抚过那些精密的零件。
福伯跟了上来,叹了口气:“牛老板,这玩意儿,真能行?”
“不知道。”牛野摇头,“但必须试。”
工匠们计算过,组装和改装船只,至少需要六到七个月的时间。 如果广州造船厂动作快一些,或许今年七月,四条新的飞剪船就能下水。
但那也意味着——他们只有不到半年的时间准备。
牛野望着那些尚未完工的零件,心中思绪万千。
英国人的威胁、澳洲的未来、铁矿港的存亡、蒸汽机的试验……
这一切,都需要时间。
而时间,从来都是最奢侈的东西。
1807年春,伦敦的雾气依旧浓重。
英国首相府邸内,壁炉里的火焰噼啪作响,却驱散不了弥漫在空气中的凝重。首相威廉·皮特(William Pitt the Younger)坐在办公桌前,指尖轻轻敲击着一封刚刚送达的信件。信纸上的墨迹尚未干透,带着遥远澳洲的燥热气息。
"兰芳国正在大规模向澳洲移民。"
信件的内容不长,但每一个字都像重锤般敲在首相的心上。
皮特缓缓抬头,将信纸递给身旁的海军大臣梅尔维尔子爵(Viscount Melville)。
"看看这个。"
梅尔维尔接过信件,眉头渐渐拧紧。兰芳国——那个由华人建立的新兴政权,竟然在澳洲西海岸的荒原上建立了多个定居点,甚至开始大规模移民。更令人不安的是,他们不仅带去了农耕技术,还与当地的欧洲移民和原住民建立了贸易关系。
"首相阁下,"梅尔维尔放下信纸,声音低沉而坚定,"澳洲,是大英帝国的澳洲。"
皮特点了点头,眼神锐利如鹰。
"没错。"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灰蒙蒙的伦敦城,"大英帝国的疆界,不是靠发现来定义的,而是靠军事掌控。"
梅尔维尔走到首相身旁,同样望向窗外。
"海军会处理这件事。"他沉声道,"兰芳国必须退出澳洲。如果他们拒绝……"
"大英帝国的海军会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力量。"皮特接过话头,语气冰冷而不容置疑。
窗外,泰晤士河上的雾气缓缓流动,如同即将席卷澳洲的暴风雨前的宁静。
在遥远的东方,兰芳国的移民们仍在拓荒、耕种、建设家园,丝毫不知伦敦的决策者们已经将目光投向了这片南方大陆。
而一场关乎霸权与未来的风暴,正在酝酿之中。
印度洋的浪头如小山般起伏,海风裹挟着咸涩的水雾,拍打在四艘崭新的飞剪船上。它们的船身修长而低矮,像四支离弦之箭,在波涛间灵活地穿梭,船帆被季风鼓满,发出猎猎声响。
这是刚刚从果阿新建的四条1500吨级飞剪船,船舱里堆满了从葡萄牙殖民地采购的棉花、香料和手工制品,它们正全速驶向兰芳国坤甸港。
它们的加入,让妈祖军的武装飞剪船总数达到了13条。
这些船只可不是普通的商船——它们每一艘都经过特殊加固,甲板下暗藏火炮舱室,船帆之下是随时可以投入战斗的水手。它们在印度洋和南海上穿梭,既运送货物,也守护航线的贸易不被海盗或敌对势力截断。
而这一次,它们的使命还不止于此。
抵达兰芳国后,这四艘飞剪船将接受进一步的改造——在甲板下安装火炮,让它们成为真正的武装商船。随后,它们将带着移民和物资,再次启程,驶向铁矿港。
但其中一艘的命运略有不同。
它将在铁矿港停留更久,接受一次前所未有的改装——船尾将被切开,安装一个独立的动力舱室,里面装上煤炭舱和一台大型蒸汽发动机。船体内部也将重新调整,腾出空间容纳蒸汽机所需的淡水舱和燃料仓。
这不是普通的商船改装,而是一次从风帆动力向蒸汽动力过渡的尝试。
按照牛野和工程师们的估算,这艘船的改装完成后,将进行至少数月的试航。蒸汽机的功率、螺旋桨的效率、煤炭消耗率、船体平衡性……每一个细节都需要反复测试。
他们预计,要到今年11月,经过长时间的测试,才能得到最可靠的航行数据。
如果成功,这将是铁矿港乃至整个南洋地区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风帆-蒸汽混合动力”飞剪船——它既能依靠风力远航,又能在无风或紧急情况下启动蒸汽机,确保航速与机动性。
而那时,铁矿港的蒸汽工坊也将完成第一批火车头用蒸汽机的建造,或许火车头比船更快服务于矿山。
印度洋上的浪涛依旧汹涌,四艘飞剪船的剪影在暮色中渐渐远去,像四支利箭,刺向远方的兰芳国。
而在铁矿港,春节后,又一条从广州来的海船抵达。
工匠们已经开始清点从广州运来的新的蒸汽机组件,福伯站在工坊角门口招呼着搬运工,手里捏着一张收据和一叠图纸,图纸的一角露在外面,上面画着螺旋桨的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