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等着瞧吧,朝廷迟早要收拾这帮畜生(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秦,我,最尊太子,召唤不良人》最新章节。

纵使祖坟青烟冲霄,这些人的才学也断不能跻身此列,其中必有蹊跷。

然嬴天衡亦承认彼等确具真才,只是按常理难达此境。

故此番未兴大狱,仅作惩处:彻查涉事者历次考绩,将排挤贤能者尽数抄没家产,包庇官吏皆夷三族;若情节较轻者,仅革除功名,准其下科再试。

遭受不公平对待的考生均获得了相应补偿。

此番严厉整治后,全国百姓无不欢欣鼓舞。

科举是寒门学子唯一的晋升之途,若连这最后希望都被扼杀,他们将永无翻身之日。

所幸嬴天衡并未纵容此等行径。

该处决的处决,该革除的革除。

此举向天下昭示:只要勤学苦读,真才实学者必能获得应得功名!

部分秦国世族原以为即便东窗事发,嬴天衡也会网开一面,毕竟在他们眼中这不过是寻常小事。

然而嬴天衡毫不留情,若放任自流,科举制度终将形同虚设。

此例一开,日后谁都能干预科场公正!

正因这般铁腕手段,科举制度才真正赢得百姓信赖。

殿试圆满落幕,前十名才俊得以面见始皇帝嬴政。

通过御前考核后,三鼎甲虽被授予官职,但皆非要职。

嬴政深知这些学子虽有才识,却需积累治民经验。

故安排他们暂留咸阳历练,待其能胜任实务后,再外放治所。

其余进士亦获相应职位,待遇自然次于三甲。

本次科举可谓成效卓着。

炎黄学宫更培养出大量栋梁之材。

随着人才辈出,大秦国力必将日益强盛。

嬴天衡更创立任期制:官员三年一考,依政绩决定升降迁调。

如此既可防止地方势力坐大,又能杜绝结党营私。

幅员辽阔的大秦帝国,难以做到全面监察。

若长期主政一方,难免形成割据之势。

新制完美化解此隐患。

短短三年任期,仅够熟悉政务,根本无力培植私党。

况且调任他处后,原有关系网便成无用之功。

这般制度迫使官员只能专心政务,优异者自然晋升有望。

值此之际,嬴天衡决意挥师出征。

如今大秦坐拥雄兵二百万,兵精粮足。

首战矛头直指屡犯边境的匈奴!

匈奴人以游牧为生,居无定所,所有成年男子都能骑马作战。

更重要的是,他们战败后便迅速撤退,令人难以追击。

多年来,嬴天衡致力于培育优质战马,并成功研制出骑兵装备三大件,只待时机成熟便可挥师北上。

尽管匈奴近年屡遭打击,但每到寒冬仍会大举进犯,平时也不断骚扰边境。

嬴政一直怀有铲除匈奴之志,因暂停修筑长城,反而使匈奴侵扰愈发频繁。

面对其"打不过就跑"的战术,确实难以应对。

为此,嬴政与嬴天衡派遣人员详细测绘匈奴地形图,意图直捣腹地,彻底解决边患。

初春时节,残雪未消。

大秦百姓已开始清理道路积雪,整修农具,放牧牲畜。

突然,厚重的号角声划破晨空,田间劳作的民众纷纷抬头。

北方山脉间,连绵百里的烽火狼烟直冲天际。

这道自赵国时期就存在的警戒信号,已深深刻入大秦子民的记忆。

这是匈奴大规模入侵的标志!

边境百姓反应各异:有人紧握农具怒目而视;有人搂着孩子闭目祈祷;有人转身回家取出兵器;更有热血男儿拔刀长啸,誓要建功立业。

驻边将士迅速组织百姓撤离。

通往各城的道路上,扶老携幼的难民络绎不绝。

坚固的城墙、充足的粮草和守军,给了他们最后的希望。

家园可重建,生命不能重来。

然而偏远地区的百姓,此刻已来不及撤离。

众人四散躲避,有的背着干粮弓箭躲进深山,盼着战事平息;有的聚在附近寨堡,准备抗击匈奴进犯。

"他娘的,这群该杀的畜生,没完没了..."

"可不是嘛!一到这时候,北边的蛮子就来犯边..."

"这种提心吊胆的日子啥时候才算完?"

"你们说朝廷啥时候能把匈奴彻底铲除?"

有人忍不住发问。

如今百姓倒不愁温饱,饿不着肚子。

可年年匈奴来犯实在闹心。

不是打不过,实在是匈奴马快,又熟悉草原地形。

追进去反倒吃亏!

"谁知道呢?眼下也没别的法子。

匈奴打不过朝廷,抢完就跑,从不敢堂堂正正对阵,否则早被灭了!"

"不过我看也快到头了。

咱们陛下和太子爷哪是肯吃亏的主?按兵不动这么久,八成在憋大招呢!"

"说得在理。

等着瞧吧,朝廷迟早要收拾这帮畜生..."

......