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扬帆远航,首探东洋(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明末龙旗》最新章节。
王巢目光扫过众人,沉声道:“登州卫如今是一体,不分新旧,有功则赏,有过则罚!以后谁再敢编造谎言、挑拨离间,休怪我无情!但若有人真心做事,哪怕是新来的流民,我也一样重用!”
众人齐声应道:“属下不敢!”
处理完此事,王巢回到后堂,再次查看系统地图。船队已抵达济州岛附近,绿色光点在港口位置停留下来,系统提示:“船队在济州岛补给淡水与蔬菜,遭遇朝鲜官员盘查,已出示通关文牒,顺利通过。”
他松了口气,济州岛是此次航行的第一个补给点,也是最容易出意外的地方,如今顺利通过,后续的行程便多了几分把握。沈文端着一碗刚炖好的鸡汤走进来:“公子,刚炖好的鸡汤,您趁热喝。张彪那事处理得好,这下旧部该安分些了。”
“安分是暂时的,得让他们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王巢喝了口鸡汤,“等海贸的银子回来了,给卫所所有将士都发一笔奖金,旧部与新募的一视同仁,再挑几个有能力的旧部补入水师,让他们知道跟着我有奔头。”
沈文笑着点头:“公子想得周全,这样一来,旧部的心就能稳住了。”
接下来的几日,王巢一边处理卫所事务,一边关注船队动向。系统地图显示,船队离开济州岛后,沿着对马岛外海航线稳步前行,期间遇到一次小规模的风浪,赵三果断下令驶入附近的安全港湾躲避,待风浪平息后继续航行,没有造成任何损失。
十月十四日清晨,系统地图上的绿色光点终于抵达长崎港外。王巢盯着地图,手指轻轻敲击桌面,心中有些期待——这是蓬莱的船队第一次抵达东洋的港口,不知道交易是否顺利。
中午时分,斥候快船传回消息:船队已顺利驶入长崎港,胡掌柜的远房表亲已在码头等候,正安排卸货与交易事宜,初步谈妥茶叶每斤一两二钱白银,丝绸每匹五两白银,硫磺每百斤五两白银,价格比预期还要高出一成。
“好!”王巢猛地站起身,眼中闪过一丝喜色。价格高出一成,意味着这次航行的利润能增加近万两,更重要的是,硫磺的供应有了保障。
沈文也满脸兴奋:“公子,这下咱们的火药坊能扩大生产了!等这批硫磺回来,每月能造火药上万斤,足够水师与陆军用了!”
王巢点点头,走到窗边,望着东方的海平面。虽然看不到远在千里之外的船队,但他仿佛能想象到长崎港的景象:商船停靠在码头,水手们忙着卸货,日本商人围着丝绸与瓷器啧啧称赞,硫磺被一袋袋搬上船,白银在阳光下闪着耀眼的光芒。
“让账房准备好,等船队回来,立刻清点货物与银子,制定第二次远航的计划。”王巢对沈文说,“这次要多带些丝绸与瓷器,再备些茶叶,争取把日本的白银多换些回来。另外,让老陈再改造五艘商船,下次要能装更多货物。”
“喏!”沈文立刻应声而去。
十月十五日,系统提示船队已完成一半货物的交易,换回硫磺五千斤,白银三万两。十月十七日,交易全部完成,共换回硫磺一万二千斤,白银八万两,还有少量日本的铜矿石,船队正在装载货物,准备返航。
王巢看着系统地图上的绿色光点开始向西移动,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首次东渡圆满成功,不仅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与战略物资,更打通了蓬莱与日本的贸易渠道,积累了远洋航行的经验。
他再次铺开海图,用炭笔在长崎港与济州岛之间画了一条更短的航线——这是根据船队传回的航行日志标注的,比原来的航线缩短了近百里,还能避开一处暗流区。海图上的航线越来越清晰,如同一条条血脉,将蓬莱与东洋连接起来。
“公子,旧部的几个老兵头求见,说想给水师帮忙修船。”亲兵进来禀报。
王巢笑了笑,看来张彪的事与即将到来的奖金起到了作用。“让他们进来。”他说道。
几个头发花白的老兵走进来,恭敬地行礼:“公子,我们听说水师的船要回来了,想帮忙修修补补,我们修了一辈子船,手艺还是有的。”
“好!”王巢欣然应允,“周海,带几位老兵去船坞,给他们安排人手与工具,待遇按水师工匠算。”
老兵们喜出望外,连连磕头道谢:“多谢公子!我们一定把船修好!”
看着老兵们离去的背影,王巢知道,登州卫的内部正在逐渐融合。旧部的怨气在恩威并施下渐渐消散,新募的士兵充满干劲,水师与陆军配合日益默契,加上海贸带来的财力与物资,蓬莱的根基正在一步步夯实。
十月二十日,系统地图显示,船队已过对马岛,正在向济州岛方向航行,预计三日后抵达蓬莱港。王巢下令码头做好迎接准备,让沈文安排好硫磺的储存与白银的清点,又让火药坊的工匠提前做好准备,一旦硫磺运到,立刻开始生产火药。
傍晚时分,王巢站在总兵府的露台上,望着夕阳下的渤海湾。海面波光粼粼,如同铺满了碎金,远处的渔船正在归航,渔民的歌声随风传来。他知道,用不了多久,他的船队也会带着满满的收获归来,而蓬莱的海贸之路,才刚刚拉开序幕。
首次东渡的成功,不仅是一次商业的胜利,更是他崛起之路的重要一步。有了海外的白银与硫磺,他就能扩编军队,改良武器,巩固领地,在这个乱世之中,拥有更足的底气。
夕阳渐渐沉入海平面,夜幕开始笼罩蓬莱。王巢转身回到书房,案上的海图已被标注得密密麻麻,长崎港的位置被画了一个醒目的红圈。他拿起炭笔,在红圈旁写下“首航成功”四个字,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属于他的时代,正在这片波涛汹涌的大海上,缓缓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