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欢快的东望城海军(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1800年之龙腾四海》最新章节。
东望城的码头上飘着咸腥的海风,李珠江叼着烟杆,眯眼望着那两艘灰扑扑的运输舰。舰艏的滑膛炮在阳光下泛着暗哑的铜光,活像两排发黄的牙齿。
"老张,老王。"他突然转身,冲两个船长咧嘴一笑,露出参差的黄牙,"带你们看个好东西。"
烈士陵园的松柏沙沙作响。李珠江大步走在前面,皮靴碾碎了几片枯叶。两个船长盯着那些刻着名字的墓碑——“这是和英国佬拼死战斗的东海城弟兄们”。
"一门换一门。"李珠江在最大那座墓碑前停下,"滑膛换线膛炮。"他压低声音,"有线膛炮他们都不会死。"
老张的喉结动了动。他认得这个浑人——广福源号的老水手,这群人把西班牙人打出屎来了。老王则盯着陵园入口的石狮子,那里蹲着两个持枪的汉子。
“条件就一个,写个材料,签字,画押”,两个船长表示道。
姚耀祖站在船头,海风把他的辫子吹得像个鸡尾巴。两百号兄弟跟着他,蹬着新换上线膛炮的运输舰,在东望城外的海面上转悠了两天。
头两天,他们还在琢磨怎么伺候这些英国佬的风帆——拉绳子的手法、风向的判断,个个手忙脚乱,差点把帆给扯破了。接着两天,他们又围着那几门新炮打转,姚耀祖叼着烟,亲自上手教炮手怎么装填、怎么瞄准,最后满意地点点头:"嗯,比滑膛炮强,起码打出去的炮弹不会飘。"
可等这两天一过,兄弟们就闲不住了。
"耀祖哥,这海里咋这么多鱼?"一个水手趴在船舷边,瞪大了眼睛。
"你别说,真的还挺多的"姚耀祖咧嘴一笑,大手一挥,"打!"
于是,这两艘原本该是军舰的船,摇身一变成了"海上渔霸"。他们撒网的动作比老渔民还熟练,一网下去,沉甸甸的,拉上来全是活蹦乱跳的肥鱼。两天下来,船舱里堆得跟小山似的,足足一百吨!
当这两艘"渔政奇兵"晃晃悠悠地开回东望城港口时,整个码头都炸锅了。
"我操,这是打了多少鱼?"
"这得卖多少钱啊?"
"姚耀祖这小子,真他妈会捞钱!"
李镇长听说消息后,高兴的不得了,亲自带人赶到码头,一看那堆积如山的鱼获,笑的嘴都合不拢。
结果,第二天人们刚刚扶着腰子,把一百吨鱼获晒完,又是一百吨进了海港。
"姚耀祖!你们他妈有完没完?!"李镇长指着那两艘船,破口大骂,"这是海军!海军!不是渔政!不是打鱼的!"
姚耀祖叼着烟,笑嘻嘻地凑过去:"镇长,这不闲着也是闲着嘛……再说了,这一百吨鱼,咱卖了钱,不还能给海军添点装备?"
李镇长气得直跺脚:"装备个屁!你们再这么搞,我的老腰子都要废了!"
可骂归骂,最后这批鱼还是被全城人帮忙搬下了船,继续干吧!
东望城码头堆满了咸鱼,那股腥咸味儿飘得满城都是。李镇长站在高处,看着家家户户兴高采烈地来领鱼——每户五十斤,白花花的咸鱼,油光发亮。
"镇长英明啊!"老百姓们乐得合不拢嘴,"这可是好东西!"
起初的日子确实甜蜜。咸鱼炖豆腐、咸鱼蒸茄子、咸鱼炒饭......家家户户的灶台上都飘着这股味道。孩子们啃着咸鱼干,连饭都少吃两碗。
可才过了半个月,怪事发生了。
"呕——"茶馆里,张掌柜一闻到咸鱼味儿就捂鼻子。
"别提了,"李铁匠摆摆手,"我家那口子见着咸鱼就想吐。"
码头边,挑夫老刘直接把咸鱼扔进了海里:"吃吐了!这辈子再也不想看见这玩意儿!"
