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精选精锐,隐秘出征(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明末龙旗》最新章节。

“四千民团?”使者眼中闪过一丝疑虑,“勤王乃是大事,怎会派民团前往?”

“实在是没办法。”沈文叹了口气,压低声音道,“公子本就因忧心京师战事积劳成疾,卧病在床,军中老兵又大多驻守港口,防备倭寇。若不是朝廷诏令紧急,实在不愿派民团去凑数。”说着,他指了指院外的操练场,“您看,剩下的民团还在训练,连队列都走不齐呢。”

使者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几十个穿着破烂号服的民团士兵,正跌跌撞撞地走着队列,不时有人摔倒,确实毫无军威可言。他心中的疑虑顿时消散大半,起身告辞道:“原来如此,是在下多虑了。我这就回去禀报大人,让他不必担心。”

送走使者,沈文立刻赶回秘密仓库。李铁头正指挥着工匠们将火药装填入桶,桶口用蜡密封,外面裹着稻草——这些火药将由斥候分批送往行军路线的接应点,确保大军粮草与弹药充足。

“沈先生,第一批火药已备好,共两万斤,今夜就能由斥候送走。”李铁头擦了擦额头的汗,“改进型燧发枪的图纸我已记下,铁匠坊正在赶制仿制品,不出半月,就能造出同款的枪。”

“辛苦李师傅了。”沈文拍了拍他的肩膀,“公子交代,工坊的生产绝不能停,尤其是火药与火枪,要按战时标准备货,万一前方需要支援,随时能送过去。”

而此刻,陈武率领的五千精锐已进入招远境内的山道。这里山高林密,只有一条仅容两人并行的小路,两旁的树木遮天蔽日,即便到了正午,也只有零星的阳光透进来。火枪营的将士们走在最前方,用砍刀劈开挡路的荆棘,脚步轻得如同狸猫;骑兵们牵着马,尽量避开石子路,防止马蹄发出声响;步兵们则殿后,仔细清理着队伍留下的痕迹。

“将军,前面发现一处山泉,可休整片刻。”一名斥候快步返回,低声汇报道。

陈武点头:“传令下去,原地休整半个时辰,取水时分批前往,不得喧哗,篝火只许点三堆,且用石块围住,避免火光外泄。”

将士们迅速散开,却依旧保持着警惕的姿态。火枪兵们借着休整的间隙,拿出改进型燧发枪,反复练习装填动作——新枪的弹簧装置确实省力,原本需要三步完成的装填,如今两步就能搞定。一名老兵摆弄着新枪,眼中满是惊叹:“这枪真是好家伙,要是早有这玩意,当年在边军也不至于吃那么多亏。”

“小声点!”身旁的校尉立刻提醒道,“公子说了,沿途不得暴露任何异常,要是被山民听到,走漏了风声,仔细你的皮!”

老兵立刻捂住嘴,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继续低头熟悉新枪。

休整完毕,队伍再次出发。傍晚时分,抵达平度州的一处山谷,这里正是地图上标注的扎营点。山谷四周都是悬崖峭壁,只有一个狭窄的入口,易守难攻。将士们迅速搭建帐篷,帐篷都是深灰色的,与山石颜色相近,即便从远处望去,也很难发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将军,斥候已将粮草送来,共五千斤粮食,一千斤肉干。”后勤官低声汇报。

“按人头分发,每人今晚只许吃半饱,剩下的粮食留着应急。”陈武吩咐道,“另外,派十名斥候守住入口,任何人不得靠近,若有山民误入,立刻驱离,不得伤人。”

夜色渐深,山谷内一片寂静,只有巡逻士兵的脚步声与战马的低嘶声。陈武坐在帐篷里,借着烛光再次查看地图,确认明日的行军路线——接下来要经过潍坊外围,那里有朝廷的驿站,必须更加谨慎,最好在夜间穿行,避开驿站的驿卒。

他想起王巢临行前的叮嘱:“此次北上,隐秘是第一要务。只有让朝廷与后金都低估咱们的实力,才能在关键时刻出奇制胜,既捞到政治资本,又拿到系统奖励。”

陈武握紧了拳头。他跟着王巢多年,从最初的几名亲兵到如今的陆军统领,他比谁都清楚登州卫的不易。这次勤王之战,不仅是为了朝廷,更是为了登州卫的未来。他必须守住这五千精锐,带着他们平安回去。

与此同时,蓬莱总兵府内,王巢正对着沙盘,用木杆标注着陈武的行军路线。沈文走进来,低声道:“公子,平度州的斥候传回消息,大军已安全扎营,未暴露行踪。青州知府那边已信了咱们‘派民团勤王’的说法,还派人送来一千斤粮食,说是‘支援民团’。”

“粮食收下,记在账上,将来加倍还他。”王巢头也不抬地说道,“告诉斥候,明日让陈武加快行军速度,争取在三日内抵达沧州外围——按急报的消息,后金游骑怕是已经到沧州了,得赶在他们之前穿过。”

“喏,我这就去传令。”沈文应道。

王巢望着沙盘上的“沧州”二字,眼中闪过一丝锐利。他知道,真正的考验,从沧州开始。后金的游骑四处侦查,朝廷的驿站遍布各地,稍有不慎,五千精锐的行踪就会暴露。但他并不担心——陈武经验丰富,又有改进型燧发枪与隐秘路线加持,定能顺利抵达京畿。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棂,洒在沙盘上,照亮了从登州到京师的隐秘路线。这条路上,藏着登州卫的精锐,藏着改进型的火器,更藏着王巢在乱世中崛起的野心。他知道,用不了多久,这支悄然北上的队伍,就会在京师外围,给后金与朝廷一个大大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