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蒙府夜课(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尼巴鲁的猫》最新章节。

银霜黍的丰收余温尚未散尽,咸阳城的空气却已悄然凝滞。秦王政(嬴政)继位,吕不韦权倾朝野,楚系外戚不甘蛰伏,暗流涌动如同渭水河底的淤泥。华阳夫人因年事渐高,又经历了库府失窃、蝗灾等波折,心力交瘁,深居简出,华阳宫也失去了往日的喧嚣。司通作为“玄圭”,依旧蹲踞在宫苑最高处的鸱吻之上,金色的瞳孔俯瞰着这座日益庞大、也日益压抑的巨城。它感受到了一种风暴来临前的窒息感。

语言的壁垒,始终是它融入人类智慧核心、真正理解并引导这复杂文明的最大障碍。它能听懂朝堂上激烈的辩论,市井间琐碎的交谈,甚至军营里粗野的号令,但喉间那无法突破的生理限制,让它如同一个被关在透明牢笼中的观察者,只能看,只能听,却无法真正参与。

转机,出现在一个偶然的黄昏。

司通在宫苑树丛中假寐,耳畔传来不远处几名年幼宫婢的嬉闹声。她们正在玩一种简单的语言游戏——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

“喵——”

“汪!汪!”

“咩——”

“咯咯哒!”

声音稚嫩而清晰,充满了孩童特有的、对声音的敏感和模仿热情。其中一个约莫四五岁的小女孩,学猫叫学得惟妙惟肖,引得同伴咯咯直笑。

司通金色的瞳孔微微睁开一条缝。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它的脑海:孩童! 这些人类幼崽,他们正处于对声音和语言最敏感、最具可塑性的时期!他们的发音器官尚未定型,模仿能力极强,而且…他们思维简单,没有成人那么多戒备和成见!

当夜,司通便开始了行动。它的目标,是咸阳城中一个显赫而特殊的府邸——蒙府。蒙氏一族,世代为秦将,忠心耿耿。蒙骜、蒙武父子战功赫赫,而蒙骜之孙、蒙武之子蒙恬、蒙毅兄弟,虽尚年幼(蒙毅此时约七八岁),却已是秦王政(少年嬴政)的伴读,聪颖早慧,被视为蒙氏未来的希望。尤其是蒙毅,性格沉静,喜好读书,是学习雅言音韵的绝佳目标。

司通如同夜色中的微风,悄无声息地越过蒙府高大的院墙。府邸深处,一处灯火通明的书房是它的目标。它轻盈地伏在书房屋顶的瓦片上,揭开一小片瓦,向内窥视。

烛光摇曳。一个面容清秀、眼神明亮的小男孩正端坐在书案前,正是蒙毅。他的老师,一位须发皆白、气质儒雅的老者(或许是蒙府延请的博士),手持一卷《诗》,正用清晰、标准、抑扬顿挫的雅言诵读: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老者的诵读字正腔圆,每一个音节都如同珠玉落盘,清晰可辨。他读得极慢,不仅诵读,还细细讲解诗中字词的发音、含义、音韵的搭配之美。

“毅儿,听,‘关关’,此为叠韵连绵词,摹鸟鸣之声,双唇微闭,气流轻送,音出清亮…”

“‘窈窕’,二字叠韵,形容女子体态美好,‘窈’音稍沉,‘窕’音上扬,如见其形…”

“此诗用韵,‘鸠’、‘洲’、‘逑’,皆押‘幽’部韵,音调回环往复,如河水汤汤…”

蒙毅听得极为专注,小脑袋随着老师的讲解微微晃动,口中也轻声跟读、模仿着每一个音节的细微差别:“关…关…雎…鸠…” 他的小脸因认真而微微泛红,眼中充满了对语言韵律的天然感悟和探索的渴望。

司通趴在冰冷的瓦片上,金色的瞳孔在黑暗中熠熠生辉,所有的感官都聚焦于书房内那清晰流淌的雅言之声。它如同最精密的仪器,捕捉着老者唇齿开合间每一个辅音的摩擦、每一个元音的共鸣、每一个声调的起伏转折。它的大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运转,将那些抽象的、曾经只能理解的音节,与发音时口腔肌肉的细微运动、气流的变化、声带的振动一一对应起来!

“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当老者读到这句时,那“辗转反侧”中“转”字的卷舌音、“侧”字的齿音,被清晰地解析、烙印在司通的意识深处。它甚至能感觉到自己喉部那些僵硬的肌肉,在意识的强烈驱动下,产生了一丝极其微弱的、模仿性的颤动!