李镇长急得直挠头。仓库里还堆着上百吨咸鱼,这要是放坏了......突然,他眼睛一亮。
"有了!"
第二天,城门口贴出告示:凡愿为城邦工作的部落民,每日可得咸鱼两斤!
消息一出,整个东望城都轰动了。
"两斤咸鱼?那可是肉啊!"
"三个部落四千多人,抢破头喽!"
"一天两斤,这买卖划算!"
果然,第二天清晨,四百多个部落民就蹲在了城门口。他们扛着锄头、斧头,眼巴巴地等着上工。
"种田,修城墙!挖河道!运物资!"李镇长忙得脚不沾地,"统统给咸鱼!"
姚耀祖的两百号海军兄弟更是乐开了花——从此不用种田运煤,直接转正成了职业军人,每人每天还能分到半斤咸鱼当补贴。
可好景不长。
这天清晨,李镇长像往常一样在码头边溜达,突然发现——海面上空荡荡的,那两面海军旗不见了!
"姚耀祖,你们人呢?!"李镇长急得直跳脚,"英国佬要是打过来怎么办?!"
李珠江在码头上急得团团转,十天时间,一头黑发竟白了大半。他攥紧的拳头砸在桅杆上,震得木屑纷飞。"这帮兔崽子!"他对着空荡荡的海面咆哮,"姚耀祖!你们要是敢出事......"
第十天黄昏,海平线上突然出现几个黑点。李珠江眯起眼睛,那影子越来越大——是四条战舰!不,六条!
"示警!"李珠江一把抓过望远镜。
当船队靠近,码头上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姚耀祖站在船头,浑身是血,却笑得像个小疯子。"老李!"他扯着嗓子喊,"我们给你带礼物来了!"
李珠江的望远镜差点掉进海里——那四条跟在后面的,分明是英国佬的战舰!而且,它们一动不动,像四具浮尸。
"怎么回事?!"李珠江三步并作两步跳上甲板。
姚耀祖一把搂住他的肩膀,满嘴酒气:"报仇!给咱死的兄弟们报仇!老子带着兄弟们杀进悉尼港"
"先说战舰!"李珠江急得直跺脚。
"哦对!"姚耀祖一拍脑门,"那帮孙子追出来,我们就在外海等着。他们傻乎乎钻进来,我们就用妈祖军的法子——打船帆!"他比划着。
李珠江目瞪口呆地看着那四条瘫痪的战舰。最大的一艘桅杆上还挂着破烂的米字旗,在海风中可怜巴巴地飘着。
"我们留了几条小艇给他们,"姚耀祖咧嘴一笑,露出缺了颗门牙的豁口,"让他们回老家报信去。这四条大铁家伙,现在是咱东望城的战利品!"
消息传回去,整个东望城沸腾了。人群涌到码头,看着那四条被拖回的战舰像四头受伤的巨兽趴在码头上。几个老头激动得胡子直抖,拉着姚耀祖的手一个劲儿说:"好小子!好小子!"
李珠江却盯着那四条战舰看了许久。海风掀起他的白发,在月光下像一面倔强的旗帜。"姚耀祖,"他突然说,"明天开始,给兄弟们加咸鱼配给。"
姚耀祖一愣:"啊?"
"加双份。"李珠江咧嘴一笑,露出一口白牙,"打英国佬,得吃饱了才有力气。"
可姚耀祖想吐!
李珠江蹲在码头的木箱上,手指轻轻敲打着那门从英国战舰上拆下来的12磅加农炮。炮管上还留着焦黑的灼痕,那是姚耀祖他们用火烧悉尼港时留下的勋章。
"耀祖啊,"李珠江突然开口,眯着眼望向海平面,"悉尼港...还有没有英国佬的船?"
姚耀祖正往嘴里塞着饼干,闻言差点噎住。他使劲拍了拍胸脯,摇头晃脑道:"六条都在这里了!我数过三遍,一条没少!"他咽下饼干,又补充道:"里面除了小渔船,屁也没剩下"
李镇长原本正背着手踱步,一听这话,顿时笑开了花。他大步走过来,一巴掌重重拍在姚耀祖肩上,力道大得让这个铁塔般的汉子踉跄了一下。
"好小子!"镇长笑得胡子直抖,"想要啥奖励?尽管提!"