找到了!这就是钥匙! 司通心中涌起难以言喻的激动。孩童那纯净的语言环境,老者那精准的示范,为它打开了一扇通往人类语言核心的大门!虽然生理结构决定了它无法完美复现所有音节,但通过这种极致的观察和模仿,它或许能掌握更复杂的“表达”方式!

从那一夜起,蒙府书房便成了司通每晚必到的“课堂”。它风雨无阻,如同一名最勤奋、最沉默的学生,贪婪地吸收着雅言的音韵精华。它听蒙毅背诵《诗》、《书》,听老者讲解诸子篇章,听蒙恬(偶尔也来书房)讲述骑射心得。它对雅言的音系结构、声调规律、常用词汇的掌握,在以惊人的速度加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然而,仅仅“听”和“理解”还不够。司通渴望一种更直接、更持久的“书写”方式。它想起了自己在沙地上画过的滑轮,在石壁上刻下的几何,在木板上描绘的连杵机…文字,是人类思想跨越时空的载体!

一个更大胆的计划在它心中成型。

一晚,老者因事早退,蒙毅独自在书房临摹简牍上的古文字(主要是大篆)。司通看准时机,如同幽灵般从气窗滑入书房,落在书案旁的阴影里。

蒙毅正聚精会神地临摹一个复杂的、类似人形的甲骨文字(可能是“人”或“大”)。他并未察觉身后的异样。

司通小心翼翼地探出尾巴。它的尾巴进化后更加粗壮有力,尾尖的毛发却异常细密柔韧。它用尾尖轻轻蘸入蒙毅砚台中尚未干涸的墨汁。然后,它深吸一口气,控制着尾巴如同最精密的画笔,在蒙毅刚刚写完的一张空白竹简上,缓缓移动。

墨迹蜿蜒。它画的不是秦篆,也不是大篆,而是一个极其古老、线条更加简练抽象的符号——那是尼巴鲁神族用于记录星图坐标和基础概念的象形文字!一个代表“星辰”的符号(三个同心圆,周围有射线),旁边,它画了一个与之形态有些相似的甲骨文“日”字(一个圆圈,中间一点)。

接着,它画了尼巴鲁文字中代表“河流”的符号(三道波浪线),旁边对应甲骨文的“水”字(三道竖线)。

再画尼巴鲁的“山”(一个尖锐的三角),对应甲骨文“山”(三个山峰)。

尼巴鲁的“人”(一个直立的两足生物简图),对应甲骨文“人”(一个侧立的人形)…

司通全神贯注,尾巴在竹简上艰难而坚定地移动着,留下一个个形态古朴、跨越星河的字符对照。它试图构建一个桥梁,一个沟通尼巴鲁古老智慧与地球华夏文明源头的桥梁。

“沙沙…” 轻微的摩擦声终于引起了蒙毅的注意。他疑惑地转过头。

映入眼帘的景象让他瞬间屏住了呼吸!

一只体型巨大、灰白相间、额生银星的巨猫,正背对着他,用它那毛茸茸的尾巴,蘸着墨汁,在竹简上…写字?!

墨迹未干,竹简上赫然呈现着两列他从未见过的、神秘而古老的符号,与他正在临摹的甲骨文隐隐有某种对应之感!烛光下,巨猫的身影在墙壁上投下巨大的、充满智慧的剪影。

“玄…玄圭大人?”蒙毅认出了这只在咸阳传说中如同祥瑞又如同禁忌的神猫,声音因极度的震惊和好奇而微微发颤。他没有害怕,反而被那竹简上跨越时空的文字深深吸引。

司通听到声音,动作一滞。它缓缓转过头,金色的瞳孔平静地看向蒙毅。没有威胁,只有一种深沉的、仿佛洞悉了千万年时光的智慧光芒。

一人一猫,在摇曳的烛光下,隔着一张写满神秘符号的竹简,无声地对视着。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文明的密码,在稚童与星猫之间,悄然传递。

然而,这份跨越种族的理解与探索,注定无法长久。不久后,吕不韦为加强思想控制,下令收缴、焚毁六国“杂书”及一切“惑乱人心”之文字。蒙毅被迫交出了那张记载着“甲骨文-尼巴鲁文”对照表的竹简。竹简被投入熊熊烈火。但在烈焰吞噬之前,一个负责清理灰烬的老仆,怀着对“玄圭”的敬畏和对神秘符号的好奇,偷偷藏下了烧焦卷曲的一角残片,上面依稀残留着几个扭曲的星形与波浪符号。这枚残片,后来被他悄悄砌入了正在修建的、宏大而神秘的阿房宫地基深处,如同一个被时光掩埋的星际信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