姚耀祖"啪"地立正站好,腰板挺得笔直,像根钉在码头上的桅杆。他扯开嗓子,一字一顿道:"要炮!要人!要把这四条武装货船都开起来!"
码头上瞬间安静下来。海风卷着咸腥味掠过众人面庞,远处几只海鸥盘旋鸣叫。
李珠江摸着下巴沉吟起来。他抬头望天,又低头盘算,半晌才开口:"炮嘛...现在确实搞不到了,再抢就不要做人了。"他指了指那几门从英国战舰上拆下来的火炮,"这些已经是宝贝了。不过弹线,我们可以自己磨。我认识铁矿港的老刘,找他弄些设备和人过来应该问题不大。"
姚耀祖点点头,眼睛却亮得像星星。
"人..."李珠江挠了挠头,"现在城里能打仗的都在这两百来号人里头了。城里还要修城墙、挖河道、建码头,处处都缺人手。"他瞥了眼姚耀祖,"要不...你召集些部落民?那些小伙子我看一个个身板都结实得很。"
姚耀祖咧嘴一笑,露出一口白牙:"我早打听好了!东边的黑鹰部落,西边的海豹部落,还有南边的红树林部落,年轻小伙子们都等着呢!"他掰着手指头数,"只要给够咸鱼,我保证一个月内能拉来三百个能装炮弹的壮汉!"
李镇长在一旁听得直乐:"行啊姚耀祖!"
姚耀祖挠挠头,憨厚地笑了:"镇长,这不是跟您学的嘛!用咸鱼招人这一招绝对妙啊!"
夕阳西下,将两个人的影子拉得很长。海面上,四条被俘的英国武装货船静静地停泊着,在余晖中泛着铁灰色的光芒。李珠江望着那些船,眼中闪烁着野心的火花。
"好!"他一拍大腿,"就这么定了!老姚,你负责招人训练。我去铁矿港找老刘。三个月后..."他指着那四条战舰,"我要让这东望城的海军,让英国佬闻风丧胆!"
姚耀祖立正敬礼,声音洪亮如钟:"保证完成任务!"
海风中,咸鱼的腥味与火药的气息交织在一起。
1807年11月,新的五百移民中,走出五个老工匠和两台老式磨膛机,这些老师傅一人带两个徒弟,开始在东望城改装大炮。
身在兰芳国的牛野他们,到现在都还不知道,东望城现在已经有六条武装货船正在海面上训练。
姚耀祖对于部落民的要求很简单,每个人固定岗位,要么只装炮弹,要么只拉船帆,要么只负责清洗甲板。
这种工作,培训个半个月,通过简单的手势和语言就能配合起来。
反正每条船上都只有40名华人水手,他们每个人带三个部落民,死活凑足了每条船一百六十人,多的几十人本来想优胜劣汰。结果都还可以,就一起用了。
而且,这些人还自己劳动给自己发工资,因为海鱼都是他们自己捞的,看到一次满满的收获,所有部落民都会欢快的叫喊。
当然,姚耀祖其实挺照顾他们,会从咸鱼贸易给他们的奖金里拿出一部分,给这群部落民水手买东西。
反正,这群人和华人水手配合越来越默契,两个月以后,往往一个眼神,大家都知道该干什么了。
到1807年12月底,这群水手们已经能操作海船,进行简单编队,并进行最简单的T字战术演练。
而澳洲管理中心终于给每一个城镇都送来了六门12磅大炮,用来进行海岸防御。
姚耀祖毫不犹豫立刻换上,现在他们已经快全部搞好了,只剩下六门12磅炮的弹线没有搞完,一换一,他不吃亏。
可李珠江在镇里骂,“姚姓姚的,你他娘连自己人都坑,不是人啊!”
姚大人听说了,反问:“老东西怎么不想想,他自己是不是也干过?别管他,我们继续练起来!”
这群货,现在日子不要太好过,守着这片海,鱼获多的根本打不完。
他们以二两银子一吨的价格卖给城里,城里做成咸鱼直接变成十两银子一吨。
但是,这群货每半个月就能搞回来两百吨,这还是镇长严格要求的,因为处理咸鱼的人手不够。
现在,姚耀祖他们每个月光海鱼就能搞,八百两银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